回覆列表
  • 1 # 了不起的小木

    小學的時候我看到了和它同名的電影,看到電影名字後,直覺告訴我,這個電影不一般,果然看完以後我的感受很複雜,說複雜,一是因為當時我還小,不是很明白這部電影深層次的意義,只是感覺它所描述的故事很感人,二是對阿富汗這個國家很陌生,當時我都不知道還有這麼個國家,對伊斯蘭教更加陌生,不明白劇中人物的身份設定,不明白為什麼會有貴賤之分。後來知道了這是本書,我就一直想讀,直到上了大學後,我才算正式的把它讀完,其實在讀的過程中,我一直把書和電影結合起來去理解,我一開始認為阿米爾並沒有錯,錯的是他的父親,要不是他父親對阿米爾態度冷漠,要不是他父親有私生子哈桑,阿米爾就不會這麼有以後的痛苦。不過後來我繼續往下讀了以後,我發現,阿米爾是自私的,懦弱的,就算沒有哈桑,他以後也難免會因為別的什麼事而痛苦愧疚。再說哈桑,他真的是一個很棒的男孩,但是他也有一點就是逆來順受(我知道這是環境造成,沒有辦法),還有一點就是為人寬厚,正是這兩點讓阿米爾不忍心傷害他卻又因為“風箏事件”(姑且稱那次受辱為風箏事件)而不得不逼他離開。阿米爾是善良的也是懦弱自私的,所以才會逼哈桑離開,而風箏事件也成為他們生命中的轉折點。隨著學的東西越來越多,大學的我已經能夠明白“種族貴賤之分”這個噁心的東西的含義了,所以我明白了他們父親的無奈之處,引發這些事件的緣由。那裡確實有再次成為好人的路,所以阿米爾才可以慢慢從過去解脫,而且這本書的結尾在我看來已經是很好了,對於索拉博來說,誰也不能強求一個飽受塔利班迫害而身心受創的孩子就這麼恢復過來,至少他已經脫離了魔爪,並且開始對一件事物(風箏)有了反應,前面還有更好的生活等著他,他的伯伯在幫他幫自己追那隻風箏

  • 2 # 朝鮮拌桔梗

    《追風箏的人》這本書可以用三個關鍵詞來概括:風箏,忠誠,救贖。

    這本書是描寫阿富汗人民生活的一本書,他從阿米爾的視角出發,描寫了阿富汗的鬥風箏大賽,然後再是俄國入侵阿富汗然後,再是阿富汗內戰的時期的生活。

    這本書的作者的話,是卡勒德·胡塞尼。他在阿富汗的喀布林出生,在他的成長經歷中也遇到了一個哈扎拉男孩。他教這個男孩讀書寫字,隨後他和父親搬到了美國,所以說他的經歷也是《追風箏的人》這本書故事的一個原型。

    整本書的故事也是可以從童年以及逃難生活,在美國的新生活,然後踏上阿富汗的救贖這三個階段來看的。

    最近我剛以5篇文章來完成了這本書的閱讀,然後也寫了一篇書評,有興趣的話可以去看一下。

  • 3 # 書生刀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我覺得用書中的一段話概括這本書的主題是是非常恰當的。

    我們在人生的不同時期都會曾不惜一切去追逐當下最執著的想要得到的事物,它也許只是爸爸的專寵、兄弟的情誼、對那個一直暗戀的王子抑或公主的愛慕......所有的一切都有可能成為我們那時心中的風箏,我們奔跑著,一直向前,眼中心裡想的都是它。可是當時光滾滾向前,我們是否發現曾經執著追尋的、或為此放棄了的是否都是值得的呢?為了得到,我們曾選擇放棄、背叛、謊言、隱忍......可是那短暫的得到又會怎樣那,幸福和快樂只是慢慢的淹沒在自責、愧疚和恐懼中罷了。

    人的一生中,特別是年輕的時候,我們曾經認為自己的那點小心思,別人都看不到,於是很多時候,會去為了個人的所謂成功,做一些違背內心,而又見不得人的骯髒事情,但這種損人利己換來的成功,於自我的內心來講,是無論如何都過不去的。

    於是,開始檢視自身的良知,但慢慢發現,有些傷是治癒不好的,有些過錯成了錯過,就再也不可能回來了,年少時無論是存心的還是無意的,對別人造成的傷害,需要我們用一生的愧疚去償還。

    讀書很多時候是這樣的,都有個人的經歷參雜的感悟,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讀者如此,作者也如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雲頂之弈:9.20版本“新虛空刺”勝率登頂,6人口光速成型,全部金色閃光,如何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