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和諧書體
-
2 # 鴻鵠迎罡
《九成宮醴泉銘》實際上是一篇1200餘字的敘事散文,大約創作於632年,文章由唐代著名宰相魏徵(580年——643年)撰寫,介紹了建造唐朝第一避暑勝地“九成宮”的緣由,它是如何雄偉壯麗,還歌頌了唐太宗李世民的豐功偉績,以及介紹了發現醴泉的前後經過。
文章寫好後,由唐代書法大師歐陽詢(557年——641年)用楷書書寫出來,然後命令工匠按照歐陽詢的字跡篆刻出來,樹立在九成宮內。
歐陽詢在創作《九成宮醴泉銘》時,已經到75歲,經過幾十年修煉,他的楷書功底在此時已經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況且,這是他的精心之作,寫字時,從每一個字的筆畫線條,到間架結構,再到整體的謀篇佈局,都付出了很大心血,因此,這幅書法歷來被稱作“天下第一楷書”,是歷朝歷代書法愛好者在學習楷書時,不能忽視的臨摹範本。
整體來看,這幅書法幾乎沒有缺陷,結字修長挺拔,字形內宮緊緻,四邊疏朗開闊,筆畫線條遒勁爽利,佈局勻稱疏朗,整體結構森嚴、端莊、沉穩,流露出雄強剛健的氣勢,給人很好的視覺享受。
然而,由於這幅書法非常講究字型結構和整體氣勢的營造,因此,導致許多學習者在臨摹時,很難做到得心應手,怎麼臨摹都覺得不像。
我覺得,做好這兩點即可。
其一,從筆畫線條上來把握。《九成宮醴泉銘》的筆畫肥瘦適中,中和了陽剛美和秀麗美,具有剛柔並濟的審美趣味,不像“瘦金體”那樣瘦硬,也不像顏體字那樣敦實寬博。臨摹時,一定要控制好筆力的輕重,同時,把方筆和圓筆結合起來寫,對一些撇捺筆畫,適當拉長一些,就能體現出秀麗之美,不會偏離歐體的本質。
其二,從結字上來把握。歐體字吸收了篆字的縱長特徵,結字看起來修長挺拔,具有高古樸厚的趣味,因此,臨摹歐體時,適當研究一下篆字的特徵,對進入歐體有很大幫助。
同時,平正中求險絕,是歐體字的另一大特徵。為了打破平正關係,歐體字常常把一些筆畫較短的橫豎撇捺,寫成傾斜姿態,自然而然把字型寫活了。
-
3 # 說文解字侃文化
此碑貼系歐陽詢晚年之佳作,書體蒼勁老辣,圓潤而不失端莊,楷書中多帶隸法,實乃歐楷書中上品,素為歷代書家所器重,視為楷書正宗,被後世譽為“天下第一楷書”!咱就從《九成宮醴泉銘》碑帖來說,感覺在基本筆畫處理上瘦挺而有力;有魏碑味道而齊整。在用筆的技法上來說,方筆多於圓筆(圓筆也叫“內擫筆”,是指筆畫圓潤,筋骨不外露,稜角相對來說不那麼明顯。)。你看“中”、“泉”字的橫折連線處,是不是方筆,非常明顯。何為方筆?方筆也叫“外拓筆”,是指在起筆或收筆處,及連線處筆畫有稜角顯,而呈方的狀態!又如“公”字的兩個右點 ,說是圓的而又多呈現好似三角形形態。外沿又微帶一些弧形,折也好,點也罷。使人覺得筆墨酣暢、血肉豐滿、剛勁有力,有三維立體的感覺!歐體楷書字型間架結構的形態上,看上去端莊而不失秀麗;古樸而不失爽健!咱在仔細挑幾個例字,來簡單說一下。(班門弄斧啦)如“壽”字、“楹”字窄長 ,可見結體修長,中宮收緊,四邊開張;“池”字、“則”字,左右結構“池”字左斂而右縱,“則”字右收而左放,各呈相背之勢,特別是右縱擴充套件,超出一般的傳統方法,可謂造型上獨具風格!;又如“孟”字、“暑”字上下結構,上窄下寬,間架開闊穩健,氣象莊嚴萬幹!所以說歐楷字型非常險峻,單個字,初看上去似乎是有點歪,但仔細端詳,慢慢領會,反而感到安排的非常適當,恰到好處。唯深深領會,下一番功夫不可!
回覆列表
臨<九成宮>的感覺是席地而坐,還要時刻擔心唐太宗拿劍指著,不小心就可能頭顱搬家的險境。
伴君如伴虎,只有懷著此心情,才能臨好<九成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