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年輕人的日常

    是啊,你說的對。史記雖然是一部可信度很高的史書,但是它記載的事件並不等於是歷史的本身。畢竟他倆說這話,又沒誰聽見過,司馬遷是不可能知道的。但是,寫史書的話,只要沒有胡編的太離譜,加上適當的想象是可以的。我覺得這兩句話是符合他們性格的,稍微這樣想象一下是可以的。這樣可以豐富人物的性格。也可讓讀者讀來有種很親實的感覺。

  • 2 # 簡史資深宅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喜歡周遊世界,也就是四處巡遊。劉邦和項羽都曾見過秦始皇,當然他倆不是被秦始皇召見的,而是秦始皇出巡時作為群眾看到的,秦始皇也不認識他倆。

    不過這兩人果然不是一般人,反映讓其他吃瓜群眾吃驚。 有一年,秦始皇巡遊到項羽所在的地方,大傢伙聽說皇帝來了,大街小巷通通擠滿了人,老老少少的都想看熱鬧,這其中的就包括項羽,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嘛。

    項羽看到秦始皇豪華車隊的時候,心裡卻是另外一種想法,在人群當中說,不就是這個德行嗎,我可以把他幹掉,然後取代他。他的原話在《史記》當中寫的是“彼可取而代也”。 當時身邊的人聽了都給嚇壞了,誰敢說這樣大逆不道的話,趕緊離他遠點兒,免得被他株連了。然後回頭一看,是項羽說這樣的話,大家又覺得沒啥了,這小子平時欺負人欺負慣了,嘴不遮攔,吊兒郎當的,說這樣不靠譜的話,其實也沒什麼意外的。但大傢伙都沒有想到,到了後來項羽還真就按這個理想去奮鬥了。

    劉邦見到秦始皇的場景和項羽見秦始皇的場景差不多。秦始皇又是某一次心血來潮到處去走走,始皇帝出巡,那陣容是相當強,很華麗、很奢侈。 雖然當時的秦帝國已經隱隱有了危機,但是在萬民敬仰的沿途跪拜當中,還沒有表現出明顯的衰敗跡象,那是依然以王者的姿態,劉邦也混跡在那些服徭役的人群當中看熱鬧。 平民百姓的想法,估計是羨慕嫉妒恨等等的負面情緒,而劉邦的表現和其他人不一樣,和項羽也不一樣,那是相當的欣賞皇帝。

    劉邦嘆息說,大丈夫當如此也! 這一句話估計要引起身邊的人唏噓了,人們都在想,也不看看你的模樣,還和皇帝比。估計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做皇帝這個信念就在劉邦的心裡紮根了。大家更想不到的是,劉邦後來還真當皇帝了。

  • 3 # 沒有名字的獅子

    我覺得史籍之中的記載,無論各朝正史,還是民間稗官野史,歷史大勢的真實性無庸質疑,但其中的人物細節,無論項羽的取而代之,還是劉邦的大丈夫當如此,你就不必當真了。同一件事,經歷者因為視角不同,立場不同都會作出不同的表述。何況後世的塗脂抹粉。

  • 4 # 洪歌

    我來回答。

    項羽和劉邦是否見過秦始皇是個無解的問題。

    我們現在關於項羽和劉邦的史料多見於司馬遷的《史記》,而《史記》的真實性越來越受到歷史領域專業人士的質疑,比如:《陳涉世家》中說陳勝感嘆“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當時太史公並不在陳勝身邊,撰寫這部分內容時已時過境遷,他們不是一個年代的人,也沒有其它資料作為旁證,那麼這個感嘆從何而來?只有一個結論,是太史公杜撰的。類似這樣的漏洞還有很多很多。

    我們從常理上講,項羽和劉邦在秦始皇統一六國前是不可能見到他的,一個是落魄貴族的後代、一個是布衣,始皇的行蹤主要在秦國都城、王宮或者戰場(史料上幾乎沒有始皇在一線戰場的記載)指揮,沒有去過項羽和劉邦的所在國(楚國),他倆更不可能去秦國旅遊或者拜會秦王。

    只有一種可能,秦統一六國後秦始皇曾經五次出巡全國,足跡遍佈大部分地區,曾經路過楚地。因為當時雖然統一但國內局勢不穩,六國民眾對秦國還是有些仇視的,出巡時曾經遭到刺客襲擊,秦始皇的安全防衛還是比較嚴格的,再說秦始皇更不可能搞點什麼路演呀、群眾集會演講呀、主動跟群眾握手顯示親民呀,所以,項、劉有可能只是遠遠看見捂得嚴嚴實實的秦始皇車隊一溜煙的過去,連個始皇本人的影子都沒見著。

    歷史就是這樣,有真有假,我們要理性判斷真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哪裡的成人學校比較好?有什麼專業比較適合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