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趙先森sir
-
2 # 老龔166916589
《三國》雖失關,張倆將,劉備只要尊重諸葛,不起兵東征,能按諸葛亮的謀略辦事,廣招良將,國內還有七十多萬兵馬,只要適宜天時地理辦事,東聯吳,北抗魏的諸葛戰略思想。在諸葛亮的謀劃下,很有可能統一北方。然後再徵東,一統江山。不過這條路線離劉備的思想很遠。
彝陵之戰。孫權派使和議,交還殺飛兇手,提出罷戰,願歸還荊,襄二郡而不要,情願犧牲了傾國兵馬,冤死在白帝城。冤哉!
-
3 # 盛唐新州
說到三國真的很迷戀,當我第一次接觸到《三國演義》這本小說時反反覆覆不知道看了多少遍。裡面的內容可能不是真實存在的,真真的讓人手不釋卷。
關於夷陵之戰之前三國鼎立的局面已經形成了,魏蜀吳三國相互制衡,蜀國、吳國聯手抵抗魏國。即使劉備不發動夷陵之戰蜀國也很難統一天下,為什麼呢?在夷陵之戰之前蜀華人才開始凋零了,五虎上將馬超、關羽,黃忠,還有夷陵之戰路上被殺的張飛都死了。而趙雲跟諸葛亮又是反對這場戰爭的,所以趙雲沒被重用,而我們看看這次出征劉備所帶的將領就知道了:
此戰劉備至少帶了十員戰將,他們分別是吳班、馮習、張南、趙融、廖化、傅肜、輔匡、陳式、杜路以及劉寧九人。其中吳班、馮習為左右領軍,張南為前部,趙融、廖化、輔匡、傅肜各為別督,杜路、劉寧率部隊跟隨領軍吳班及陳式將軍。另外,劉備至少還帶去了六位文臣,他們分別是尚書令劉巴、偏將軍黃權(雖有軍權,更偏文臣)、侍中馬良、太中大夫宗瑋、從事祭酒程畿(秦宓被免職,故程畿接替)以及從事王甫。看到以上將領我們有哪一個是聽說過的,加上劉備不善軍事,所以當初諸葛亮也預測了這場戰爭會失敗的,只不過劉備一意孤行,帶去的都是最精銳的部隊,最終結果大家也是看到的。劉備白帝城託孤,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啊!
劉備死後蜀國國力大降,幸好有諸葛亮苦苦支撐著,而後主劉嬋,扶不起的阿斗,根本不是孫權、曹丕的對手。而當時的魏國實力最強大,文臣謀士都充足。如果蜀國不跟吳國聯手早就被魏國滅掉了。所以,即使不發動夷陵之戰可能蜀國還能撐得就一點,最後大家也看到了第一個被滅掉。說句老實話,當時看了這本小說,我一直都是希望蜀國能夠統一天下的,可惜了。
-
4 # 追風202592852
夷陵之戰,是三國影響力最大的三場戰役之一(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此戰之後,三國鼎立的形勢已經確立,蜀漢只能憑藉地形龜縮在西南角,永遠失去了問鼎天下的機會。
那麼如果劉備沒有發動夷陵之戰,結果如何呢?將來統一天下仍然不可能是蜀漢,只會是曹魏。
1.此時關羽荊州已失,蜀漢失去了兩路夾擊中原的機會。《隆中對》為劉備勾勒了戰略藍圖,待天下有變,一路由劉備親征,從漢中出發攻取關中,一路由大將率領,由荊州攻取宛城、洛陽。現在荊州失去後,只有漢中一路可走,路途艱辛,糧草搬運困難,這一路,諸葛亮和姜維打了很多次,次次失敗。
2.此時中國的經濟中心仍在北方,失去荊州後的蜀漢,綜合實力連魏國的四分之一都不到,除了利用地形自保外確實沒有機會。假使蜀漢有名將僥倖攻取了關中,那麼在關中平原上,無論如何也抵擋不住魏國騎兵的衝擊。有人可能會舉劉邦的例子來反駁,但是要明確,項羽只是名義上的霸王,中原一帶各王各自為戰;而曹魏則是一個統一的整體。
3.所謂唇亡齒寒,先打吳國,魏國不安分;先打魏國,吳國不安分(參考關羽北伐),除非足夠強大,能夠兩線作戰。
發動夷陵之戰,是劉備唯一翻盤的機會,此時吳國違盟,新佔荊州,還未安撫;曹丕剛剛篡漢,政局不穩,無暇插手。蜀漢荊州集團,那可是同仇敵愾。如果夷陵之戰能打贏,那蜀漢就有統一天下的可能。如果不打,只能是關起門來等死。
回覆列表
天時,地利,都不行,雖有人和,也不成。即使夷陵不敗,也不能滅了東吳。只能暫居益州,不會對三國的結局產生什麼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