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月19日,江蘇淮安警方破獲了一起資訊洩露案件,7家科技公司涉嫌非法快取公民個人資訊超1億條。其中,拉卡拉支付旗下平臺涉嫌非法提供身份證返照查詢9800多萬次,獲利3800萬元,警方已經對20名拉卡拉涉案人員進行抓捕。 事實上,資訊洩露事件不只這一起,警方已經立案偵查侵犯公民個人資訊案件29起,繳獲公民個人資訊4.68億餘條,涉案金額9400餘萬元。這些涉案人員先是扒取或者購買個人資訊,然後用於推銷貸款、催收,還有和其他公司交換資訊。可怕的是,資訊被洩露人毫不知情。
4
回覆列表
  • 1 # 開心手工生活

    1、不明連結莫點選。謹慎點選透過手機簡訊、即時通訊工具傳送的連結。網路購物仔細驗看登陸網址,審慎點選從即時通訊工具上傳送的支付連結。含有連結的簡訊莫點選,或者可以透過電腦輸入網址檢視。不執行不熟悉的可執行檔案,尤其是一些遊戲或遊戲外掛。

    2、購物辦卡需謹慎。購物時,儘量謝絕留下聯絡方式和個人資訊,減少個人資訊的曝光機會。

    3、網路資訊隱藏好。網上申請某些賬號的時候要注意裡面的保密協議和所謂的個人資訊顯示,儘可能保密和隱藏,不要公開手機號和住址。

    4、網站活動少參加。慎重參加網上活動(網路調查問卷、購物抽獎、申請免費郵寄、申請會員卡等)。

    5、簡歷管理要妥善。網上投遞求職簡歷只提供必要資訊。

    6、各類賬單保管好。賬單不隨地丟棄,不用時及時塗抹、銷燬。

    7、快遞資訊要消除。扔掉包裝時要切記塗掉使用者名稱、聯絡方式,或撕掉快遞單號。

    9、免費活動有貓膩。果斷拒絕讓你留個聯絡方式,可以領什麼小禮品或者一次性的體驗活動,避免個人資訊被進行二次銷售。

    11、網上聊天七不提。不跟陌生人提及自己的真實姓名、身份證號、手機號碼、家庭住址、單位地址、銀行卡號、支付寶使用者名稱等。

    12、影印資訊要備註。銀行、通訊營業廳、考試報名、參加培訓班等留存的身份證影印件需在身份資訊區域註明用途。

  • 2 # 魯越寧

    個人資訊保安不是小事,也不僅僅是關乎個人生命財產安全的事。這是關乎到全社會安全穩定的國家大事,關乎整個國家民族安危的頭等重要的事。

    1起資訊洩露案就涉及1億條公民個人資訊,29起案件涉及4.68億條個人資訊,看來我們每個人的私人資訊都很難保證沒有被非法盜取過。難道這還不可怕嗎?

    這種勢頭如不迅速地加以遏制和剿滅,要不了多久,所有人的個人資訊都將被犯罪分子非法獲取,所有人的個人隱私和個人財產安全甚至生命安全都將被置於危險的境地。這將嚴重地危及金融體系的安全,危及民眾生活與工作的安定,危及國家經濟的安全甚至嚴重危及國防和國家安危!

    網際網路產生之前,資訊保安僅僅侷限於電話和簡訊的範疇,人們可資藉助的資訊渠道有限,資訊傳遞與功用單調低效,資訊應用效率低、範圍窄,所以資訊保安問題並不突出。

    進入網際網路時代以後,尤其是進入移動高速網際網路時代,全社會迅速跨入全資訊化大資料入網分享階段。所有個人資訊與個人隱私,所有可以表述為資料和資料的各種資訊,金融、科技、經濟、政治、軍事等等都在網上,即便是極端重要的保密資訊,只要透過必要的解密方式都能在網上分享。這一方面提高了資訊應用的效率,促進了社會的發展進步,另一方面也給社會的安全帶來了新的極端嚴峻的課題。

    解決資訊保安問題無非主要是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技術上的規範與防範,二是法律法規上的嚴格界定與懲罰。當然人的素質最為重要,如果從小教育規範人們的道德法律意識,使人們不去從事各種違法亂紀的犯罪行為,那是最好不過了。但是現實就是現實,目前還沒有達到那種理想化的社會水準。

    在這種狀況下,個人必需加強自我資訊保護意識,儘量降低洩露風險。但是往往事與願違,因為個人無法保證自己的身份、電信、網路、醫療、購房、就學、戶籍、社會關係等等資訊不被洩露或者偷竊,而且即便被別人交易賣掉了也全然不知。

    所以資訊保安的保障主要還是要靠國家機器的運作來解決,對於從事網路活動的一切個人與機構進行嚴格的規範與監管,嚴刑峻法懲處網路犯罪。絕不能讓網路空間成為法外之地,也絕不放過任何漏洞使犯罪分子有機可乘。

    打擊網際網路高科技犯罪需要藉助最新科技手段,需要建立科學架構實施嚴密監管。這是一項長期艱鉅的任務,但是時不我待勢在必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找個不追星不痴迷娛樂圈不好吃懶做的女朋友有多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