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孩子放學後
-
2 # 育兒三兩句
01家長是孩子玩遊戲的始作俑者
“媽媽,陪我玩會好嗎?”
“我現在沒空,你自己看會電視啦。”
在你繁忙的是,你是否收到孩子陪伴的要求呢?
這樣場景其實在家裡經常上演,特別是年齡越小的孩子,對家長的依賴性越強。
有時候我們沒功夫應付孩子時,我們甚至會主動開啟電視讓孩子看。
這樣家裡不僅可以安靜許多,孩子還不會“煩”我們。
我們為了一刻的消停,主動給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機會,而後又反過來覺得孩子玩太久了。
家長才是孩子玩電子產品的始作俑者,孩子年齡小,自身沒有自控能力,沒有家長及時地引導,孩子很容易就迷上電子產品。
02限制使用時間玩是孩子的天性,而過度的限制反而會引起孩子的反感,讓孩子適當的接觸電子產品,家長在一旁有效引導,並不會對孩子造成不好的影響。
我家有倆寶,基本是上午上網課、寫作業,晚上孩子可以自由安排。
老大、老二都喜歡看電視、玩平板電腦,但是每次我都會跟他們約定玩的時間。
我在工作,他們在一旁玩遊戲,每次玩前,我會先設好鬧鐘,防止自己忙過頭,忘了玩遊戲的孩子,導致孩子玩的時間過長。
雖然剛開始的時候,鈴聲一響,孩子總會找各種理由讓我延長他們的遊戲時間,我會根據情況來決定。
後來他們自己也逐漸習慣,甚至會自己注意遊戲時間,根據剩餘的時間來調整他們的遊戲,鬧鐘一響,他們會及時上交平板電腦。
如果孩子總是以哭鬧來要挾你,這個有可能是家長溝通不到位導致的,讓孩子覺得只要哭,家長會滿足自己的條件。
03讓生活不單單隻有電子產品家裡還有準備很多課外閱讀給孩子,每天孩子有一定的時間玩遊戲,也需要花一定的時間來看課外書。
現在隨著疫情的緩解,孩子去不了學校上課,又不能總把孩子關在家裡,很多小區內的娛樂設施都有很多孩子玩耍。
白天孩子早早完成學習任務,我都會讓孩子下樓跟其他小朋友玩,有玩伴跟他們在一起,往往沒有幾個小時,甚至有時候你不找他們,他們都不主動回家。
玩電子遊戲,我會盡快安排在晚上,白天儘量讓他們下樓玩,不僅可以鍛鍊身體,還有利於提高孩子的交際能力,增強孩子的溝通能力。
除了電子遊戲,還有很多可以跟孩子一起做,比如:五子棋、象棋、撲克等等,如果是孩子自己玩,可能沒有玩多久就結束了。
但如果是家長陪孩子一起,再增加一些賞罰的約定,那麼就會演變成一場精彩的遊戲。
04孩子對手機上癮怎麼辦?家長的陪伴是孩子戒掉網癮的良藥,而孩子一旦迷上手機遊戲,強制讓孩子放下手機,反而會激起孩子更猛烈的情緒。
就如果我們書看到精彩部分的時候,突然要我們停下來,我們一時也放不下來。
手機遊戲也一樣,孩子或許正全力通一道難度係數大的關,又或者遊戲等級突破到了關鍵時刻。
當我們發現孩子喜歡手機遊戲的苗頭時,不要一味強制禁止,作為家長多陪伴孩子,跟孩子玩一些可以轉移他注意力的事情。
隨著新事物的增加,孩子對手機遊戲的依賴性會逐漸降低,慢慢就會把手機遊戲拋之腦後。
-
3 # 晨爸線上CBZX
題目道出了眾多父母心中的焦慮和困惑:在老師佈置作業都要依靠手機的今天,不讓孩子用手機已不可能,但又擔心孩子沉迷手機。的確,目前的智慧手機有導致孩子沉迷上癮的三大特點:
一是資訊獲取方便。
孩子家庭作業中不會的題目,孩子想查詢的資料等,只要手機一搜,大多數問題都迎刃而解了,方便快捷又不費腦子。甚至,在疫情轉入常態化防控的情況下,利用手機上網課會越來越多。
二是溝通聯絡方便。
資訊社會中,有時不是孩子離不開家長,很多時候是家庭離不開孩子。孩子出門,家長都擔心孩子安全或聯絡不到孩子,會主動給孩子配一部手機或一個電話手錶。這種情況下,孩子不想用手機都很難。
三是娛樂功能強大。
對於避免孩子手機成癮或者過度依賴手機,我覺得家長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一是約法三章,制定手機使用守則。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不單是手機,在孩子教育成長的任何方面,都應該逐步建立規矩,用規矩約束孩子比家長整天嚴盯死守要強得多。面對孩子沉迷手機的問題,建議家長事先與孩子約定好手機使用時間,共同制定一份手機使用守則。要特別注意的是,在達成約定的過程中,儘可能發揚民主,多聽取孩子的意見建議,千萬不能把“約定”變成父母單方向的“命令”。有孩子自己參與制定的規則,其執行起來效果也會更好。
二是合理引導,培養孩子多種興趣。平時生活中,孩子在學校呆的時間相對較多。在週末假日或有機會陪孩子的時候,家長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培養孩子多種健康有益的興趣愛好。比如:和孩子一起做一項家務,和孩子一起學習打乒乓球、羽毛球等,與孩子一起學習一項新技能等,使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轉移孩子對手機的注意力,避免對手機過分迷戀。
三是樹好榜樣, 孩子面前以身做則。在與孩子一起制定手機使用規則的過程中,在約束孩子的同時,為體現民主,也可以給自己設一些限制。在孩子禁玩手機期間,家長也應該以身作則,陪著孩子一起堅持。在孩子完成家庭作業的時候,家長儘量採取看書或都工作等,不影響孩子專心作業的方式陪伴孩子。平時生活中,當家長在陪伴孩子的時候,即便是陪孩子玩,也儘可能提前將手機靜音,並且不讓手機暴露在孩子眼前,保證家長的陪伴是一心一意的。如果家長已經開始實施解決孩子玩手機的方法時,態度一定要堅決,要讓孩子看到你的決心。
此外,如果自己的孩子還比較小,家長一定要注意:在孩子鬧脾氣時,切不可拿手機哄孩子。生活中,經常見到這種情況:孩子有時一個人生悶氣或者哭鬧,怎麼哄都不聽,有些家長會選擇了拿出手機,這樣更容易讓孩子依賴手機。
最後,做一個小調查:你在日常管控孩子過度使用手機方面有哪些小妙招兒?面對老師利用手機佈置各種作業、或都讓孩子每天利用手機進行各類煩多的打卡活動,你有什麼建議?
-
4 # 至尚學邦
疫情期間,孩子在家上網課,天天接觸電子產品,家長們是不是都很焦慮?怕孩子趁大人不注意就上網玩遊戲,怕孩子沉迷進去出不來,怕孩子近視......
一方面是擔心,另一方面又不得不為了孩子的學習配備各種電子產品,平板、電腦一樣不落,那個矛盾的心情啊,相信家長們都是一樣一樣的。
電子產品究竟是不是洪水猛獸,這是一個老生常談卻一直充滿爭議的話題,在這個被電子產品改變了的世界,完全不讓孩子接觸它們已經變得不現實。
現在,我們的生活已經離不開手機。地鐵上,幾乎所有人都在看手機。去親戚家,我們在沙發上看手機。跟朋友吃飯,我們會不時拿出手機看一看。在遊樂場,孩子在裡面玩,我們在外面刷手機……
一個只有兩三歲的孩子,操作起電子產品來也是得心應手:拿起大人的手機看看自己的照片和小視訊;畫了自己喜歡的畫作時,拿父母的手機拍照留念,並且發給親人欣賞;想聽音樂看動畫片的時候第一時間想到的是iPad;還有很多孩子每天會通過手機上的軟體來進行英語學習等。這樣的日常想必並不少見。
電子產品已經浸潤到我們生活的一點一滴,合理掌握它們已然成為應對未來的一項必要技能。
但是同時,也有很多關於電子產品不好的新聞出現:曾經有一則《12歲小學生玩“王者榮耀”遊戲打賞主播,花掉環衛工母親積蓄》的新聞讓兒童玩電子遊戲再次成為輿論的焦點。新聞中,12歲的小男孩常用母親的手機玩遊戲,曾在20天內花掉3萬多元,其中2萬元都用於打賞遊戲女主播。
新聞爆出後,很多網友將矛頭直指日益氾濫的電子產品,還有網友開始表達對兒童電子產品“上癮”的深深擔憂。於是很多家長禁止孩子看手機玩遊戲,將電子產品視為敵人,一些家庭甚至因此連親子關係都變差了。
既然不能杜絕電子產品的出現,家長就應該明白一個道理:電子產品不是罪魁禍首,根本問題在於使用電子產品的“度”。
合理利用電子產品,其實是父母引導孩子學習管理時間、加強自律等能力一個非常好的契機。作為現今這個時代的父母,沒必要視其為洪水猛獸,“堵”永遠也不能贏過“疏”。
作為家長,在引導孩子正確使用電子產品這件事上,可以做些什麼呢?
父母以身作則做到自控
模仿是人類的本能,作為家庭中相處時間最長的人,孩子會下意識地模仿父母的舉動。如果父母整天都抱著手機、電腦,卻讓孩子少玩點電子產品,換位思考一下,孩子會怎麼想呢?
因此,平時在家的時候,家長可以試著放下手機,多陪陪孩子,既給孩子樹立了榜樣,又可以增進親子關係。
親子關係好的家庭,孩子能獲得充分的存在感,就不會過於迷戀電子產品。當孩子熱衷於電子產品時,就說明在現實生活中,父母並沒有給予孩子充分的愛與陪伴,孩子的精神世界是缺失的。
幫孩子篩選內容
電子產品有豐富的內容,這也是吸引孩子的原因。但同時,很多內容良莠不齊,尤其對於年齡尚小的孩子來說,他們辨別是非的能力還很薄弱。
這個時候,家長一定要及時出現,幫助孩子篩選正確的有價值的內容。比如,孩子在使用手機、ipad時,家長要確保這些軟體是健康安全的,是適合孩子玩耍的。要了解孩子玩的內容,從中找出可以引導孩子更廣泛興趣的閃光點。
約定時間,實現自律
一些孩子使用電子產品之所以會上癮,是因為他們長時間沉入其中,沒有時間限制。對於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出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合理的規則。
比如說,放學回家可以拿iPad看半個小時動畫片,然後必須要去寫作業。制定規則的過程中,必須要讓孩子參與其中,才能讓孩子感覺到自己得到了父母的尊重,孩子才會更好地合作。
制定好規則之後,就必須要按照規則來執行了,當孩子不願合作時,家長也要保持溫柔和堅定的態度,和善而堅定地堅守原則。
豐富家庭生活內容
有一些父母為了省心,孩子哭鬧的時候就扔一個手機給他,孩子半天都安安靜靜的。但是前期省下的心,後期都要加倍補上,把孩子交給電子產品,的確能讓我們省下很多時間,但之後糾正成癮所花費的精力卻要多好幾倍。
幾乎每一個父母都明白,要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在自己的有限時間內,陪孩子閱讀、繪畫、手工、運動、郊遊等等,時間就會過得很快而且充實,手機平板什麼的,孩子根本顧不上。這樣的親子時光,再高科技的電子產品都比不上。
疫情還在持續,孩子們還要在家上一段時間網課,一方面,在和孩子約法三章的同時,家長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孩子,不會在上課時間偷偷玩手機電腦。另一方面,在家裡一定要給孩子做好榜樣,自己不頻繁看手機,孩子也會自覺。只要合理運用,電子產品會是我們生活學習的利器,而不是洪水猛獸。
-
5 # 教培人
讓孩子減少對手機的依賴,父母不妨參考以下做法:
1.與孩子“約法三章”,合理控制孩子玩手機的時間
當孩子對玩手機上癮後,強制性地制止孩子玩手機是不可取的,這樣只會加劇孩子的反抗。
家長可以與孩子商量可以玩手機的時間段,讓孩子自己設定到時提醒。同時,告訴孩子如果按照約定做到1個月後(也可以分周實行),就可以獲得哪些獎勵。
我們經常聽到一種說法,就是養成一個習慣,21天就夠了。當一個月滿,孩子玩手機成癮的習慣也會慢慢消去。
2.培養孩子其他興趣愛好
孩子玩手機上癮,其實大部分原因是手機上的內容有趣,給予到他快樂,引起了他的興趣。家長不妨可以帶領孩子做一些更有趣的事情,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
例如讓孩子參與一起做飯、做簡單的家務活,陪伴孩子做一些運動等,這些經歷都可以為孩子帶來愉悅感、成就感,刺激感。這些感受也正可以代替手機遊戲帶來的感受。
3.父母以身作則
日本教育家福澤諭吉說過“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很多時候,孩子的行為都是對父母行為的效仿。
一位媽媽曾經反映孩子的爸爸每晚回到家,大部分時間就坐在沙發上玩手機,而她自己則忙著各種家務,結果,3歲大的孩子再也不玩自己的玩具,而是搶著要媽媽的手機加入爸爸的“玩手機隊伍”。
建議各位家長在孩子面前儘量少玩手機,讓玩手機的時間變為給予孩子更多的陪伴、溝通。
此外,家長也可以把自己在家裡看手機的行為換成捧書閱讀,這樣也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讓她不再沉迷手機,養成閱讀的習慣。
4.儘量避免讓孩子過早接觸手機等電子產品
美國兒科學會發布過一篇名為《為數字時代的孩子選擇合適的玩具》的報告,他們提出了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建議時間:
8個月以下的嬰兒應遠離電子螢幕;
18至24個月大的幼兒可在監護人陪同下少量接觸電子螢幕;
2到5歲的兒童,建議每天看電視、電腦和移動裝置的時間應不超過一個小時。
-
6 # 唯我清風
孩子才是解決手機控的重要方法。
方法一:家長要以身作則。
家長在孩子面前也不可經常玩手機,給孩子一個好的榜樣和家庭氛圍。
方法二:耐心跟孩子溝通,巧妙引導。
如果你直接阻止你孩子的不良習慣,效果往往不會很好。有一個例子,也許會給大家一點點啟發。有一個外中國人,他家的小孩,曾經經常亂丟東西,但是他沒有直接教育他的孩子,而是告訴他,你丟東西可以,但是你等一下要把東西都收拾好。後來,他的孩子漸漸的不怎麼亂丟東西了!
從上面這個故事裡面,我們可以學到一點的是,有時候你把事情的後果巧妙的告訴你的孩子,並且讓他深信這個後果,那麼對於糾正他的不良習慣也許更有幫助。
方法三:幫助孩子製作一個科學的作息表。
督促孩子執行一個科學的作息表,有助於孩子安排好自己的課餘作息時間,養成良好的習慣。讓孩子知道,該學習的時候學習,該玩的時候就玩。玩手機和學習生活,本來就不衝突
方法四: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愛好。
我們大人要靜下心來思考,小孩子愛玩手機,無非就是裡面有一些東西吸引了他,並且小孩子有精力耗在這上面。如果家長想方法分散她在這上面的注意力,以及引導他將精力花在別的上面,我想問題應該是可以好轉的!
方法五:按照《孩子四輪學習法》方案執行
從孩子的衣食住行、父母教育方式、老師與同學對孩子的影響、家庭風氣、環境對孩子的影響和持續監督執行等全方位調整,來平衡孩子體內的陰陽五行、提升孩子睡眠質量,提升孩子學習時專注力等。這種方法是讓孩子從本身去改變,從本質上解決問題是最管用的。
在孩子最渴望愛,渴望被關注的年紀,很多家長沒能給孩子足夠的關注,或者直接在孩子面前玩手機,導致孩子有樣學樣,慢慢的變得嚴重成癮。孩子的問題跟父母的教育方式息息相關的,想要讓孩子不玩手機,那麼首先父母得做好榜樣,再從孩子自身來調整。
-
7 # 祺煜老師
孩子玩手機這個問題,困擾著很多家長,不管把擔心孩子視力;管吧又會引起家庭矛盾。我個人認為玩手機“有度”,對於孩子的成長,是你是有益的。關鍵是如何把握這個度?這就需要父母和孩子一起協商一下幾個問題:
1.玩手機的時間。比如一天可以玩幾次?一次可以玩多長時間?(根據孩子年齡的大小,協商使用手機的時間5到30分鐘)
2.玩手機時可以使用的內容。手機上有各種各樣的App,哪些對孩子的成長是有幫助的?哪些是消磨時間且毫無意義的?家長可以給孩子一些建議儘可能的,讓孩子從手機上獲取有意義的知識。
3.家長給孩子做好示範。家長玩手機的時間,用手機檢視的內容等方面給孩子起到很好的榜樣作用。如果家長能夠有節制地玩手機,相信孩子也會很好的控制。
4.尊重彼此協商後達成的約定,嚴格執行。在玩手機的問題上達成協議後,家長要嚴格地按照協議內容和孩子一起相互監督,不能因為孩子哭鬧或者不講理就放鬆要求,延長時間,使約定失去了它的意義。
5.家長多陪伴孩子,發現比玩手機更有意思的活動。家長要對孩子進行有效、有質量的陪伴,比如帶孩子做戶外運動;和孩子一起閱讀;進行動手能力的培養或者有創意的設計;留心觀察大自然中的變化……讓孩子在學習之餘,過得充實有意義。
-
8 # 西安功成教育成老師
現在的手機人人都離不開。孩子一直玩手機,原因如下:
1.大人的模範作用。很多家長在家裡面也是自己牽個手機玩個不停,如果希望孩子不要總是玩手機,那麼自己一定要起到模範作用,讓孩子知道總是玩手機不好。
2.瞭解興趣點,我們也沒有必要和孩子對著幹,可以先以朋友的態度去了解孩子對手機的興趣點是什麼,並對症下藥的解決,我們可以和孩子做一系列的約定,如果孩子能夠按時完成作業或者主動做家務,就可以玩一個小時的遊戲。還有一次性減少很多玩手機的時間,很容易引發孩子和父母間的爭吵,我們可以慢慢的減少,每天減少一個小時,明天減少一個小時,慢慢的就戒掉了培養其他興趣。
3.其實孩子沉迷於玩手機主要是在玩手機遊戲和看動畫,我們可以培養孩子其他的興趣,這樣對手機的依賴性就會變小,多增加戶外運動孩子的本性還是喜歡運動的,我們可以多增加家庭的戶外運動,一方面可以培養家庭感情,另一方面也能佔用叫玩手機的時間。
-
9 # 依點爸
父母在其中就能起到很好的引導作用。
一、以身作則,不隨便在孩子面前玩手機。家長是孩子最易學習的榜樣,當家長在孩子面前沉迷玩手機打遊戲,孩子便會“有樣學樣”跟著一起玩手機,而且還會認為家長沒有資格批評自己。
二、當孩子鬧脾氣,不要把“玩手機”作為哄娃條件。當孩子挑食不吃飯、不睡覺、各種“撒潑打滾”的時候,為了讓他們“聽話”,家長習慣拿來手機等電子產品讓孩子玩。久而久之,孩子就會養成靠耍性子來獲得手機的壞毛病。
三、一旦孩子使用手機,要強調使用規則。孩童時期正是好奇心超強的階段,一味地阻止孩子接觸手機等電子產品反而會讓孩子產生叛逆心理,從而自己私下通過其它渠道去獲取手機。因此如果當孩子真的使用手機了,家長可以先和孩子“約法三章”,確認使用用途(看視訊、玩遊戲、看資訊、找資料...),強調使用時間等,讓孩子明白規則。
四、讓孩子知道沉迷玩手機的壞處。長時間玩手機容易引起近視、頸椎不舒服、精神萎靡等問題,這些是孩子自己能感知到的玩手機壞處,而譬如學習成績下降等方面的“隱性”危害,孩子可能不願意承認是玩手機造成的影響,家長可與孩子“深度溝通”,引導孩子思考自己因為玩手機而帶來的一系列不良變化,讓孩子明確沉迷玩手機的壞處。
-
10 # 手機使用者風雨中的彩虹
對於這個問題,家長應該先做出表率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機,然後乘孩子心情好時跟他談談現在他們面臨的學習問題該怎麼對待,讓他明白一個“你把時間用在哪裡,你的成就就在哪裡”的道理。學生時代還是應該先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在做好、做完事的前提下玩一下手機也可以,但必須定好規則:一、手機不能單獨買給他,必須是父母任意一方的,便於監管。二、玩的時間,最好半小時,不要超一個小時。並且商量好按時交手機明天照舊可以玩,如果超時的話,超了多少明天減掉多少時間。三、家長定好規則一定要照章辦事,決不含糊,一旦開了延長時間不罰的先例,下次就不好管了。
還有就是家長儘量多抽時間陪陪孩子,多培養一些興趣愛好,多運動,這樣把他的注意力分散,時間長了他對手機的依賴也就會減弱。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孩子的身上能看到家長的影子,這句話很大程度上是對的。所以家裡出了這樣一個小魔頭,家長本身要負很大的責任:你有沒有去管,你有沒有正確地管,你本身有沒有能力去管,這些都考驗做家長的能力。
所以做一個學習型的家長很重要,不要想當然的以為你的孩子所發生的一切都是天生的。你要去反省和發現那些成績好,習慣好的學生他們的父母是怎樣管教的。所有的一切都有正確地答案,關鍵是有沒有要把事情做好的決心。
回覆列表
最近發現類似的問題困擾了很多人,尤其是疫情期間,孩子在室內的時間陡然增多,看手機和電視的時間越來越多,視力急劇下降,學習狀態和成績也明顯下滑。
面對這樣的情況,家長通常很著急,發脾氣、甚至採取強硬對抗的措施,收效也甚微。其實,要改變這個情況,要分步驟、講策略,才能更加有的放矢。
首先,要分析孩子看手機和電視的原因。
有些孩子是看電視和手機是因為沒有其他事情可以做,才把時間用在看電視和手機上;
有些孩子是因為在現實世界中受到太多的挫敗,從遊戲或者動畫片中找自信,這種情況往往會出現在年齡稍大的孩子身上,一旦出現這種情況,會表現出比較沉迷無法自拔的狀況。
其次,針對孩子的具體情況,選擇具體的解決策略。
對應的解決策略有以下幾種:
讓時間更有意義。幫助孩子找到更好的興趣或者愛好,讓時間花費在更加有意義和更有成就感的事情上。這裡可以嘗試的事不要太複雜、不讓要讓孩子太有挫敗感,這樣容易適得其反。可以嘗試的可以是孩子之前學過的一些技能,或者感興趣的事,甚至是彩泥、拼圖、樂高、畫畫、手賬本等都是可以嘗試的,我知道假期期間有一個媽媽陪女兒做自制盲盒,讓孩子戒掉了每天晚上看動畫片的問題;用陪伴填補時間。可以增加更多親子陪伴的互動活動,讓孩子有更多其他的事情做,從而遠離手機。為什麼疫情期間,孩子們看手機和電子產品上癮的比例增加,有一部分原因是孩子在家的時間多了,很多家長長時間的陪伴孩子學習,非學習時間也非常勞累,因此疏忽了親子互動的時間或者親子陪伴的質量。其實陪伴有時候可以彼此都很輕鬆,例如每晚親子一起快步走,既鍛鍊身體又可以閒聊溝通情感;例如可以每天下午一起打牌、下棋甚至是一起做家務、準備晚飯,都可以增加親子陪伴時間,減少孩子使用電子裝置的時間。用規則幫助孩子自律。增加更多的興趣和陪伴,還要有溫柔的堅持讓孩子遠離手機上癮的行為。每天規定觀看手機或者電視一定的時間和次數,和上網課學習的時間間隔開。例如每天使用一小時,那麼分成上下午各一次,每次半小時;儘量控制每次使用的時長,讓眼睛能夠及時得到休息;用實際行動影響孩子。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尤其是身邊人的影響力。家長做好正確的引導和示範,平時使用手機、觀看電視的行為,要有所控制,尤其是在與孩子約定好的非電視、手機使用時間,家長也要做到不用手機、不看電視,和孩子一起做更加有意義的事情。之前遇到過家裡有老人或者家裡的某位成員,喜歡整日播放電視節目作為背景聲音,孩子就有事沒事湊到電視機前去看和聽,經過全家人溝通以後,電視機被“封印”,只在規定的時間才能開啟,看到全家人這麼堅持,孩子愛看電視的毛病,也很快被糾正了。用健康的內容引導孩子正確使用手機和電子裝置。對於當代的孩子,使用電子裝置是必然的趨勢,不是一刀切的單純負面作用。有一些好的APP、工具可以幫助孩子們更好地學習,例如一些學習軟體、背單詞軟體、打卡小程式等;即使是視訊網站,也可以為孩子尋找一些健康、積極向上的內容進行觀看;即使是孩子喜歡玩的遊戲,家長也要幫孩子甄別是否適當,也能引導孩子合理安排時間,避免沉迷。比較難的是年齡較大的、沉迷遊戲的孩子,一方面孩子可能是覺得現實世界無聊或者感知到的成就感弱,而手機、電視、遊戲等帶來的短時滿足感強,所以沉迷其中,越陷越深,當這種情況出現,家長心裡要清楚,可能孩子心理壓力無法排解的狀態有一段時間的積累了,那麼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時間,去幫助孩子走出來。
理解孩子的心情和狀態,找到問題的所在,即使是最開始孩子因為好奇、攀比的心態,接觸到了這些電子裝置沉迷其中,家長首先要換位思考(家長也會有自己追劇無法自拔、遊戲闖關停不下來的時候),和孩子一起轉移注意力、合理規劃時間、做更有意義的事情,是一個大原則,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做更具體的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