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真實歷史上的隋煬帝是一位雄才大略,高瞻遠矚,好大喜功,剛愎自用,一心渴望建功立業卻也不懂得享受的帝王在文藝作品中卻變成不思進取,胸無大志,貪圖享受,荒淫好色,陰險狡詐的昏君暴君。
5
回覆列表
  • 1 # 生生nienie

    亡國君嘛,都懂都懂。就算那個帝王是個多厲害的角色,被新的王朝更替時,也會對其政績有所貶低。有時候,也會以偏概全。如果再加上有個寵妃,愛美人不愛江山就更加坐實了。文藝片追求“效果”,要迎合大眾心理,自然有一些加工包裝成分在裡頭。

  • 2 # 山中之蘭

    隋晹帝楊廣在人們的心中是個昏君,而歷史上的隋暘帝卻是個很有作為的皇帝。開疆擴土,征討高句麗。修築了舉世聞名的大運河,中國的黃金水道勾通了南北,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大動脈。從隋朝開始建造的大運河直到現在仍是奔流不息,1400多年來對中國的經濟發展和文化的傳播有著不可估量的貢獻。隋晹帝是有作為的君主是由歷史學家考證的。而劇作家和文人們筆下的楊廣則成了昏君,建造大運河是貪圖遊樂,為了觀賞江南奇花:瓊花。驕奢淫逸勞民傷財,耗盡國力的昏君!

    罪在當代,功在千秋。則成了楊廣一生的寫照。

  • 3 # 一貳一橙

    歷史學家胡戟先生在他的著作《隋煬帝的真信》中有說過:秦始皇做過的事,隋煬帝多半也做了,卻沒有焚書坑儒,而隋煬帝做過的事,唐太宗多半也做過,卻沒有開鑿運河,秦始皇和唐太宗都是可以稱千古一帝的,難道隋煬帝就只能遺臭萬年嗎?

    答案是否定的,隋煬帝在位短短十三年,整個隋朝也只有三十八年,但它所完成的工作量卻是相當於其他朝代的數倍,所留下的物質遺產如大運河,文化遺產如科舉制,政治遺產如三省六部制,一直到延續到明清,這是隋煬帝和隋朝不可否定的歷史功績。

    被歷史抹黑的隋煬帝和隋朝

    楊廣被殺後,隋朝皇帝給他上的諡號是“明皇帝”,廟號是“隋世祖”,而“隋煬帝”這個諡號是朝代後繼者唐朝李淵給他上的諡號,目的很明顯,就是諷刺楊廣和否定他所做的一切,以便顯得自己改朝換代的正確性,這本來也無可厚非,可惜的是小說家的捕風捉影,添油加醋,把一個雄才偉略的楊廣寫成一個殺父害母,欺娘淫嫂的罪人,還是十惡不赦的那種。

    這一點和羅貫中寫《三國演義》一樣,這類戲說演義都需要一個惡人來顯示好人做事的正確,《隋唐演義》裡就是瓦崗寨的義軍“好人”來反抗隋煬帝楊廣“惡人”,《三國演義》裡就是董卓,曹操兩位“惡人”和劉關張,孫氏一家“好人”的博弈了。至於誰是正確的,民眾不會管,作者也不會管,畢竟善惡分明是數千年來小說的標榜之一,這世界對小說家來說是很難有灰色地帶的。

    楊廣得罪了太多人,以至於國家滅亡也不會有人感到惋惜

    楊廣是公認的暴君,但絕不是庸君,因為他太喜歡折騰,短短十三年就把一個比漢唐都要強大富有的國家給活活折騰沒了,這就導致了當時隋朝的皇親國戚都不喜歡楊廣。他濫用民力,三徵高麗搞到天下大亂,一徵山東農民反,二徵皇親楊玄感反,三徵全國皆反。

    楊廣算是把全天下人都得罪了,而後世對他的評價很兩極,這也讓很多史學家和民眾糾結:只見楊廣後期者恨不能挫骨揚灰,只見楊廣前期者巴不得拼命翻案,這則是後話了。

  • 4 # 就叫甜粥吧

    這正是我們需要反思的地方,文學作品對讀者的思維具有很強的引導性,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人們對社會對世界對歷史的認知,許多作者只求一個預期的效果,並不考慮歷史的真實性。三國演義裡諸葛亮比周瑜年紀大,然而歷史上諸葛亮比周瑜年輕……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所以,文化作品也好影視作品也罷,只要是有可能被大眾所接觸的內容,都應該謹慎,不是說不可以改編,但是可以告訴大眾,有過改編。歷史或事實的真實性其實是某些人賦予的,或不經意間或刻意為之。這些人有義務告訴大家真像,然而現實並非如此,因為缺乏相應的監管。這才導致了問題中所說的問題,也是社會現象的一種映射了。

  • 5 # 真誠地看著你

    隋煬帝確實幹了幾件利在千秋的好事,但是他用人不明,造成了過在當下,而且他將本該欣欣向榮的隋朝帶入了滅亡,是個政治、軍事上的失敗者,一個亡國之君。亡國,總該需要理由吧,而這個理由一定不是英明神武之類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和室友產生矛盾後應該如何挽回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