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理查德弗曼

    商鞅作為法家思想代表人物,重法度,輕道德,長於理法,輕教化。所以在國家混亂初期,很有作用,但人無完人,他的制度最終也讓自己走向滅亡。

    他的制度對於一個國家機器來說,無疑是很有用出的,但對於能否長治久安,能否得民心,還是個問題。

    從人生的層面講,商鞅之死的啟示在於,把事作絕,不留後路,難逃一死。而從社會發展的層面講,商鞅的悲慘結局,幾乎是歷史上所有著名改革者的共同宿命。

    雖然商鞅死了,但是他的新法未被廢除,因為已經實行了二十多年,秦國已經完全適應了,強大的秦國正在成為東方各國的共同威脅。

  • 2 # 歷史小官

    商鞅的變法對於當時的秦國來說是有利的。當時諸侯割據,都想稱霸於當世,進行了不同程度的變法。秦國因處於西部偏遠地區,各方面都落後於中原諸國。秦孝公為了一改秦國落後的面貌,急於招募治華人才使秦國強大。商鞅因在魏國不受重用,就前去秦國發展。

    商鞅在瞭解秦國國情後,設計三次面見秦孝公,將自己的治國大略向秦孝公訴說了。秦孝公在聽了商鞅的強國策略後大喜,於是就讓商鞅發揮自己的才能進行變法。商鞅也不負秦孝公的厚望,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使秦國變得強大。

    在商鞅制定的國策裡,重點強調耕戰,使秦國的糧食產量和軍隊素質得到了顯著提高。特別是秦國的軍隊戰無不勝,老百姓因受制度鼓勵,都勇於作戰。東方六國與秦國作戰縷縷戰敗,也就把秦國軍隊稱作虎狼之師。秦國正是憑藉自己強大的軍隊和充足的後勤供應,才完成了一統華夏的偉業。在完成這偉業的過程中,不得不說是商鞅的變法鑄成的。

    商鞅變法的成功就在於適應了當時的環境。當時為戰國時代,各國互相攻伐,商鞅注重了戰爭所必需的糧和戰。使國家有充足的糧食供應,使百姓以參軍作戰為榮耀。這樣秦國也就比其他國家更適應當時的環境。對於戰國時代來說,商鞅的思想比儒家思想更適應社會環境,也就獲得了成功。當然,隨著秦統一天下,戰爭結束,商鞅的思想也就不適應社會環境了,這時就需要儒家思想的介入。

    至於商鞅變法的其他思想,由於商鞅是站在統治者位置提出的,當然也會損害人民的利益,但對於國家是有利的。廢除世襲制,實行郡縣制,更有利於國家的管理,有利於人才的選拔,這是可取的。弱民、愚民的政策也是加強了君主的權力,使君主更容易管理老百姓,雖然現代人認為不可取,但在當時是可以的。

    商鞅變法最後是否利國利民,本人認為要辯證的看。對於當時的秦國絕對是有利的,但隨著統一戰爭結束,就需要進行改變了。

  • 3 # 關好走過的門

    商鞅變法可謂是讓秦國練了七傷拳,傷人的同時,也傷己。

    在那個戰亂的年代,毫無什麼規矩可言,只有一個恆古不變的道理,那就是拳頭硬才能立於不敗之地。因此,商鞅變法的核心就是打仗,只要能打贏仗,所有的資源全部都得為之服務,這就造就了秦軍那魔鬼一般的戰鬥力,其軍隊嗜血成性,秦軍士兵一旦上了戰場,就像是聞見血腥味的鯊魚一般,對方士卒在秦軍眼裡不是對手,而是錢,是爵位。因為砍下他們的頭就等於搶到了錢,搶到了爵位。

    從變法成功到始皇帝一統天下期間,死在秦軍刀下的六國軍民不計其數。雖說統一的道路上少不了殺戮,但秦軍殺戮太重。就不說在戰場上殺的人,只殺俘虜,動輒幾萬十幾萬幾十萬,這會極大的增加六國對秦國的仇恨,因為他們已經放下兵器了,但依然得死。始皇帝統一以後,說白了就是形式上的統一,而六國故地的反秦的想法,一刻也沒有停止過,這對秦的速亡,已經埋下了禍根。

    另外,商鞅的新法,重賞重罰。這在戰亂年代的確能起到嚴格軍紀,提升軍隊戰鬥力,約束全國民眾的作用。但天下一統之後,再這樣要求全國,明顯不太合適。偷個雞摸個狗就得砍掉一條胳膊或者一條腿。服徭役稍微遲到,就得全部處死,這樣的嚴刑重罰讓全國都籠罩在恐怖死亡的氛圍之下,稍有不慎就得被處死。六國故地本就人心未定,再用這等重刑,更使六國仇視大秦。

  • 4 # 從拒絕甜食開始

    中國歷史上幾大變法,能做到人亡政不息的只有商鞅變法了。而且,從商鞅開始奠定了幾千年中國政治環境,商鞅變法意義怎麼拔高都不為過。

從評價看,我覺得商鞅變法的後果已經成了整個中國的一部分,後來的漢唐強盛是因為他,後來的五胡亂華是因為他,後來的天寶盛世是因為他,後來的赤地千里還是因為他。還能怎麼評價呢?好壞都是因為他而起啊。

  • 5 # 歷史小故事秦溥

    商鞅變法的本質就是棄禮儀而尚首功,讓秦國的戰鬥力迅速提高,讓秦國再與其他列國作戰時處於上風,很明顯,商鞅變法是利國的。從大概念來講,利國當然利民,讓老百姓有了透過軍功提高自身地位的機會,廢井田開阡陌是土地私有化也讓老百姓得到了好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說秋天是喝黃酒的最好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