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鵝蛋呀呀呀
-
2 # 千古流年
人們把耳朵的分泌物叫做“耳屎”,潛意識上,是把它當成了人體的廢棄物。其實,耳屎還有個學名叫耵聹,“它對耳朵有保護作用。”。
人體外耳道的長度大約有2.5cm至3cm,耳屎只佔外耳道的三分之一,另外靠近鼓膜的那三分之二並無耳屎佔據。耳屎呈酸性,它使外耳道保持酸性環境,和耳道壁上的耳毛一起,抵禦外部的細菌侵襲。頻繁掏耳朵,將耳屎一掏而盡,等於拆除了耳朵的外部防線,任由細菌侵入耳道和鼓膜,會引起慢性炎症,出現耳朵疼痛、流膿的症狀,嚴重的甚至會聽力下降。
耳朵是人體很敏感的部位,每個人耳道的深淺都各不相同,任由一個不瞭解你身體的人來掏,一不小心,棉籤就傷到了耳道旁的面板,甚至傷到鼓膜。如果用來掏耳朵的棉籤不乾淨,上面沾有細菌,耳朵的健康就更難保證了。
耳屎自己就會掉出來
有時,我們會用“你是不是耳屎堵住了耳朵?”來形容一個人“耳背”。然而,在正常情況下,即使不掏,耳屎自己也會掉出來。
專家說,耳屎會緩慢地從耳道內向耳道口移動,累積到一定程度,透過咀嚼時下頜關節的運動,它就會不斷脫落排出耳朵外面,因此根本不用擔心堵塞耳道。
耵聹堵塞或由外耳道結構決定
臨床中,確實有些人的耵聹塊較大,在外耳道中形成堵塞,陳崇學解釋,之所以形成這種堵塞,與外耳道先天生理結構有關,外耳道較長,外耳道口較小,導致外耳道分泌物難以排出,容易形成耵聹栓並在外耳道中形成堵塞。堵塞形成後,如果人們在洗澡、游泳等時導致耳朵進水,耵聹栓吸水後會膨脹,容易影響聽力。這種情況出現後,如果耵聹栓形成後長時間沒有得到處理,則會對外耳道產生長期刺激,容易引發外耳道炎和骨膜炎。
有些人耵聹腺分泌旺盛,分泌物較多,容易形成耵聹栓塞,這種情況的出現大多數與炎症刺激有關,張延平建議,這種情況最好交由醫生處理。如果自行處理,難以確保工具衛生,有可能會傳播微生物病毒,造成病毒感染。有些人藉助手指及指甲掏耳朵,反而容易將耵聹推入耳道深處,更不易排出。
至於哪些人更容易出現耵聹栓堵塞?這與人耳的先天結構有關。正常情況下,人體外耳道呈現“喇叭狀”,即裡小外大,這有利於耵聹的排出,但有些人的外耳道恰好相反,耵聹形成後不易排出,形成堵塞,這就需要定期到醫院進行清理,一般每半年或一年一次即可。需要說明的是,這種外耳道結構的形成是先天的,並不需要治療
經常掏耳等於給細菌敞開了大門
健康的外耳道本身就有自潔功能。一味去掏,反而可能弄巧成拙,讓耳屎出不來了。”因為用棉籤掏耳朵,有可能不僅掏不出耳屎,還會將它們往裡推,令耳屎不能自己排出。一旦洗頭、洗澡時耳朵不小心進了水,耳屎吸水膨脹,酸性的耳屎會腐蝕耳道深度的面板,引發炎症。
而且,經常掏耳朵還會引起耳屎的分泌異常,耳屎可能越長越多,新分泌的耳屎會由原本的片狀變為碎屑狀,從而降低保護耳朵的能力。
最好不要自己掏耳朵,洗頭洗澡時溼了耳朵,最多隻能用棉籤擦拭一下耳廓的位置。假如出現耳屎堵住耳道的情況,可以上醫院處理。
-
3 # 精彩濟寧
通常來說,耳屎是可以自行清理的。一般情況下,成人的耳屎呈淡黃色或者淡白色,薄片狀,在外耳道的前端較多,這種耳屎是可以自行在家清理的。如果是耳屎的一種特殊形態,比如耵聹,最好是到醫院取出。耵聹是由於外耳道面板毛囊的異常滲出而引起的臨床表現,耵聹質硬,呈黑褐色。千萬不要自行在家取出,會引起外耳道發炎,嚴重者會導致鼓膜損傷,引起鼓膜穿孔,進而繼發中耳炎或者是中耳乳突膽脂瘤,一定要到醫院進行清理。如果耵聹質硬,可以先用香油進行浸泡,大約浸泡5-10天,耵聹鬆軟後可以直接用吸引器或者是耵聹鉤直接取出,患者沒有痛苦。
回覆列表
耳屎會緩慢地從耳道內向耳道口移動,累積到一定程度,透過咀嚼時下頜關節的運動,它就會不斷脫落排出耳朵外面,因此根本不用擔心堵塞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