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紅塵之戀
-
2 # 重日易學
讓現代的年輕人拿著一部《論語》去讀,能夠讀得進去的人應該不多,如果從《論語》中挑出三四句有助於年輕人提高自身修養及處世能力的話分享給他們,想來接受的人會多一些。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儒家的核心思想,《論語》作為儒家的開山之作,其主要內容當然是圍繞這一核心思想展開,“處世”是“修身”的目的之一,故《論語》中關於修身、處世之警語比比皆是。如果讓大家從《論語》中挑四句最適合當代年輕人修身處世的話,肯定會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其論不一必矣,世界的美好在於百花的爭豔,故筆者於此拋磚引玉,先將自以為是者呈現給大家。期待您的答案。
其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論語》中共出現兩次,1.《論語·顏淵第十二》: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2.《論語·衛靈公第十五》: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從《論語》以上的記述我們可以理解到:
一、人的一生需要終身踐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二、踐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一“恕”字,在於推己及人,以我之所欲,推知人亦欲之,以同理心“恕人”、“恕己”,最終達到“寬人”、“寬己”。
三、“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達成的目的是“在邦無怨,在家無怨”,孔子大聖,不以功利誘人,能“在邦無怨,在家無怨”者,即算不能成大功,亦不失為幸福人。
《菜根譚》曰:“處世讓一步為高,退步即進步的張本;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實利己的根基。”
其二、《論語·為政第二》:子張學幹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這一段記述的是子張向孔子請教升職的方法,實際上主要是問在日常工作中需要注意些什麼,孔子為子張指出了兩點:
一、言,要多注意聆聽,對於自己有疑問的地方保留不言,對於自己有把握的地方謹慎發表意見,這樣就可以少犯錯誤。
二、行,要多觀察,對於自己尚無把握做好之處先保留,謹慎地做好自己有把握的事,這樣做就可以減少做出以後讓自己後悔的事。
孔子最後總結說“言寡尤,行寡悔”,升職就應該沒問題了。孔子教授自己弟子的方法似拙實巧,言不遺己憂,行不遺己悔,是每個進入職場的年輕人所必須嚴格注意的。
《菜根譚》曰:文以拙進,道以拙成,一拙字有無限意味。如桃源犬吠、桑間雞鳴,何等淳龐(淳樸、充實)。至於寒潭之月、古木之鴉,工巧中便覺有衰颯(衰敗凋零)氣象矣!
其三、《論語·子路第十三》:子夏為莒父宰,問政。子曰:“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此段是子夏要去做莒父宰,上任前詢問孔子日後工作中要注意什麼,孔子告訴他要注意兩個方面的問題:
一、無慾速
“無慾速”是古人所反覆告誡的,《老子》曰:“大器晚成。”《周易·坤卦》曰:“君子有攸往。”“攸”,水流貌。《周易》在以此告誡人,做人做事要向流水那樣,綿綿不絕,循序漸進地前進。
《沉思錄》亦說:也要儘可能地善待自己。不要拿自己和別人去比較,更不要與理想中的自己做比較。人的完善是漸進的,需要有進兩步退一步的努力過程。
二、無見小利
《三國志》載曹操評袁紹曰:“袁紹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曹操此言非只在論袁紹,曹操也是在論世人,世人亦是因此而成為碌碌無為之芸芸眾生。
《叔苴子·內篇》載:大害必有小利為之媒,大利必有小害為之倪。小利能掩大害,故知避者寡;小害能隱大利,故知趨者希。
孔子最後總結說“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孔子之言歷久彌新,新時代的年輕人同樣需要特別注意這兩點,急功近利、因小失大,是古往今來年輕人最易犯的錯誤。
《菜根譚》:伏久者飛必高,開先者,謝獨早。知此,可免蹭蹬之憂,可以消躁急之念。
其四、《論語·述而第七》: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本節是孔子的自述,雖寥寥數語,不但將自己安貧樂道的人生態度表現得淋漓盡致,且盡顯文學之美。喝著涼白水、吃著粗糙的食物,枕著自己的胳膊睡覺,依然怡然自樂,這顯然就是一幅高士圖。每個人都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權利,但追求美好生活不能建立在厭惡清貧生活之上,故孔子繼續強調“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孔子之所以如此強調,因為人一旦產生厭惡清貧生活之心,則貪心必生,《左傳》曰:“懷(貪慕富貴)必貪(必起貪婪之心),貪必謀人;謀人,人亦謀己。”貪心一起,邪念必生,這是筆者將此句送給天下年輕人的原因。
《沉思錄》說:對金錢、地位和競爭的過分看重,會損害我們的人際關係。除非我們節制自己的慾望,並認識到它們是多麼的膚淺和短暫,否則我們就不會過上欣欣向榮的生活。
《菜根譚》曰:以我轉物者,得固不喜,失亦不憂,大地盡屬逍遙;以物役我者,逆固生憎,順亦生愛,一毫便生纏縛。
古人有言“半部《論語》治天下”,讀半部《論語》對年輕人來說還是有些困難,還好,治理天下本就是極少數人蔘與之事,一般人如能將筆者所薦這四句《論語》謹守不失,亦足可保暢行天下終生無憂!
回覆列表
《論語》賞析:
1 . 志當存高遠。 ——諸葛亮
一個人要樹立遠大的理想和目標。
2.言必信,行必果。——孔子
做人要誠實守信,為人之根本。
3.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勤奮好學,不懂就問。
4.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
自己不喜歡/不需要之物,不要贈給別人。
5.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范仲淹
擁有愛國情懷,把祖國和人們的興衰利益放在第一位,再考慮自己。
6.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孔子
父母健在,人生尚有來處,不宜遠離,不得已而離開,也要告知確切方向。
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7.三思而後行。——孔子
遇事多思考再行動。
8.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喚
要想欣賞到更美麗的風景,就必須再登上一層樓。人生也一樣,要想看到更美的風景,需要你堅持,不斷努力向上攀登,才有一覽眾山小的美景出現眼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