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羅氏藝術
-
2 # 邊境行者X飛翠中國
《中國衣冠服飾大辭典》將漢服定義為:
1.遼代服制中的漢族服飾;
2.漢代服飾;
3.泛指一般的漢族服裝。
漢服擁有多個特點,其主要有交領右衽、大襟、寬衣博帶、繫帶隱扣等。
漢服體系延伸於中國曆代各類服制,多種漢服式樣沒有包括這幾個特點,然而在祭服、禮服等正式服裝中被保留下來,與其他民族的特色服飾相比有明顯的區別。二十一世紀初,有人認為源於清代的長衫、馬褂、唐裝、旗袍,以及中山裝等服飾不屬於漢服體系,與原有的漢族服飾之間由於剃髮易服而沒有足夠的演變及銜接過程,不能夠代表漢族文化,於是在網路上發起“漢服運動”。他們認為漢人的民族服裝有一套自己的完整傳統,“漢服”是“以華夏漢族的禮儀文化為基礎,通過歷代漢人王朝推崇周禮、象天法地而形成的具有獨特華夏民族文化風貌性格、明顯區別於其它民族傳統服裝的服裝體系。”該運動在2003年起源於中國廣東一帶,由民族主義網站“漢網”所帶起。
“中國古代的禮服、祭服無論顏色、尺寸都有嚴格的規定,不同身份的規定亦有不同“。公服、官服、命婦服飾也有一定規格。常服、吉服一般無嚴格規定。雖然如此,常服服制有時也表現出等級差異,例如貴族常衣大袖長裾的大掖衣,士庶則著短衣小袖的襦絝。明代甚至規定“庶民衣長去地五寸。袖長過手六寸。袖樁廣一尺。袖口五寸。軍人衣長去地七寸。袖長過手五寸。袖樁廣不過一尺。窄不過七寸。”然而部分朝代也常出現服飾僭越。
現代的漢服:沒有明確的顏色界限,就是怎樣好看怎麼辦。
-
3 # 恰同學看歷史
古典布料的染色遵從古制,體現了陰陽五行信仰。有“黑土、白土、赤土、青土、黃土” 、“天謂之玄,地謂之黃,青與白相次也,赤與黑相次也,玄與黃相次也。青與赤謂之文,赤與白謂之章,白與黑謂之黼,黑羽青謂之黻,五彩備謂之繡。……雜四時五色之位以章之,謂之巧” 、“王者易姓受命,必慎始初,改正朔,易服色” 的記載。
有六象六色之說,青所以象東方的木,赤所以象南方的火,白所以象西方的金,黑所以象北方的水,玄所以象天,黃所以象地 。除了六正色以外,還有對應的間色:纁【黃赤色】、紫【青赤色】、紅【赤白色】、綠【青黃色】、縹【青白色】。間色也是南北朝以後公服的色制:朱、紫、緋、綠、青,如唐代為三品以上穿紫色官服,四品著深緋色,五品著淺緋色,六品著深綠色,七品著淺綠色,八品著深青色,九品著淺青色 。另外還有紺【深青揚赤色】、緋【赤】、絳【大赤】、緹【丹黃】、朱【深纁】。
傳統對服飾色彩的選擇上有著明顯的階層分界。從唐代以後,黃色曾長期被視為尊貴的顏色,只有天子權貴們才能穿用。古代漢服的色彩以深色為貴,淺色次之,因此正式的禮服常使用深沉的織綿圖紋,而一顏色為主色調,裝飾以鮮豔華麗的刺繡。平民常服則多用淡色 ,因而有黔首、白丁、青衣、青衿、青衫、赭衣之稱。
回覆列表
古典布料的染色遵從古制,體現了陰陽五行信仰。有“黑土、白土、赤土、青土、黃土”、“天謂之玄,地謂之黃,青與白相次也,赤與黑相次也,玄與黃相次也。青與赤謂之文,赤與白謂之章,白與黑謂之黼,黑羽青謂之黻,五彩備謂之繡。……雜四時五色之位以章之,謂之巧”、“王者易姓受命,必慎始初,改正朔,易服色”的記載。
有六象六色之說,青所以象東方的木,赤所以象南方的火,白所以象西方的金,黑所以象北方的水,玄所以象天,黃所以象地。除了六正色以外,還有對應的間色:纁【黃赤色】、紫【青赤色】、紅【赤白色】、綠【青黃色】、縹【青白色】。
間色也是南北朝以後公服的色制:朱、紫、緋、綠、青,如唐代為三品以上穿紫色官服,四品著深緋色,五品著淺緋色,六品著深綠色,七品著淺綠色,八品著深青色,九品著淺青色。另外還有紺【深青揚赤色】、緋【赤】、絳【大赤】、緹【丹黃】、朱【深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