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公子無忌shy

    這個問題是把五胡亂華的鍋甩給了光武帝劉秀了啊,說實話,這個鍋劉秀背的是在是太冤了!

    我們從兩個方面來看,東漢在對待北方少數民族的政策:

    第一個,漢明帝時期,命竇固、耿秉征伐北匈奴,漢軍直抵天山,擊破呼衍王,斬首千餘級,追至蒲類海,重新收服西域各國,重置西域都護府;

    第二個,漢和帝時期,命令班超平定西域,班超在西域三十餘年,收復五十餘國,威震西域,抗戰時期,國民政府也用“君不見,班定遠,絕域輕騎催戰雲”激勵民眾奮勇抗戰,可見這一時代,也是民族的驕傲的歷史。

    題主將五胡亂華的原因歸結於南匈奴人的內附,但是漢朝和南匈奴的停戰修好,並不是企業建武年間的,而是起於漢宣帝時代,匈奴因為漢朝的長期征伐,分裂為南北匈奴,從呼韓邪時代就向西漢稱臣,共同針對北匈奴的郅支勢力;到了光武帝建武二十四年,匈奴派遣使者入朝,求使者監護,願遣質子入朝,重修和好之約,劉秀只是按照百年來的慣例,派遣匈奴中郎將,准許南匈奴在雲中、河套一代居住,這恐怕不能成為五胡亂華的原因吧。

    五胡亂華距離劉秀時代,接近300年,中間經歷了漢末亂世、三國時代,這些都沒有造成胡族的入侵,東漢之後,不論公孫瓚、袁紹,還是曹操和劉備,都是死死的壓制匈奴、鮮卑、烏桓、羌、氐等族。

    而真正引發五胡亂華的是西晉的八王之亂,八位司馬氏的諸侯王接連起兵,輪番操練朝廷,可怕的是朝廷根本無力平定,而西晉朝廷的腐敗更是令人不堪,“百姓何不食肉糜”的傻子都能當皇帝,感覺曹魏讓位的都有點冤,在扛上兩代人,這妥妥的剿滅反賊了,皇帝不行,大臣牛逼也能行啊,西晉的大臣只知享樂,還變著花樣來,“石崇鬥富”這種事情就發生在西晉,這樣的大臣怎麼來治理國家,貪汙腐敗估計是把好手。

    八王之亂,導致本該為朝廷守邊的藩王軍隊,矛頭對內開始爭奪權力,這樣邊境就空下了大量的空間,給外族內擴留下了空間;五胡亂華時,匈奴起兵與現在的呂梁離石,但是看東漢末年,匈奴人在哪裡?董卓亂政時期,幷州刺史丁原起兵南下,其義子呂布是丁原在五原郡收下的,也就是在現在的包頭,可見漢末匈奴的勢力依然停留在河套地區,並未趁機內侵,所以說五胡亂華的鍋別說怪不到劉秀頭上,東漢和曹操都背不上。

    當然,後世的很多事件的發生,也是有前代埋下的伏筆,那麼東漢為後代留下了什麼伏筆呢?我認為是士族豪強,東漢時代士族豪強對土地的兼併異常凶殘,中國的大部分士族都是起於這個時代,士族的興起和貪婪也是導致西晉政權羸弱的一個原因,司馬家就是士族中比較強大的一個家族,同時也是靠著士族的支援奪取了曹魏的政權,而士族的快速腐朽也是造成西晉快速衰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東漢時代,劉秀在加強集權的時候,並沒有去動士族豪強的利益,這應該跟他更多也是依靠這股力量稱帝有關係;豪族的力量一直就是王朝的一顆炸彈,漢武帝時代一直就致力於打壓豪強,不惜將豪族遷到茂陵和充實邊防,為的就是穩定王朝內部的局勢。

  • 2 # 人生是一場耕心之旅

    看到這個題目,我委實驚了一下,啥時候有這種觀點了。

    於是我特地查了一下,才知道這種觀點主要就是說劉秀沒有把匈奴殺光,還實行民族懷柔政策,允許匈奴進入關內居住,以至於造成了後來的五胡亂華。

    當我看完這個觀點的時候,心裡真是一萬頭草泥馬跑過…

    第一,劉秀當年的民族懷柔政策沒有問題,緩和了民族矛盾,在當時有非常積極的作用。就說殺光匈奴吧,歷史上有哪個朝代能把關外的遊牧民族殺光?人家居無定所的,打不過大不了跑掉。別說殺光,東漢當時百廢待興,根本沒有能力和匈奴大規模開戰,一切都是為了休養生息,這有什麼錯?

    第二,劉秀的民族政策也不是光懷柔沒大棒,一邊拉攏南匈奴,一邊打擊北匈奴,允許南匈奴在中原地區活動,加上他們對漢族的認同感,幫助東漢抵禦北匈奴,這樣的政策難道有什麼不對嗎?

    第三,五胡亂華都是兩百多年以後的事了,拜託,五胡亂華是八王之亂導致的,跟劉秀有什麼關係。先人打下來的江山後人守不住怪誰?這觀點就像大家調侃明亡於朱元璋一樣可笑。

  • 3 # 董江波

    說實話,劉秀還真不是中華民族的歷史罪人。

    其實,說這種話的人,是以今天的情況,來衡量歷史事件。

    西漢末年,外戚王莽,建立新朝,執行了一系列新政策,但顯然,這些新政策,根本不符合當時的生產力低下的社會情況,我們來看看:

    1、土地收歸國家所有,然後均分給西漢所有種地的農民,不得賣買。

    2、將鹽、鐵、酒、貨幣等經營權收歸國家,貨幣統一發行。貨幣看似完整有序,實則造成混亂不堪。因為,當時的人,只適合簡單的銅錢、銀和金這樣的換算,王莽弄的異常複雜,跟現在一樣,造成地方貴權剝奪平民現象。

    3、改變吏制,基本上就是恢復到大周朝時的感覺。

    4、大量修改地名,禁止買賣新的奴隸,舊的維持,直到死亡讓它自然消失。

    5、強制遊民勞動,國家貸款給平民,國家出面干預經濟和市賣。

    這是最主要的,其他吏治、文化、風俗等方面,王莽改變了一百多條。其實,他是以一人之力,動了幾乎整個西漢王朝所有人的利益。而且,最重要的是,王莽沒有自己的一個官吏系統,比如,幾百個團隊成員,力推。

    真正跟他一起落實新政的人,非常少,大部分,就是應付,甚至讓事情惡化。

    最終,西漢末年,本來就戰亂、災變等,最終導致了王莽新朝,實質上是西漢王朝的滅亡。

    劉秀沒錯,劉秀就是恢復秩序,執行當時適合的政策,劉秀雖然比不上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但也是比較優秀的開國帝王了。

  • 4 # 李飛叨

    很多人認為劉秀對匈奴的策略失誤,為後來“五胡亂華”留下了隱患,所以說劉秀是歷史罪人。這個觀點有失偏頗,劉秀在天下疲敝之時,不願再動干戈,對匈奴採取懷柔之策,可謂是明智之舉。至於幾百年後的“五胡亂華”這口鍋,決不能讓劉秀來背。

    公元41年,大將軍藏宮和馬武一起上書劉秀,認為北匈奴境內疫病流行,戰鬥力下降,而且有南匈奴的配合,正是討伐匈奴的好時機。劉秀沒有同意他們的建議,並且說出了自己的理由:今國無善政,災變不息,百姓驚惶,人不自保,而復欲遠事邊外乎?

    劉秀抵禦住了千古留名的誘惑,同時同意南匈奴內遷,並允許他們保留原來的組織架構和生活方式。這也成為劉秀為人所詬病之處,因為在304年,匈奴貴族劉淵起兵造反建立前趙,拉開了“五胡亂華”的序幕,百餘年間匈奴、鮮卑、羯、氐、羌等民族給漢民族帶來了血腥的浩劫,有人認為這是劉秀當年沒有妥善處置匈奴人,留下了後患。

    但這口鍋甩給200多年前的劉秀,實在是勉強之極。

    在整個東漢時期,少數民族並沒有形成重大威脅,遷入內地的匈奴人,也能夠和漢民族和平相處,彼此相安無事。即便是東漢末年三國紛亂之際,曹操對匈奴仍保持了軍事優勢,沒有發生大的變故。這足以說明,只要漢民族自身強大,匈奴等少數民族就不會有可乘之機。

  • 5 # 一半秋色

    若要問,在中國,誰是最優秀、最理想、最完美的皇帝?

    估計大部分人會選李世民,因為他開創了貞觀之治,奠定了大唐三百年的輝煌,並且從諫如流,與魏徵一君一臣,成為千古君臣之典範。

    其實,與李世民相比,光武帝劉秀要完美的多,優秀的多,他才是中國最理想的皇帝人選。

    劉秀為人寬厚,對妻子,始終如一;對兄弟,情深義重;對兒女,寬厚仁慈;對外戚,恩深義重;對大臣,恩大於威。他沒有殺功臣,沒有害兄弟,沒有棄髮妻,這樣的好皇帝天底下只有一個。

    咱們的偉大領袖,讀了東漢歷史之後,對劉秀大加讚賞,稱他是“最有學問,最會打仗,最會用人的皇帝”。

    朱元璋,對劉秀同樣佩服不已,稱其為“有君天下之德而安萬世之功者也”。

    然而,如此完美的劉秀,卻有人給他潑髒水,說他是中華民族的歷史罪人,還丟擲了大段理由,大體如下:

    劉秀沒有對匈奴趕盡殺絕,沒有掃除周邊的禍患,民族政策過於懷柔,最令人詬病的是,他居然允許匈奴進入關內居住,以至於造成了五胡亂華的禍端。

    表面上看來似乎如此,西晉僅僅維持了兩代,便分崩離析了,罪魁禍首是賈南風和八王之亂,之後,五胡趁勢而起,中國正式進入了戰火不斷、民不聊生的南北朝。

    試問,劉秀憑啥為兩百年後的大亂承擔責任。兩百年,發生了多少事,換了多少個皇帝,況且中間還夾了個曹魏和西晉,這隔了兩個朝代的事情,讓兩百年前的劉秀承擔責任,實在荒謬至極也!

    這就好比,甲死了兩百年,都化為灰土了,這時候隔了兩百年的後代乙不務正業,吃喝嫖賭,敗光了家產,這時候乙反倒怪罪兩百年之前的甲,怪他沒有好好賺錢,沒多攢點家業,這實在太可笑,簡直可笑至極也!

    其實,劉秀採取懷柔政策是大智之舉,是當時的最佳決策,是促進民族大融合的有效舉措。

    東漢建立之初,人口只有區區一千萬人,國家疲敝,百廢待興,當務之急是與民休息,發展生產,那時候根本沒有能力掃除匈奴,採取懷柔政策是迫不得已之舉。

    況且,文化的力量是強大的,她滲透力無影無形,潤物無聲,南匈奴來到了關內之後,受到了漢文化的薰陶,不由自主地漢化了。

    兩百年後,南匈奴人劉淵,打著大漢的旗號起兵了,劉淵雖然是個匈奴,但他的名字是漢族的,他自始至終認為自己是漢人,他建立的國家也是後漢。

    看到嗎?這就是漢文化的力量!

    所以說,劉秀不是歷史罪人,而是個偉人!

  • 6 # 何漢甫

    漢光武帝劉秀起義,打敗了王莾,創立了東漢,其之罪也!

    漢光武帝劉秀,東漢的開國皇帝,創立了東漢政權,他是漢高祖的第九代嫡孫,可謂是亂世出英雄,劉家兄弟“吞併“了”綠林軍“,其之罪也!

    漢光武帝劉秀,東漢興國,皆不如西漢光武帝劉徹。開拓疆土,文藝復興,並派出使者張蹇,開創造了陸地“絲綢之路",遠至羅馬帝國,埃及……!其之罪也!

    漢光武帝劉秀,一生兢兢業業,深思熟慮並勤於朝政!其之罪也!

    漢光武帝劉秀,還有更多……!不一一而數,總之,罪過太多!

  • 7 # 葭明通半瓶歷史

    時至最好的年代,於文化來說,這個時代完全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好時代。

    各種“專家學者”可以隨便亂說之外,因為自媒體的發達,各種“驚人語言”滿天飛。

    為什麼總是有人故作“驚人之語”?為什麼總是有人故作“翻案文章”?

    因為出頭實在太難了,

    有資料說,單統計40歲以下的人,大學生的比例是28.2%,正常人不識字的沒有,怎麼也是個初中畢業。

    在過去民國,初中畢業就很了不起了,可以硬翻譯外國的歷史研究,隨便發揮一下,說不定就成“歷史大師”了。

    如果他願意坐在茶館中照本宣科的講一些“歷史故事”,扯一些“帝王將相”的功過是非,那這個人就是賣票,也會聽者雲集的,茶館老闆會跪下叫爺爺的。

    沒辦法,過去大家都不識字,可不就由的他“拾人牙慧”也得名得利了。

    今時不同往日,大家都是讀書人,一個人在哪裡照本宣科的讀歷史書只會使人厭煩,不會有人去關注他的。

    怎麼辦?

    只有獨闢蹊徑了!——罵人。

    翻案,替最壞的人翻案。

    所以有人罵魯迅,所以有人替汪精衛翻案。

    那麼罵劉秀,有些人罵劉秀是中華民族的罪人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至於劉秀是不是中華民族的罪人,葭明通認為不值一駁。

    如果我們反駁他,就是上了他的大當。

  • 8 # 莫地方

    劉秀作為東漢開國皇帝,他既是明君,也是名將,更是個擅治理國家之君,他是個政績絕佳的皇帝,可為何有人提出劉秀是中華民族罪人呢?

    歷朝歷代北面少數民族一直威脅中原王朝安全,劉秀在面對這個問題時候他選擇軍事防禦,並沒主動去進攻匈奴,而是修建一些防禦工事阻擋匈奴人進攻,這是一種被動防禦戰略思想。

    劉秀此舉確實有利於東漢修養生息,被動防禦局面我認為只有在中原王朝實力不如北方少數民族時候採用此種計謀,可這個時候匈奴內部有十分激烈矛盾,這個時候出兵或者聯合其中一方實力必然有利於自己,南匈奴就提議跟東漢聯合一起搞定北匈奴,可劉秀並未同意南匈奴建議,反而將南匈奴遷移到漢朝境內,並劃出一部分土地給匈奴人居住。

    匈奴人進入內部必然要將這些人分開住,限制武器給予,以及要他們學習漢族文化,可劉秀並沒這樣做,而是要他們自由發展,不給予限制。開始還好後面漢匈之間矛盾慢慢出現激化,匈奴人又有武器,又在中原地區活動,這也要匈奴為之後五胡亂華事件埋下伏筆,應該也就是這件事情要不少覺得劉秀是中華民族罪人。

    我認為說劉秀是罪人不太對,畢竟這個事情主因還是司馬家族自己惹的事情,跟劉秀漢朝壓根沒啥關係。

    劉秀之所以不出兵討伐匈奴,東漢剛建立不久,這個時候百廢待興劉秀必然要先處理好內政才是王道,而不是繼續對外征戰,這顯然不符合東漢根本利益。

    劉秀為此採取分化之策,孤立匈奴,為之後能擊敗匈奴打下一個堅實基礎,這也是劉雄會接受南匈奴一個原因。

    我認為這個帽子不能給劉秀畢竟少數民族內遷是個長期過程,而不是一味把這個責任都扔給劉秀,明顯不公平,畢竟劉秀之後中原王朝和北方少數民族交流加深,必然也會加大民族融合。

    綜合所述,如果把五胡亂華的責任扣在劉秀身上我認為並不公平,畢竟東漢到西晉建國期間長期戰亂影響,中原人口減少了嚴重,這個時候為了允許兵力及勞動不足,曹魏、西晉對於匈奴內遷是默許態度,這也要大量少數民族進入中原,加大民族融合,這個事情必然不能全是劉秀責任,畢竟是長期發展的一個結果。

  • 9 # 薛白袍

    司馬家的鍋去要劉秀背,完全不顧這中間隔著二百多年,這歷史玩的稀碎啊。

    說劉秀是歷史罪人的那篇文章的題目叫《為什麼光武帝劉秀是中華民族的歷史罪人?》。

    大概意思是南匈奴想聯合劉秀出擊北匈奴,但是劉秀沒答應,而且劉秀把南匈奴遷到漢地,給他們錢讓南匈奴制北匈奴。

    然後到了晉朝五胡亂華的那幫人,都是這些南匈奴的後代,所以文章的作者認為劉秀錯失了北征匈奴的機會,又引南匈奴的狼入室,所以他是中華的千古罪人。

    寫文章可以上嘴脣一碰下嘴脣,如評書演員說書那樣:劉秀髮十萬大軍,徵匈奴去者。

    但是現實的戰爭是要打消耗的,需要大量錢糧人員的投入的。

    漢武帝時候對外作戰,衛青北征匈奴,霍去病封狼居胥後世說起來是赫赫戰功,但是漢武帝也把文景之治數十年的積累都打沒了。

    晚年漢武帝面對大漢王朝的千瘡百孔,也不得不下罪己詔。

    東漢初年,剛剛經歷了天下大亂,穩定下來,群臣中也有人希望劉秀出兵北擊匈奴:

    及關東稍定,隴、蜀已清,其猛夫扞將,莫不頓足攘手,爭言衛、霍之事。帝方厭兵,閒修文政,未之許也。

    劉秀為何不願意出兵呢?

    東漢當時剛經過變亂,正是百廢待興的時候,劉秀面對戰後的百業凋零需要的是百廢待興,不是折騰。

    東漢每年拿出點錢,就能讓匈奴打匈奴,何必自己出兵呢?

    東漢每年拿多少錢出來呢?

    東漢朝廷每年給南匈奴一億七千萬錢,這是漢朝每年收入的四十分之一。

    匈奴爭立,日逐來奔,願修呼韓之好,以御北狄之中,奉藩稱臣,永為外扞。

    能花錢辦成的事,都不叫事兒。

    況且匈奴兄弟很實誠,覺得大漢皇帝的錢不能白花,於是每年都會給皇帝獻上禮物,一開始是斬獲北匈奴的牛羊,後來劫掠來北匈奴的牲畜人口,到了漢和帝時,東漢和南匈奴把單于他媽都給抓來了。

    這說明劉秀這套策略還是有用的。

    南匈奴因為有漢朝廷做後盾,有了底氣和宿敵北匈奴死磕:

    匈奴分破,始有南北二庭焉。仇釁既深,互同便隙,控弦抗戈,覘望風塵,雲屯鳥散,更相馳突,至於陷潰創傷者,靡歲或寧,而漢之塞地晏然矣。

    南北匈奴越是仇深似海,互相死磕,漢朝邊境越是安穩和平。

    除了抗擊北匈奴外,南匈奴在抗鮮卑,平羌亂中也出力不小,南匈奴是保衛漢朝北疆的一股重要力量。

    而且南匈奴被遷入漢地,定居下來後,是要服從漢朝中央管束的,馳中郎之使,盡法度以臨之。

    即使南匈奴想鬧事,但是大多人都定居了,所謂跑了和尚跑不了廟,大漢朝廷有的是辦法治不聽話的人,所以南匈奴被遷入漢地後,偶有不聽話的人,但是沒有太大的叛亂。

    直到三國時,雖然天下大亂,南匈奴想要趁機崛起,依舊被曹操壓得死死的,南匈奴被曹操分為五部,編入自己的軍隊中。

    劉秀對匈奴採取了懷柔政策,出錢讓匈奴制匈奴,南匈奴打北匈奴,是根據當時形勢做的決策,後來李鴻章師夷長技以制夷大約是源於劉秀的策略吧。

    劉秀怎麼會想到後來出了司馬家這樣奇葩的王朝,司馬家約束不住匈奴五胡,管人家劉秀啥事?

    五胡亂華的晉朝距離曹操平定北方不過百年,當時人家曹阿瞞把南匈奴治的服服帖帖的,到了司馬家咋就玩脫了呢?

  • 10 # 小小嬴政

    這頂中華民族歷史罪人的帽子扣在劉秀頭上,委實有點大了,劉秀這鍋可背得有點冤枉了。這是後人在已知史實的基礎上,通過倒推歷史得到的所謂結論。

    這樣倒推有意思嗎?歷史是不可能重來的,每一個歷史個體都不可能預見到幾百年後自己的身後將會發生什麼事情。

    劉秀的情況也是一樣,新朝末年,劉秀起兵,推翻王莽的統治,重新恢復漢室。這一時期被稱為光武中興,劉秀也可以稱得上是一位有作為的皇帝,恢復農桑,發展生產,東漢初年,一派社會繁榮景象。

    但劉秀也是人,他不是神,他不可能在每一個問題上都想得很全面,在對待當時的匈奴問題上,他就出了狀況。漢武帝對匈奴的政策是堅決進行打擊,直到打服為止。而劉秀卻採取了另外一種方法,那就是以防禦為主。

    但是這裡他又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他沒有將南匈奴分開,而是繼續讓他們集中居住,保持原有的生活態勢,這就為後來匈奴貴族劉淵作亂,開啟五胡亂華創造了條件。劉秀只是安排了一個匈奴中郎將官員到南匈奴聚居地任職,但是這個官職並沒有起到限制匈奴發展的作用。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黃巾起義,三國紛爭,中原腹地打成了一鍋粥。就在中原諸豪強為爭奪權利而打得不可開交的那一時刻,誰也沒有注意到,中國北方正在崛起的匈奴貴族。

    特別是劉淵,是南匈奴單于於夫羅之孫,他既承繼了祖先勇武好鬥的傳統,同時又接受了漢文化的薰陶,具備了一代雄主的條件。最終趁西晉八王之亂時起兵,建立起所謂的漢國,稱霸北方。同時開啟五胡亂華序幕,將中原地區推入了血海之中。

    他不是中華民族的罪人,恰恰相反,正是通過他的努力,中國歷史上才出現了短暫的和平安寧的景象。如果像某些人說的那樣,歷史可以重來的話,那麼我們只要把潘金蓮殺掉就可以了,以後什麼事情都不會發生了,是這樣的嗎?

  • 11 # 文史問答堂

    劉秀絕對不是中華民族的歷史罪人,說這話的人是對劉秀不瞭解,也是對中國歷史缺乏認識。翻開中國歷史,靠自己智勇實力取得皇帝的人屈指可數,我們可以統計一下,比較牛的大概有:劉邦、劉秀、李世民、成吉思汗、朱元璋等。

    從平民到皇帝,這傳奇的一生,我們可以看出漢光武帝與眾不同的性格與才能。在劉秀從事農業勞作的時候,其兄劉縯曾嘲笑他,但劉秀勤奮努力,專心經營,幹一行愛一行,無論什麼職業,都力求完美。就這一點,很多皇帝沒有比他強的。

    劉秀從學《尚書》開始,走進了讀書生涯,在他主政其間,花重金收藏天下之書,並大力發展儒家學說,興建學校,發展教育事業。從這些政策可以看出,劉秀熱愛書籍,認識到知識可以改變命運,這也是其不同於劉邦的突出特點,劉邦不愛學習,熱衷於使用和控制知識分子,以及軍事人才。

    當面對新朝王莽四十多萬人馬進攻的時候,更始政權只有不足兩萬人,劉秀沒有退縮,而是集中優勢力量,善出奇兵,找出敵人輕敵的弱點,先打擊敵人的短處,最後乘勢殲敵,這都是他親自指揮的傑作。

    我們再看漢光武帝的政治業績,在封建社會的開國皇帝之中,劉秀對待功臣的態度是最開放的,沒有對出生入死的戰友痛下殺手,這表明劉秀用人無疑,對子孫的將來充滿信心,是百獸之王,必須在山林中才能保持競爭力,如果關在動物園裡,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老虎的搏鬥能力反而下降了,明太祖殺光功臣的作法,反而令其孫子成為失敗者。

    漢光武帝之所以能中興漢室,最主要是心繫百姓,減輕稅負,與民休養生息,對待周邊少數民候以懷柔為主,抑制強豪的兼併等措施,都是關心人民群眾的表現。

    一個沒有經過艱苦奮鬥得來的封建皇朝,對強大的士族,沒有能力打壓,不能使臣吏死心塌地,再加上一個弱智接班人,造成權力旁落,士族互相奪權,宗親諸王自相殘殺,面對野蠻的少數民族政權,怎麼能有競爭力!

    綜合來看,漢光武帝是中華民族的傑出皇帝,他的文治武功值得我們敬重。五胡之亂的原因是士族壟斷官吏,致使政權沒有生氣,八王之亂造成皇室自殘,這些都是封建政權內部不團結的表現。

  • 12 # 史趣

    對於東漢光武帝劉秀,歷代對他的評價幾乎出奇地一致。朱元璋說他“有君天下之德而安萬世之功者也”;毛澤東盛讚他是“最有學問、最會打仗、最會用人的皇帝”,南懷瑾說他是“在中國兩千年左右的歷史上,比較值得稱道,能夠做到齊家治國的榜樣”……

    筆者查閱了相關資料,持這種論調的人,大都說劉秀在處理與匈奴的關係上做法欠妥,從而給晉朝五胡亂華埋下了伏筆。

    從對待匈奴戰略上看,劉秀無疑是保守的,至少相對於漢武帝來說是這樣的。這就容易給人們兩個疑問:一是為什麼不趁匈奴內部分化之際一網打盡;二是分置南匈奴後,為什麼沒有用中原的文化同化他們?

    國力尚未恢復,談何出擊匈奴?劉秀的戰略未嘗不是基於現實而做出的明智選擇。匈奴是遊牧民族,徹底打敗他們,比打一場曠日持久的內部戰爭還要耗損物資。漢武帝的對外作戰,不也將文景之治數十年的積累付諸流水了。

    所以,劉秀的選擇是有現實考慮的。五胡亂華,中原的八王之亂是個契機,其大背景就是晉室分裂,國力空虛,民生凋敝,晉朝的軍事力量迅速衰退。如果晉室有能力,是可以避免這些的,也可以破解胡人對洛陽的包圍之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把和平的利比亞、伊拉克、阿富汗、敘利亞等國拖入戰亂,美中國人還能心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