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西媽媽講故事
-
2 # 每天英語學習
孩子遇事愛哭,不會自己解決問題,這與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有關,而如果自主能力沒有得到良好的發展,又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自信心,沒有自信的孩子遇到問題,自然會容易陷入無助。所以這兩方面是息息相關的,也是孩子身上常見的問題,但如果養育環境與方法有所改善,相信孩子在這兩個方面也都會漸入佳境。
年幼的孩子能力尚弱,很容易遇到挫折,會因為積木倒了,拼圖亂了,衣服釦子扣不上就陷入天塌了一般的痛苦中,這種因為失敗帶來的痛苦一點不比成人輕。這時孩子害怕再失敗,很容易選擇放棄。家長如果因為不忍孩子傷心,哄她,轉移她的注意力或者幫忙代勞,那麼孩子在迴避了痛苦的同時也失去了學習如何面對挫折,迎難而上,轉敗為勝的寶貴機會。
如果我們在孩子遇到困難哭泣時,不急於插手,只是迴應她的情緒“你做的很努力,沒成功一定很難過吧”允許她用哭泣來宣洩痛苦,默默陪伴,讓她與自己的情緒呆一會,這同時也鍛鍊了她對負面情緒的耐受力(如果持續過久,可以以擁抱或做些孩子感興趣的事來安撫)等孩子平靜以後,鼓勵她再做嘗試。一旦成功,她就有了在失敗後透過自己努力獲得成功的經驗,她對失敗的應對就會越來越自信,面對失敗願意再嘗試的次數也會越來越多。
另外,當孩子自己在努力嘗試做一件事時,如果沒有主動要求幫忙,家長應給予耐心等待,不要急於替她解決問題,即使是她能力做不到的,也可以先幫助她完成一半,讓她自己再做一半。成功之後,家長要積極肯定孩子的進步,欣賞她的努力。 針對孩子不自信的程度,除了在平時生活中孩子自己的事要求她自己完成之外,還可以創造一些讓她成功的機會,比如上街買東西,請別人幫忙,問人借東西之類的人際互動情景,家長可以事先在家幫助孩子演練這些情景,鼓勵她勇敢去嘗試,一旦有進步,要積極鼓勵肯定,也可以適當的給予獎勵。平時還可以多突出孩子的優點,減少責備,讓孩子多接觸自己擅長的事。
以上這些引導方法都需要家長擁有足夠的耐心,克服代勞的衝動,能夠心平氣和的等待以及對孩子始終保有信心,做起來困難與否,也與家長的人格特質有關,你可以觀察一下自己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內心是什麼感受,如果更多是急迫和焦慮,那麼再追溯一下這些感受是從哪裡來的?為什麼孩子的種種會引起你這樣強烈的情緒?跟自己有關嗎?也可以藉助心理諮詢師的幫助做更深入的自我探索。 其實,孩子是大人最真實的一面鏡子,做個輕鬆愉快的家長,一個樂觀積極的榜樣,是我們能給予孩子最好的教育。
-
3 # 陌上花開j
我覺得首先要明白孩子哭的原因,大部分是因為什麼事情而哭,比如是因為孩子本身脾氣大?或是愛任性、撒嬌,不聽話等原因,還是家長讓孩子去做不願意做的事情,違背了孩子的意願等等。七歲的孩子可以和大人很好的交流溝通了,知道孩子哭的原因,我們才能很好的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但不管是什麼原因,當孩子哭鬧的時候,作為家長,我們都應該堅持原則,保持鎮定和耐心,原則性上的問題和錯誤不能遷就孩子,要注意引導和溝通。教育是一門學問,每位家長都在邊學習,邊成長。
-
4 # 杜牧
七歲的孩子按照中國目前適齡兒童入學時間,應該上小學二年級。如題主所說,孩子總是哭,不知是什麼原因。
按照兒童身心發展和認知規律,正常孩子應該是健康快樂成長的,但孩子總是哭,不外乎身體與心理因素。家長要細心呵護觀察孩子的生活細節,包括飲食、生理等,掌握孩子哭鬧的時間規律,弄清原因,及時去看醫生,醫治病情。如果發現是心理因素,家長更要多加呵護關愛,多陪伴多溝通多表揚多讚美,儘量滿足孩子的一些奢求,讓孩子感受到溫暖與幸福,消除心理陰影。
回覆列表
我覺得,孩子經常哭,你應該先找找哭的原因,再找教育的方法。
打個比方:我們都知道,新生兒是哭著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哭”就是一種天生的本能。在寶寶不會說話以前,所有的一切情緒都只會用“哭”來表達。餓了哭,困了哭,尿了哭,不舒服了也哭。孩子一哭我們就得想方設法透過觀察、猜想來搞懂寶寶的意思,然後根據情況來看是該餵奶還是該換尿不溼。
現在寶寶七歲了,雖然已經懂得不少事情,但孩子畢竟小,有些情緒還是表達不清楚,所以你應該耐心點,先問問孩子哭的原因。
有時候小孩子的心思很難懂,大人覺得無關緊要的一點點小事都能哭半天。
比如有的小孩天生要求完美,玩具沒擺整齊會哭;衣服穿的不對會哭;碗裡有不愛吃的菜也哭。這樣的孩子多半跟語言表達能力差有關,孩子遇到問題不會說就只好用哭來表達。家長平時應該鼓勵孩子多說多練,加強口語表達能力,等下一次孩子再遇到問題時,就能說清楚了。
對待孩子的問題,最重要的是耐心。你只要透過耐心細緻的觀察,掌握一定的規律後就會找到孩子哭的原因。
最後一點,小孩子哭的原因也許會微不足道,甚至很可笑,但對他來說卻可能是大事!所以試著理解孩子的心也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