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箋故事》
The Tale
這部電影關注的重點,不止性侵。
雖然整片充滿了帶有迷惑性的懸疑(一不留神就容易被導演的鏡頭給騙了),但整個敘事非常清晰,絲毫不見散亂。
不得不感嘆,導演實在太會講故事。
由於少女時期詹妮的父母對她的控過於嚴苛,導致她很早就形成了叛逆情緒,在壓抑中積蓄了很多負面想法。
13歲那年的暑假,她結識了兩位馬術教練——格拉夫人和比爾。
他們的隱秘戀情,被敏感的詹妮發現了,但她選擇了為兩個人保守秘密。
因為在詹妮的眼中,他們的愛情是美好且純潔的,就像一對靈魂伴侶一樣,充滿著成熟的魅力。
詹妮以為他們保守秘密為榮。
在他們面前,詹妮頭一次感覺到被當做成年人來“尊重”,她認為那就是她夢寐以求的自由。
詹妮把他們當做成長的伯樂,卻不知他們已將她視為獵物。
“性”在比爾的口中,是成熟女人的標誌,是真正自由的出口,只有接受了他的性,詹妮才有可能蛻變成格拉夫人那樣美好成熟的人。
詹妮雖然猶豫,但還是信了。
在詹妮失貞當晚的重要時刻,影片安排了一段穿越時空的對話。成年詹妮痛心疾首地向少女詹妮發問:
“那晚,你為什麼會答應他?”
然而少女詹妮根本體會不到這質問背後的悔恨與痛苦,因為當時的她已經認定了,那就是她“掌握自己人生”的第一步!
這件事已經過去了40年,詹妮不斷地拜訪昔日的親歷者,從他們的隻言片語裡拼湊真相。
記憶和真相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
原來當年的真愛,真的只是一段噁心的性侵。
在信箋故事裡,詹妮形容比爾是她的愛人,但其實每次被性侵之後,她都會生理性地嘔吐。
雖然成年後的詹妮從不覺得自己是個受害者,但她每次親熱時都會有不適感,看到馬也會牴觸...
記憶會騙人,但潛意識卻從不曾忘記。
人們在面對傷害時,心理就是這樣的複雜。
而這些複雜,才是受害者最真實的心靈世界。
不是所有的傷害,都會哭天搶地。
原來性侵者也可以道貌岸然,還跟少女講獨立與愛,更在性愛上裝飾出很多美好的詞彙來。
所有參與者也都是平凡的人,不像臉譜化的符號那樣,歇斯底里,情緒異端。
就像indieWire的評價:
這是一幅巨大的、勇敢的、真正震動人心的自畫像,它以一種微妙、謙遜的程度來探討性侵犯問題,這在當下的敘述中是很少見的。
拍攝痛苦的災難,有很多方法。
比如,同樣是關注地震後的災民。
一種辦法是拍他失去親人的撕心裂肺,拍他失去生活能力後的痛苦心酸。
還有一種,是拍這個人一直在繼續正常生活著,但他的睡眠時間比正常人短,他經常會因為忘記親人已經去世而多準備出一副碗筷,他甚至不願意和愛心人士多提那次災難的感受...
我不想評價優劣,但我更喜歡後者的態度。
不以災難為賣點,用平靜安詳的鏡頭,平等尊重的姿態,去記錄重大傷害中的當事人,探索他們的心理和情感。
因為只有這種態度拍出來的電影,人們才能放下情緒去深入地思考,真切地體會。
《信箋故事》
The Tale
這部電影關注的重點,不止性侵。
雖然整片充滿了帶有迷惑性的懸疑(一不留神就容易被導演的鏡頭給騙了),但整個敘事非常清晰,絲毫不見散亂。
不得不感嘆,導演實在太會講故事。
由於少女時期詹妮的父母對她的控過於嚴苛,導致她很早就形成了叛逆情緒,在壓抑中積蓄了很多負面想法。
13歲那年的暑假,她結識了兩位馬術教練——格拉夫人和比爾。
他們的隱秘戀情,被敏感的詹妮發現了,但她選擇了為兩個人保守秘密。
因為在詹妮的眼中,他們的愛情是美好且純潔的,就像一對靈魂伴侶一樣,充滿著成熟的魅力。
詹妮以為他們保守秘密為榮。
在他們面前,詹妮頭一次感覺到被當做成年人來“尊重”,她認為那就是她夢寐以求的自由。
詹妮把他們當做成長的伯樂,卻不知他們已將她視為獵物。
“性”在比爾的口中,是成熟女人的標誌,是真正自由的出口,只有接受了他的性,詹妮才有可能蛻變成格拉夫人那樣美好成熟的人。
詹妮雖然猶豫,但還是信了。
在詹妮失貞當晚的重要時刻,影片安排了一段穿越時空的對話。成年詹妮痛心疾首地向少女詹妮發問:
“那晚,你為什麼會答應他?”
然而少女詹妮根本體會不到這質問背後的悔恨與痛苦,因為當時的她已經認定了,那就是她“掌握自己人生”的第一步!
這件事已經過去了40年,詹妮不斷地拜訪昔日的親歷者,從他們的隻言片語裡拼湊真相。
記憶和真相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
原來當年的真愛,真的只是一段噁心的性侵。
在信箋故事裡,詹妮形容比爾是她的愛人,但其實每次被性侵之後,她都會生理性地嘔吐。
雖然成年後的詹妮從不覺得自己是個受害者,但她每次親熱時都會有不適感,看到馬也會牴觸...
記憶會騙人,但潛意識卻從不曾忘記。
人們在面對傷害時,心理就是這樣的複雜。
而這些複雜,才是受害者最真實的心靈世界。
不是所有的傷害,都會哭天搶地。
原來性侵者也可以道貌岸然,還跟少女講獨立與愛,更在性愛上裝飾出很多美好的詞彙來。
所有參與者也都是平凡的人,不像臉譜化的符號那樣,歇斯底里,情緒異端。
就像indieWire的評價:
這是一幅巨大的、勇敢的、真正震動人心的自畫像,它以一種微妙、謙遜的程度來探討性侵犯問題,這在當下的敘述中是很少見的。
拍攝痛苦的災難,有很多方法。
比如,同樣是關注地震後的災民。
一種辦法是拍他失去親人的撕心裂肺,拍他失去生活能力後的痛苦心酸。
還有一種,是拍這個人一直在繼續正常生活著,但他的睡眠時間比正常人短,他經常會因為忘記親人已經去世而多準備出一副碗筷,他甚至不願意和愛心人士多提那次災難的感受...
我不想評價優劣,但我更喜歡後者的態度。
不以災難為賣點,用平靜安詳的鏡頭,平等尊重的姿態,去記錄重大傷害中的當事人,探索他們的心理和情感。
因為只有這種態度拍出來的電影,人們才能放下情緒去深入地思考,真切地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