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原來還叨叨爸爸爸爸爸,現在連叨叨也不叨叨了,怎麼回事呢?
8
回覆列表
  • 1 # 猴子窩窩

    一歲六個月的寶寶一般情況是會說簡單的疊詞了,像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如果連爸爸媽媽都不會叫的話,家長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帶寶寶去做個聽力測試,或者在家自己做,寶寶能明白大人的意思,比如說叫寶寶拿紙巾,問寶寶媽媽在哪裡,寶寶知道找,或者指媽媽所在的位置。寶寶聽力沒有任何問題,我們再來看其他方面。

    其次,寶寶家裡的語言環境。是不是寶爸和寶媽,以及家裡長輩說話不一致,有的是方言有的是普通話,這樣的情況寶寶不知道該怎麼開口學。我有個大學同學,她家閨女就是這樣的,一歲半了只會叫爸爸媽媽,就是因為她爸媽跟她說普通話,她奶奶說家鄉話,她不知道學哪一個。

    最後,寶媽是否經常跟寶寶對話,寶寶說話晚,爸爸媽媽的要負很大的責任,如果平時跟寶寶溝通少,寶寶自己肯定是不會說話的。

    針對寶寶說話遲的問題,應該怎麼辦呢。

    1.語言環境很重要,家裡要統一說話的方式,不要你說家鄉話,他說普通話,這樣孩子太小,學起來比較費勁。

    2.寶爸寶媽要經常對寶寶說話,讓寶寶模仿你們說話的口型,從簡單的教,反覆多次的教寶寶發聲。

    3.從疊字教起,引導寶寶說話。比如吃飯的時候可以跟寶寶說這個是飯飯,喝水的時候說水水等等之類的。

    我家閨女6個月就會叫奶奶了,7個月會叫媽媽,後來一天比一天會的多,主要原因是我性格外向,話多,經常自言自語的對寶寶說話,現在閨女不到兩歲,有時候能完整的說一句話,簡單的詞語都會了,也能很好的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思。她十個月的時候我就買的圖畫本,認識水果,日常用品,動物,慢慢的教她,一歲的時候買了一套60本的繪本故事,每天給她講故事,現在很多繪本故事的內容她都記得,看著書外面的圖畫,她就會說裡面有的東西。

    寶寶說話有早有晚,家長也不要過於著急,多引導寶寶,多和寶寶說話,可以買些簡單的圖畫書教寶寶認東西,教他發音,最好跟寶寶說普通話,免得語言混淆。

  • 2 # 教育心理學博士汪梟

    嬰幼兒語言能力發育一覽表:

    語言產生的準備階段:

    簡單發音階段:0-3月;發音是本能行為,先天聾啞的嬰兒也可以發聲

    連續音節階段:4-8月;可以調節和控制發音器官,發出(ba-ma等音)這是為了以後真正的發音做準備。

    學話萌芽階段:9-12月;開始模仿成人發音,把一些音節和具體事物聯絡起來。

    言語發展期(詞彙發展階段):

    大約15個月:可以說20詞,聽懂1000詞

    大約2歲:可以說300-500詞

    大約3歲:可以說1000詞

    這是我們發展心理學裡0-3歲兒童語言能力發展一覽表。

    很多家長跟我說過,我的孩子不達標怎麼辦。

    在這種情況下,我首先會判斷孩子的發育有沒有問題,排除自閉症等疾病。不過這位家長既然說孩子以前是叫爸爸的,應該是沒有這方面的疾病的。

    那麼就是語言發育的問題了。

    兒童的發育是有很大的個體差異的,再全的資料分析也有例外,像我就是2歲才開口說話,我父母也很著急,到處找人看我是不是傻的。

    當然,我用實際行動證明了,我不是傻,只是沒那麼著急。

    在確定兒童生理心理健康的情況下,孩子說話晚,有什麼不好的呢?沒有,完全不會影響他的未來。

    有的只是家長的焦慮,更有甚者覺得,沒面子。

    所以,父母其實也不用過於著急,要給孩子一些機會,讓他可以根據自己的生長髮育表來慢慢發育。

    當然,最好的語言訓練辦法就是,多陪他說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炎炎夏日,防曬衣如何選擇才能告別黑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