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粗人悟語

    咋回事?這麼長時間沒人回答這個問題? 好吧,那我就勉為其難吧。 在漢朝蔡邕所著、專門談琴曲故事的《琴操》內,有這樣的說法: 聶政的父親為韓王練劍,因為練出劍來而延誤了交劍的期限,被韓王所殺。聶政為報殺父之仇,逃到深山,歷盡艱辛,費了十年功夫,練成卓越的古琴彈法,引起了韓王的注意。韓王聽說國內出現了彈琴的高手,便召聶政入宮彈琴,卻不知這位身懷絕技的人,是專門來找他報仇的。韓王正聽得津津有味時,聶政抽出藏在琴腹中的刀子,一把刺死了韓王。聶政殺死韓王后,怕連累母親,也自毀容顏而死,因此沒人知道此刻是誰。韓王的大臣出很高的賞金尋找刺客是誰。聶政之母為使兒子揚名前去認識,同時死於聶政身旁。 所以我認為這是一個關於聶政的故事。

  • 2 # 有書共讀

    提起闕古曲《廣陵散》,也許很多人不太熟悉,但如果說起香港樂壇鬼才黃霑作詞作曲的《笑傲江湖》,一定很多人知道。

    “滄海一聲笑,滔滔兩岸潮……”豪邁的歌聲和慷慨激昂的旋律,讓人聽了有種熱血沸騰的感覺,據說《笑傲江湖》的曲譜就選自於《廣陵散》。

    長久以來《廣陵散》因它眾說紛紜的故事,顯得格外神秘,有書君就帶你瞭解一下它描述的什麼故事。

    《廣陵散》因魏晉時期著名的“竹林七賢”之一嵇康而聞名天下。據說嵇康得到這首曲譜,頗具神化色彩。

    據《晉書》記載,嵇康有一次遊歷時,夜間在外彈琴,遇到一個鬼魂,兩人一起探討音律,十分投機。

    鬼魂彈了一首曲子,曲風慷慨激昂,曲調絕倫,世間罕聞。

    後來他把曲子教給了稽康,並要稽康發誓絕不傳於第二人,這首曲子便是《廣陵散》。

    後來稽康因不願做官,得罪司馬昭,被下令處死。

    稽康在刑場彈奏了一曲《廣陵散》,然後慷慨赴死。

    稽康臨死彈奏這首曲子,還有很多學士求他傳授曲譜,被稽康斷然拒絕,他大呼“《廣陵散》從此絕於世”。

    那麼《廣陵散》又是怎麼流傳下來的呢?原來稽康的外甥孝尼也極通音律,每每求稽康教他《廣陵散》,都被拒絕。

    孝尼便時常趴在窗戶下偷聽,終於學會了曲調,《廣陵散》才得已傳世。

    《廣陵散》因曲譜中有“刺韓”“衝冠”“發怒”“投劍”等小標題,所以被認為表達的是聶政刺韓王的故事。

    《聶政刺韓王》的故事講的是,聶政父親是韓王的鑄劍師,因為逾期未鑄成劍,被韓王殺死。

    鑄劍師妻子後來生下遺腹子聶政,聶政長大後得知父親死因,便欲為父報仇,第一次刺殺韓王不成,逃到了深山裡。

    聶政在深山遇到一位神仙,之後跟著仙人學鼓琴,伺機復仇。

    他在深山裡自毀容貌,吞炭變聲,七年後,聶政學成下山,走到韓道,遇到妻子,差點被妻子認出。

    聶政復又回到山中,拿石頭把牙齒砸落,又在山中習操三年鼓琴。

    聶政 再次下山到了韓都,已沒有人能認出他。

    聶政在街頭鼓琴,美妙的琴聲引來很多人排成行圍著聽,連牛馬聽到琴聲都不再行走。

    韓王聽說後,召聶政進宮演奏,聶政彈琴而歌,刀劍藏於琴內,當韓王沉浸在美妙的琴聲中,聶政拔刀刺死了韓王。

    聶政殺死韓王后,怕累及母親,於是自剝面皮,斬斷軀體,自殺而亡。王宮把聶政的屍體拉到街上,懸賞說有認識這個人的,賞金千斤。

    有一個婦人去看了哭道:“這是聶政,為父報仇怕連累母親才剝面毀容,我當為我的兒子揚名。”

    有書君認為,《廣陵散》的故事之所以動人,是因為表達了一個平民百姓至孝的品德、不畏強權的勇氣以及堅韌的信念。

    稽康奉《廣陵散》為至寶,也是認為這首曲子能代表他的心境和志向。

    《廣陵散》的故事因為充滿了傳奇和英雄主義色彩,再加上曲調慷慨激昂,悠揚飄逸之間又難抑沉鬱凝重,所以它的藝術價值和思想價值源遠流長,至今仍是古琴的重要曲目之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除了黑色的打底襪,其他顏色的打底襪應該怎樣搭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