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zhouma730
-
2 # 江天20
清明最早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是指春分後十五天。其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與寒食節有關。
春秋時期,當時介之推與晉文公重耳流亡列國,割股肉供文公充飢。文公復國後,之推不求利祿,與母歸隱綿山。文公焚山以求之,之推堅決不出山,抱樹而死。文公葬其屍於綿山,修祠立廟,並下令於子推焚死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此後這一天便演變為寒食節,相沿成俗。 每年四月四日,基本上是清明節的前一天。
寒食清明兩節相近,久而久之,便合為一個節日。《唐會要·卷八十二·休假》明確記載:“(開元)二十四年二月十一日敕:寒食清明,四日為假。大曆十三年二月十五日敕:自今已後,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至貞元六年三月九日敕:寒食清明,宜準元日節,前後各給三天。”因此,《中國傳統文化大觀》載:“大致到了唐代,寒食節與清明節合而為一。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 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清明節已有2500多年曆史,古時又叫踏青節、三月節、祭祖節、掃墓節、掃墳節、鬼節等。
清明節是中國重要的“時年八節”之一,一般是在公曆4月5號前後,是華人祭祖掃墓的時候。清明節前和清明節後10日,近20天內均屬清明節祭祖掃墓的時間範疇。
1935年中華民國政府明定4月5日為國定假日。清明節,主要從事祭祖掃墓,因而也叫做民族掃墓節。
-
3 # 人生莫可期
據《曆書》記載,“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而得名。"清明是一個節氣與節俗的融合,清明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效仿,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之今,成為了一個固定的傳統的節日。
據《史記》清明節又叫寒食節,是為了紀念介子推"割肉奉君”的故事。相傳春秋戰國時期介子推不願做官,躲入山林,晉文介下令燒山,後來介子推和他老母親被燒死。介子推留下一紙血書,其中有兩句:"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覆清明。"晉文公後悔不己,把寒食節那一天,定為清明節。不準生火,只吃寒食。
清明節又叫踏春節,既有歡樂的賞春氣氛,也有緬懷對逝去親人的感傷和恩念。"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人行人慾斷魂"。清明節寄託相思飄紙錢,情深感恩祭先人。一壺酒,一縷香,一捧土,一枝新綠,祝天堂的先人們一切安好!
:
-
4 # 娛樂星火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清明節的由來,是一個晉文公與介子推關於感恩的故事。
今年清明節,全國部分地區迎來了大規模降溫和降雨,南方更是前一天三十度,第二天狂降溫。清明時節雨紛紛這句話,絕不僅僅來源於文傳承,而是實打實的自然規律,24節氣也不是瞎扯的,超準。古人的智慧真是讓人驚歎。不過小編覺得,一次生前的孝敬,勝過身後百次掃墓,清明燒萬堆紙錢,不如在世端一碗飯。大家掃墓懷念逝去親人的同時,也要更珍惜身邊在世的親人。
回覆列表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 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108天是中國傳統節日,更是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掃墓的日子。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王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早只是一種節令的名稱,其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與寒食節有關,晉文公把寒食節的最後一天點為清明節,因寒食節與清明節相距不長,民間經常把兩節合在一起過,到了隋唐時期寒食節與清明節融合為一個掃墓祭祖的節日清明節。
1935年中華民國政府明確規定4月5日為國定假日清明節也叫民族掃墓節,清明節與端午節,春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2006年5月20日清明節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