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波波維奇zz

    其實,但凡與人相處就會有矛盾,因為任何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既然是個體,思想就不可能完全一致,不一致就會有分歧,有分歧達不成統一就會產生矛盾,產生矛盾不能及時化解,就會破壞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係。那我們如何處理所有關係中矛盾點最多的夫妻關係呢?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我認為要想維持相對和諧的夫妻關係,應該遵循三個原則:

    第一原則:和而不同是尊重;

    和而不同出自《論語·子路》,百度詞條的解釋是:和睦地相處,但不隨便附和。我的理解是:和睦的相處,要允許別人與自己有不同的意見。我雖然和你有不同意見,但是我尊重你、理解你。有了這個原則,夫妻中針對同一問題有不同觀點、不同看法時,就不會因為兩個人看法不一樣而引發矛盾,轉而尋求達成一致的解決方案。例:老公是湖南人,喜食辣椒,老婆不愛吃辣椒。每次出去吃飯的時候,老公總是想吃湖南菜,老婆因為湘菜辣,所以每次都要遷就老公。如果點菜時老公能偏向妻子,多點一些不辣的菜品,老婆的遷就也就變成愛的包容。如果老公點菜的時候多半點的都是辣的菜品,總想著讓老婆適應自己的辣口味,時間久了,妻子就難免生出埋怨,心想,我陪你吃了,你還點的都是辣的。次數多了埋怨難免升級為矛盾。老公正確的開啟方式為:我老婆尊重我吃辣,我也要尊重老婆不吃辣,我要給老婆多點點老婆愛吃不辣的菜。老婆想:雖然老公愛吃辣椒,我不愛吃,但是每次老公都會照顧我的口味,多點我愛吃的,老婆也會心生歡喜。‘

    第二原則:遇事以解決問題為出發點,而不以發洩怨氣為目的;

    常常聽女同胞抱怨,老公如何如何做的不好,氣死我了,怎麼和他說都不聽!真是無可救藥,真不想和他過了。男同胞亦會覺得女同胞也是如此。是的,的確是這樣,兩人相處時,任何一方沒有按照對方的習慣做事情,以自我生活習慣為主導的一方會覺得對方屢教不改,從而對對方產生失望的情緒。可是細想一下,每次相互指責的時候,我們是以解決問題為出發點,還是以洩憤為目的?兩個不同家庭生活習慣的人走到一起組成新的家庭,必然會帶來原生態家庭的很多不同習慣,如果不能理解和尊重對方的習慣,不能就某些分歧比較大的事情達成一致,言語上充滿抱怨,久而久之很容易產生矛盾。在日常生活中,就某些事情有分歧或者對方的習慣讓自己不舒服的時候,我們應當首先想到的是:此問題或生活習慣是否能改變?如果不能改變我應當如何和對方溝

  • 2 # 奈七說

    從甜蜜到心涼可能有經過幾個階段

    一、改造對方

    兩人相處了一段時間,發現對方不是自己夢想中完美的物件,於是你運用明示和暗示的方法進行改變對方。比如:買書給他看、對比別人家的另一半讓他改變等

    二、偏差行為

    你發現改造不成功,對方好像不聽你控制,於是產生了偏差行為,表現有四個階段:

    1、引起注意

    你可能採取可愛、大方、善解人意或者生氣、暴力等方式吸引對方的注意,比如:對方遲到了,你心理不爽,於是雖然還能和對方正常交流,但是必須帶上難看的臉色以及冷冰冰的語氣來引起對方注意;你希望對方守時來證明你的重要性,或者是證明他愛你!

    2、權力鬥爭

    在這個階段,彼此都會明裡暗裡地展示出自己的力量,來獲得兩個人的掌控權,這個時候大概是夫妻爭執最多的時候,相互指責、抱怨、貶低打壓等層出不窮。

    3、報復

    聽起來很可怕,夫妻間居然走到了報復階段,但是其實很多夫妻都有這樣的過程,因為始終發現對方不能讓自己滿意,又無法改變對方,於是採取了報復手段,比如:為了反對而反對去、冷戰、暴力等方式進行懲罰對方

    4、自我放逐

    這是最心灰意冷的階段了,你發現任何方法都失效,你耗盡了所有力氣,終於自我放棄,不想理對方,也不希望對方理自己,你把自己封鎖起來,這幾乎是婚姻徹底心涼的最後階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張無忌沒稱帝,是為了符合歷史嗎?導致後期寫得張無忌優柔寡斷,一事無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