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廣法居士
-
2 # 楊花榆莢
現在的孩子在有條件的愛中成長!
當孩子被誤解時,有幾個父母給予孩子現實創傷的救心丸“對不起,這種事不會發生了”。
未經世事的孩子受到外來或內在傷害時,往往予頭指向自己,有幾個父母給予孩子包容與理解的定心丸“我愛你,我為你驕傲,我永遠陪你”。
只有在無條件的愛中成長的孩子,才滋養小苗,學會感恩,優秀品質才培養出來,恐懼劇場景被安全,支援代替,成就健康人格,成就自信人生!
陪伴是激勵孩子潛質,用無條件的愛滋養他!悲劇就不會再發生!
-
3 # 觀音159956217
挫折教育。是社會的,家庭的,學校的教育問題,人生本來就是坎坷的,為什麼家庭和學校非要給他們平和的環境呢?學生必須要小接受勞動磨練,必須經受體育鍛煉,必須經受挫折體驗,不然,今天不跳樓,明天照樣也會跳,教育務必全面,該死的神也沒辦法。
-
4 # 七葉一枝劍
一、基礎是家庭教育和從小的價值觀念出現了偏差。
二、社會和學校矛盾比較集中,造成的心理壓力。
三、學習壓力和可能面對的升學,特別是就業壓力造成的心理影響。
四、青春期的情感糾葛。
五、學校和家庭心理引導不夠。
-
5 # 福筱航
部分孩子家庭教育缺失大比如溺愛嬌寵
缺乏吃苦受累挫折的訓練
孩子坐享其成心理特大
學校在教育管理上也存在放不開
也跟家長有一定的關係
建議家長和學校有關教育部門
同時借鑑發達國家的教育經驗
不是有教育研究所嘛?
他們可以搞學術推廣呀
教育孩子
一還是要提高老師水平
二尊重孩子的天性
三深入融入科學
-
6 # 阿清小生活vlog
現在的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差
首先,我認為這個是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如果說是高中生,需要面臨成績,家庭和外界的評價。不是說現在的學生承受能力差,換句話說,心理問題一直以來是個問題,卻沒有被挖掘出來,以前的網路並不發達,通訊少,是否問題難以凸顯呢?
第二,家庭問題,現在婚姻不穩定,社會情感的不穩定,學生不是懵懂無知小兒,對於這些問題是否更為敏感?難道學生會感受不到變化嗎?再者,現在獨生子女較少,防備心理較強,發生了事情沒有人傾述,感覺沒人理解自己,形成心病。
第三,其實是要加強學生的心理疏導,很明顯的一個現狀是,和學生開班會講,大家都笑嘻嘻的,感覺誰都沒有事,大家也不會在這種環境情況下表現,許多情況下需要老師去發現。更多時候人是會隱藏情緒的。
第四,不是說心理承受能力差,是情緒變化大,你讓他們過一段時間去看,他們會感覺老臉一紅,感覺自己太過於中二。當然也有博取關注的意味。
第五,是真的有心理疾病。
所以說,心理承受能力的確有待提高,或許大家會說,以後的事情會讓你更痛苦,但在那時候的當下,發生的有些事情是真的難以承受。就像有些人跳樓,希望社會的觀點是勸人下來,而不是說:你跳丫,你怎麼不跳吶?跳樓的人過了一段時間可能會感覺自己很可笑。但那一瞬間的崩潰是真的。
人就是在困難中不斷經歷中成長,然後心理不斷成熟。用前輩的經驗來批判後輩,其實就是代溝的一種體現吧。
並不止學生會情緒崩潰,網路上一位女士在下班開車時開錯路,加班的壓力,家庭壓力讓她在車上崩潰大哭,成年人的世界裡也有崩潰不是嗎?但暖心交警的暖心處置讓人在暴雨襲擊時,感受到一絲溫暖。
社會在不斷完善,包容度也不斷提高。我想,想要小樹健康成長,也需要在經歷暴雨催殘的時候呵護一下小樹吧。這樣不僅僅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體現,更是愛的完善叭。
-
7 # 教育這回事兒
如果告訴你往前走100步,可以獲得100塊錢,你絕對跑著去。
如果告訴你每天早晨6點起,晚上10點就睡,三年後你能上清華,你絕對會嚴格照著做。
如果每天告訴你考上大學就可以解放了,父母就再也不會管你了。人生的終點就是大學,天花板就在那,我碰不碰到又有什麼關係呢?中途放棄又有什麼關係呢?
如果每天事事都順著孩子,孩子高興,父母就開心,完全的以孩子感受為中心,那孩子自己扎到自己又該怎麼辦呢?那家長的立場和目標是什麼呢?
如果讓孩子每天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沉浸在自己的感受裡。孩子就被毀了。我是一名小學老師,也深入過家庭教育,看到父母和孩子的相處模式,我認為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有兩點原因:家長包辦代替太多,孩子缺少換位思考。孩子在家,衣來順手,飯來張口,孩子沒有體會到別人的艱辛和努力,這時候孩子只會認為這是應該的,家裡的愛快讓孩子溺水了!孩子出去面對的是競爭激烈的社會,你家孩子是公主,別人家也是公主,那究竟是誰讓誰呢?肯定會失衡的啊。這時候沒有得到像家裡似的關注和關心,孩子一下子就覺得自己的價值沒有了,心裡一下就崩潰了。孩子的精神世界匱乏,缺少目標和夢想。現在孩子的目標就是晚上玩什麼遊戲,明天吃什麼好吃的,眼裡全是眼前的吃喝拉撒,一點沒有危機意識和遠大理想。這時候的孩子就像一個井底之蛙一樣,只有自己的兩室一廳。順便吐槽一下各種追星和網紅打卡,你看有幾個是男孩,男孩都拼命掙錢給女孩去追星了。針對以上兩點原因,有以下兩個解決方案,方便大家幫助孩子成長。鍛鍊感受力,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開啟孩子的感官通道:眼耳鼻舌身意,讓孩子先跟這個世界連線上,然後刻意的練習看到什麼?聽到什麼?聞到什麼?嚐到什麼?感受到什麼?這樣平時大人生氣的時候,這個孩子就看到大人的凝重的表情,聽到了急促的聲音,感覺到了大人的能量下降,這個時候孩子的感受力就上來了。就不用擔心孩子沒有共情的能力了。孩子走到哪都能跟別人交上朋友。培養目標,培養夢想。當孩子還處於混日子的時候,從孩子的興趣出發,幫助孩子找到自己擅長的領域,找到成就感,比如一個成績特別不好的孩子,長跑特別好,這時候家長就幫助孩子梳理成長路線,果斷走特長生的路線,孩子的整體實力就越來越強了。當孩子正處於上升階段的時候,給孩子樹立一個踮腳能碰到的目標,讓孩子有方向的去努力,孩子滿腦子都是實現目標的美好,哪還有時間去自殺呢?其實孩子就是家長的一面鏡子,孩子什麼樣,就說明家長什麼樣,如果想讓孩子成就不一樣的成就,請家長多學習學習家庭教育,因為孩子第一次當孩子,家長也是第一次當家長,如果不學點技能,全靠天分,多少孩子就倒黴了。前段時間人大代表不也提倡父母要持證上崗嗎?這就是讓家長教育孩子要有科學根據,而不是隨自己的偏好,這是很重要的。
-
8 # 青雅教育
多方面原因導致現在的學生動不動就輕生的越來越多,比如家庭,學校,社會因素等
現在的孩子比起以前的孩子更加寂寞了,不像是以前孩子那麼無顧慮的走動,在很多地方都是有著一些拐賣兒童的,所以對於孩子來說就是限制了他們的範圍,很多孩子在家長們上班的時候,都是被反鎖在家裡面的,對於正是好動的年紀只有一些電子產品或者是玩具作伴。家長們為了孩子的安全,要麼把孩子交給託兒所,要麼就是送去鄉下。很多孩子就是覺得自己這麼做,可能是讓自己受到重視。
也有一部分的原因是因為孩子看到了一些影視、圖書的資訊。就像是很多動畫片裡面,會有一些消極的情況。對於成人來說都是知道這個道理的,但是孩子就不一樣了,要麼就是看到隻言片語覺得這就是全部,要麼就是想去模仿。輕生,可能在他們眼中比較平常,就像是看了一集電視劇或者動畫一樣。
對於想不開的孩子,他們的壓力也都來自多個方面,像是在學校裡受到欺負的時候,沒有人能夠理解自己,而且學校老師和家長都沒有給出較好的迴應,孩子就會變得對生命有些失望。有的孩子也是因為感覺到孤獨,像是單親家庭或者是留守兒童,都會對生活充滿質疑和反感,而在這種特殊環境下,孩子們就會對人生充滿質疑和絕望。
-
9 # 英語提分營
現在的學生不時會出現的尋死覓活的現象,反映了家庭教育、學校教育還有不夠的方面。形成了一些學生的心理成長緩慢,依賴性過重,而獨立性不足等方面的人格弱點。
一、心理封閉學生進入青春期,開始有了個人的祕密,本屬正常。但部分學生受多種因素影響,由此發屬到自找封閉,不圖與人交柱,更不向人散開心扉。因而遇到時,心理承受能力很差。
相應對策:
1、新生入校一週內,召開集體談心會,主任先自我介紹有關經歷(包括走過的路)、性格特點等,再讓學生逐一自找介紹,増進師生、同學之間的瞭解。
2、平時引導學生既要與全班同學友好相處,也應該有幾位關係密切的好朋友。教師及其班主任則應該爭取成為學生信的師益友。
3、有計劃地組織開屬豐高多彩的課外活動,在活動中特別關注那些心理封的學生,促使具開心扉。
二、壓力過大父母望子成龍,教師期望過高,有的學生感到學習困難、升學無望,使優重重,失信心,如裡缺乏指導,易走極。
相應對策:
1、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成才觀,得學習是為了發展提高自己,只要刻苦努力就有收穫和進步,考大學井非雄一出路,任何行業都可以成才等道理。
2、學校從嚴控制考試次數,淡化名次觀念。引導學生辯證地看待學習成績,先肯定進步,再找出差距。
3、和家長配合,減輕學生壓力。對學生學習目標的確定要本著量力而行的原則。學生一旦感受到自己的進步,使能逐步增強心理承受能力。
三、未經挫折有的學生從小學到中學,一路順風,末經挫折。偶遇挫折一不振。
相應對策:
1、平時注意向學生介紹成功者成功之前的艱辛歷程,教師和家長如能以親身體會牧育學生,效果更好。
3、組織學生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在活動中放手讓學生去芸試、探素,鼓勵學生失敗了再幹,親身體會經歷困難挫折終於取得成功的憂與樂。
四、被動地位學生在長期的傳統方式管理下,絕大多數一直處於被動地位,逐漸喪失了主體意識,依賴父母、依賴老師,一旦失去依賴,使無所適從。
相應對策:
1、教學中應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我會學”和 “我能學好”。
2、班級管理實施全員參與。班幹部的產生可採取先自薦再選舉的辦法,井實行學期換屆,每學期至少更換三分之一,從而使較多學生有機會擔任班幹部還可讓學生按一定順序輪流擔任值日班長,從而促進具集體觀念的形成,主人公意識的強化。
3、組織班級活動要力求普遍參加,並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擔任主角的機會學生在教學及管理中的主體地位形成之後,可有效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
五、知識貧乏學生課內學習內容比較單純,課外閱讀面又比較狹窄,對怎樣進行心理調節、排除憂慮,以及恰當處理人際關係等方面的知識則相當貧乏。
相應對策:
1、舉辦專題講座,如青春期生理衛生知識、怎樣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講座等,彌補課堂教學之不足。
2、開展心理諮詢。鼓勵有具體疑難、煩惱或難言之隱的學生去求得個別指導。
3、介紹、推薦有關書、文章供學生閱讀。針對共性的問題,可向學生集體推薦;針對個別情況,可向具體學生推薦。也可發動學生互相推薦.從各種優秀書籍中廣泛汲取營養,既可增加知識,又可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綜上所述,目前中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差的現象普遍比較嚴重,探討其原因井研究具對第很有必要,這關係到我們的教育如何培養全面發屬的人,這一問的解決,要靠學校、家度、社會等多個方面的共同努力。
-
10 # 大毛養娃記錄
現在的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差,動不動尋死覓活的,我覺得這個事是這樣的:
1、社會的競爭越發激烈,孩子自身感受到的壓力也愈發明顯。
科技的發展,社會程序隨之加快,家長的工作壓力也越發變大,孩子自然也感受得到。
更何況,不肯讓孩子落後於人的家長比比皆是,你家學了3個班,我家不學是不是就落後了,成了常規的想法,於是,樓下瘋跑的孩子不見了,在興趣班裡學習的孩子多了。
孩子每天遊戲的時間不多,反倒都是在各種班級裡競爭著,你說他能不能感受得到壓力?
2、家長的引導,孩子不敢不努力。
小孩子是很容易有比較心理的。希望自己是最好的,希望自己是最棒的。
如果家長在這方面有意的去引導孩子“發奮圖強”,在孩子意識裡,就會把父母的期望看得特別重,當成績不佳的時候,就很容易覺得自己辜負了父母,自己的一個信念崩塌的感覺。
3、整個社會對待教育的焦慮,讓家長和孩子不敢放鬆
網際網路讓整個世界都縮小在方寸之間,以前我們只要跟身邊的孩子比較就好,現在我們看得到整個世界是怎樣的,只要你查一下,就知道英國小王子幾歲的時候就上十幾門的課程。雖然咱家沒有王位要繼承,但是同樣人家的孩子卻在比照著這個標準去學習,要不然,哪來那麼多3歲背下幾百首唐詩,識字過千的孩子。你不急?大V博主都替你著急,怎麼敢放鬆。
想想最近因為這些心理沒有疏導好而離開的孩子,也挺替他們家長傷心的。畢竟,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孩子很多都是傳統意義上的“乖孩子”。
家長怎麼做呢?
1、家長有意識、孩子無意識
這是我借用卓立校長書中的一句話,就是家長有意識有目的的將教育內容融入在日常生活中,不刻意的去教。而孩子在無意識間領會家長的教授內容與意圖。
沒有可以的教育、教學,孩子可以在輕鬆的氛圍中,體會生活的精彩、知識的樂趣。
家長與孩子之間也可以通過這種互動,形成良好的親子關係。
2、帶孩子多去接接地氣
所謂接地氣,就是多帶孩子到自然環境中去走走、看看。
大自然的風霜雨雪,多變的氣候,山石林立,或許會讓孩子摔跤、感冒,但這種摔打也是孩子接受自然錘鍊的一個過程。
摔打多了,孩子抗挫折能力自然也就強了幾分。
3、家長有時候懶一些也無妨
放手讓孩子去做一些嘗試,哪怕受些小傷,也無妨。
家長無微不至的照顧,某種程度上剝奪了孩子接觸生活的機會,他們自己也會覺得離開家長自己毫無生活能力,心理會感到沮喪。
所以,有些時候,放手做個懶人也不錯。
-
11 # 黃腔不黃
我不知道哈,網路會放大個人情緒和偏見,演算法會助紂為虐。你喜歡什麼,它就推送給你什麼。事實是否如此,尚無定論。
-
12 # Michael講英語
不復制貼上那些大道理。
最近教學的同時還在研究一些心理學,這種在之前不受重視的科目今後會慢慢加到日常的教學當中,不只是單獨的課,每個老師、家長都要懂一些心理學。
關心學生成績的同時,多多重視一下孩子的內心吧,不是成績決定一切的時代了,那麼多考上名牌大學犯罪的孩子案例,應該引起社會重視了。
家裡不要給孩子灌輸:學不好這輩子就完了的思想,學校適當弱化一下僅以成績論英雄的做法。
孩子,是需要關心,需要關愛的,別再最花樣的年華讓他們承受不該有的壓力。
快樂的學習,快樂的生活
-
13 # 木搖育兒文
1.主要是現在的孩子過的過於安逸,父母沒有讓孩子養成吃苦的習慣。
2.家庭的過度溺愛,不忍孩子受苦,倡導快樂教育,承受不了挫折能力。
3.網路輿論,家長社會過度干預學校教育,導致學校,不敢正面管教,佛系教育,捧殺式教育,只誇不批。
4.過度維護孩子的自尊心,不讓其受一點委屈,玻璃心沒有抵抗能力。
5.家長過度看重自己的面子之間的比較對比,不允許孩子在學校有一點不好,要求學校做到每個孩子都是優秀,沒有所為的差生來滿足家長的虛榮心。
一個好的教育是
家長應該面對孩子的實際壯況。
不干預正常正規學校教育,應虛心的接受老師的批評與誇讚。除了語言侮辱,虐待,威脅,等行為。
讓孩子學會接受挫折,反省自己,改正錯誤。
-
14 # 大叔熊大
現在的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差,動不動尋死覓活的,原因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是家庭因素,一個是社會大環境影響。但引導責任還是在父母親身上。
首先是因為家庭因素。家庭因素又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是生育現狀,一個是父母親對孩子的引導。生育狀況就是指一個家庭一般都只有一個孩子,無論是從從哪方面考慮這種狀況個人比較難改變,所以這一點是先天的,不能責怪誰。
孩子提出的各項要求,不論是合理的還是過分的,大人都會盡量滿足,所以孩子很容易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概念。一旦受到批評或者委屈,很容易產生巨大落差,常常會做傻事。
第2個原因就是社會大環境影響,這一點也可以分為兩個小方面。一個是電子產品的廣泛應用,孩子們很容易獲得各方面資訊,無論是遊戲還是其他方面。然而孩子對是非曲直的辨識度是比較弱的。孩子會模仿裡面的一些情節,或者像裡面的一些言語,在受到挫敗時會做出一些過激行為。
同齡人之間相處可以學習到一些人際關係的處理,也能夠對一些困惑的問題,大家用相同的思維去思考。比方說你在家裡玩遊戲,被父母親責罵,大家相互一交流,原來情況都是一樣的,那麼就不會當做一件很難過的事情,更不會因此跟父母親產生強烈的抵抗情緒,甚至走極端。
回覆列表
家庭對他太溺愛,
總不想早點斷奶。
溫室裡培養的嫩枝
經不起風雨的侵蝕。
走出門就無所適從,
受不得半點兒委屈。
難將自已溶於社會,
動不動就覓活尋死……
所以從小就要教他,
學會自已動手。
遇到他本來一一
應自已解決的問題,
家長千萬別包辦代替!
適當受點挫折教育,
也是必不可少的。
家長老實含在口裡
怕溶化了去,
他怎麼能長大?
怎麼能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