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點史
-
2 # A章北海
年羹堯不是跋扈,他要打贏西北那一仗,肯定要得罪很多人了,再說了,卸磨殺驢是帝王一貫的做法,明知要死,還不如死的轟轟烈烈
-
3 # 圖文繪歷史
先說一下這個大將軍,專掌統兵打仗,為將軍最高稱號,《後漢書·百官志》裡說,武帝以衛青數征伐有功,以為大將軍,欲尊寵之,從西漢後南北朝,權臣都有加大將軍之號,唐朝時設有上大將軍,宋代也有大將軍,只是變成了榮譽虛銜,到了明朝時,如有戰爭需要,皇帝會特派最高軍事長官統兵,加大將軍官號,或在大將軍前加稱號,如撫遠大將軍、靖遠大將軍、奉命大將軍,清朝沿襲明制。
清御製平定青海告成太學碑,當年年羹堯平定青海叛亂時立碑於孔廟。但清朝的大將軍比明清更珍貴,首先大將軍必由宗室成員擔任,清朝是以武功開國,實行軍政結合的制度,所在戰區,大將軍可節制一切軍政,區域內總督、巡撫、提督、總兵等一概聽令於大將軍,在合規情況下,也能先斬後奏,戰爭結束後大將軍權利回收,所以清朝大將軍是個無固定品級的臨時職位,在年羹堯之前的,比如奉命大將軍多爾袞、定國大將軍多鐸、平西大將軍吳三桂,個個牛氣轟天人物。
年羹堯擔任撫遠大將軍時間1年6個月。年羹堯,其實也是個厲害人物,雖是世宗藩邸的家奴,但也是透過科舉入仕,敢於在康熙見面自請總督銜,這在清代很罕見,所以康熙60年,年羹堯就已是威名赫赫的川陝總督,雍正元年,為剿滅青海叛亂,雍正正式任命年羹堯為撫遠大將軍,封三等公,次年3月晉升為一等公,再參雲南政務,那時候雍正派往西北傳聖旨的侍衛,被年羹堯當成儀仗隊使用,蒙古諸王見了年大將軍要下跪,年羹堯下發給正一品將軍、從一品督撫不是用官員之間的諮文,而是用令諭,這是什麼概念!
年羹堯被雍正清算,以92條大罪令自裁,死後歸葬綿陽鵝溪村。可以說,年羹堯的撫遠大將軍是無品,也可以說是超品,在戰區內撫遠大將軍最大,至於地位如何,個人覺得,除了愛新覺羅的親王、郡王外,誰都不放在眼裡,另外在戰爭時期,武官職權更大,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就是這個道理,所以當年的年羹堯是威鎮西北,功蓋天下。年羹堯以後的滿清漢臣裡,只有到了晚期,曾國藩,打太平天國督辦四省軍務,李鴻章,督辦剿捻事務、左宗棠,督辦新疆軍務,這3個人勉強觸控到了年羹堯的高度。
回覆列表
我非常喜歡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說說年羹堯這個人吧,年羹堯是清朝時期有名的將領!他是安徽人,進士出身,康熙雍正年間的人,我知道的他當過撫遠大將軍,川陝總督,四川總督還被加封了太保!他在平叛亂的時候戰功赫赫,成功的平息了青海的羅卜藏丹津,最後到了京城雍正給了他特殊的待遇,特別的威風啊!從年羹堯的仕途前程看他是一個很有才華而且官運亨通的人!可謂平步青雲!
那麼我們就說說這位年大將軍為啥這個跋扈呢?
第一我覺得權利和慾望使他失去了理智
因為功高蓋世,自以為戰功赫赫所以理該收到褒獎和特殊的待遇,而且這些當時雍正也沒有跟他計較,都給了他!畢竟他是雍正起重的人才,也是他府裡出去的包衣奴才!
第二他個人的自律意識已經喪失
因為自己的功勞再加上雍正對他的放縱,他已經收不住自己了,想幹啥幹啥為所欲為,連自己是誰都忘記了!
第三惹了眾怒
因為他的跋扈很多人都上書建議彈劾!
最後我覺得他之所以跋扈是因為權利太大了而且仕途太順,雍正對他太寵了,什麼事都依他,而且他自己也最後膨脹的不知道自己是誰了!而且在西北用兵時自己建行園,自己想幹啥幹啥,把自己真當西北王了!還有就是身邊的人太順從他了,沒有發表反對的意見,沒有及時給雍正說,導致他覺得一切事都是理所應當的!
所以說一個人還是夾著尾巴做人好點!
收斂一點也許結果會好!
做人也不能太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