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六翮齋主人曹淵

    單是為苦而苦,則毫無意義可談。隨緣喜樂,不著執念,窮通富貴,一任自然。只是研習學問、體道於心需始終堅守之。

  • 2 # 龍雲思鄉

    坦誠說,我不想過這種窮苦日子,只是世道無常,難保誰的人生命運裡不得不過困苦日子!

    對於顏回,范仲淹二賢在非常困苦之境,能隨遇而安,安貧樂道,追求學問,砥礪修養之心態作為,是由衷地敬佩!心嚮往之!

  • 3 # 使用者谷中的百合花

    天道酬勤,不贊成貧窮。

    主耶穌說:“有衣有食就當知足。"主更讓人辛勤工作,做光作鹽。遵守祂律例典章教誨的,都成為排在前四十位最富足的國家民族了。

  • 4 # 華夏詩詞問道人

    孔子與子貢的對話: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道,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顏回的生活狀態非常悽苦,反正只要有基本的食物和飲水,只要有片瓦遮身,他就覺得足夠了,有老師的道可樂。他學問好、品德高、志向遠大,以顏回的名氣和本事,假如他肯出仕,那就能立竿見影地跨越階層,不必再過貧困的日子。在孔子眼裡是唯一一位好學的。

    孔子希望他的弟子都能夠達到貧而樂道、富而好禮這樣的理想境界.

  • 5 # 沙洲孤鴻24331826

    “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這是孔子讚美顏回的話。

    顏回是孔子最喜歡的學生。孔子的學生大致有四類:1.學有所成,求得富貴,如子產、子貢等;2.學無所成,品德高尚,如顏回、閔子騫等;3.汲汲於富貴,這類人大多數,突出的代表如曾皙等。4.背師叛道,與老師格格不入,如樊遲、宰予等。後代老師所教的學生基本上也都可以分為這四大類。按現代眼光,孔子設館授徒,屬於有償家教。是要收取昂貴的學費的,顏回能上得起學,家庭經濟條件自然不會太差。

    可是顏回怎麼卻混到“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的地步呢?這裡可能有兩個原因,

    其一,顏回的家庭富而不貴,孔子時代,階級仍然是固化的,平民百姓並沒有上升渠道。像子路曾皙等品學兼優的學生,最終也只能當一些大夫的家臣而不能做國君的臣子。稍有點傲骨的人是不屑於當這些差事的,連孔子對於弟子當別人的家臣都感到自己臉上無光,用現代的話類比就是985大學生當了掏糞工,連母校都臉上無光。另外從顏回“在陋巷”來看,顏回也是平民家庭出身。從棚戶區出來的一般都是平民。當時貴族與普通平民是分開居住的,直到秦始皇仍“發閭左謫戍漁陽”。

    其二,顏回可能屬於“高分低能”一類的學生,雖然品德與成績都很好,可是社會適應能力差,情商欠缺。別人在欣賞其品德和學識的同時只會敬而遠之。可是在當時階級固化的時代,一個平民因出身問題,別人也會忽略其身上的“美德”,而孔子教育學生的原則就是“有教無類”。平民身上的美德自然也被孔子讚美。

    面對自己教育出來的“畢業生”,為了榮華富貴不惜出賣人格與靈魂,顏回的安貧樂道自然顯得難能可貴。孔子自然要大加讚美。孔子在另一場合也表達了自己的志向:“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用現代大白話說就是“不要為了富貴出賣自己的靈魂與人格”。

    隨著時代的發展,後代人再恪守“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的“滿足於現狀”的心態就顯得與時代脫軌了。但並不是說新時代的顏回們恪守這種品德就是多麼的垃圾,如果真有一時無法解開的困局,恪守這些節操,最起碼不會讓自己走上邪路。這就要求人要“慎獨”。

  • 6 # denm

    其實人的滿足在於自己內心滿足,什麼樣的生活不要緊,真正是符合自己內心狀態,就可以了。對於普通人來講,物資的追求是永遠也不會滿足的,因為人的貪婪本性,金錢的數量永遠不會嫌多,這就造成永遠的痛苦所在,所以孔子稱顏回為賢,值得我們學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2018年kpl春季賽的賽場上,蘇烈非ban必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