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物聯網學參
-
2 # 奧卡姆剃刀
當然不會,邊緣計算是雲計算的有意補充,是社群醫院與三甲醫院的關係。
首先舉一個例子,有一家空調廠,產品在珠海生產並銷往全國。甘肅的使用者買了這家的一部空調,可如果產品從珠海運到甘肅,這個時效性就太差了。
因此這家企業在全國各地設立了很多分倉,然後就近發貨。例如甘肅人買空調,就從蘭州分倉提貨,時效性就明顯提高了。
而所謂的邊緣計算,就是行動網路中的分倉制。 全國不同地方的人點播了同一個電視劇,如果這個影片放在了一個固定的伺服器上,距離遠的使用者下載過程就會很長。
這種集中式的資料儲存是資料分發的瓶頸,不僅會影響到使用者體驗,還會惡化網路。你想想啊,大家同時向一個伺服器發起請求,它肯定應付不過來啊。 因此,必須要在靠近使用者的網路邊緣處提供資料處理的能力和服務。
就好比是甘肅的人買珠海生產的空調,就應該從蘭州發貨,這就是邊緣計算。 邊緣計算還有一個說法,叫做“霧計算”,就是雲山霧罩那個“霧”,為啥叫霧呢?這是跟雲相對應的一個說法。
現在雲端儲存和雲計算,已經成為了5G核心技術之一,我們越來越不在手機和電腦本地存影片了,想看的時候就上網,直接在雲上看就可以了。
但是,大家都這麼做,就會給雲端造成很大的壓力,所以現在又提出了一個霧計算,它指的是在雲端和物聯網裝置之間插入了一個新的層次,即在雲層下面的霧層。
我們使用者在向雲發出請求的時候,會先經過這個霧層。然後由霧層本身提供大部分的儲存和計算工作,只把必要的請求提交給雲。
這就好比是我們現在去醫院看病,普通感冒發燒就不要去三甲醫院,而是先去社群醫院。
三甲醫院就相當於雲,社群醫院就相當於霧,我們在向雲端發起請求的時候,要先經過霧,霧能解決的就現地解決,解決不了的再提交給雲。
十多年來,經過不斷的商業式洗腦,集中式雲計算一直佔據著科技界的眼球,也被認為標準的IT 交付平臺。儘管雲計算已經如此普及,無處不在,但時代永遠前進,新出現的需求以及工作量的爆炸式增長,開始暴露出它的侷限性。雲計算 憑藉其強大的以資料中心為中心的檢視,優點是的計算和儲存資源相對豐富集中,缺點是很少或根本沒有考慮到最佳化支援管理程式和管理平臺的大小。很少有 雲開發者嚴肅認真考慮過資源受限節點接通雲計算的條件,尤其是在頻寬受限,或者連線不穩定條件下。又或者,節點是否真的需要這樣跨站點,分散式計算能力。
新的應用程式、服務不斷出現,工作負載 越來越大,更加需要一種不同的IT 架構。 這種架構 需要直接支援分散式基礎設施。新的應用場景下,遠端站點對於可用性和雲計算能力有了新的需求,新的應用場景包括 (零售資料分析、網路服務)和未來式創新(智慧城市,AR / VR)。雲計算的成熟度、健壯性、靈活性,和簡易性 需要被擴充套件到多個站點和網路以適應不斷變化的需求。
最近,公司已開始著手部署 簡化管理和 靈活易用的雲計算體系結構在分散式基礎設施中,且廣泛分佈在多個站點和網路中。組織對於雲計算有了新的需求,既需要跨廣域網的雲計算能力 ,也需要在越來越小的裝置端部署計算能力。雖然這種方法還處於初期階段,但已經成為現實。
顯然,許多新出現的用例和場景將受益於分散式架構。在本文中,我們探討了這一新興需求。它被稱為許多名字:分散式雲計算、霧計算、第四代資料中心,但出於概念趨同的目的,在本文件中,我們將堅持一個通用的、易於理解的術 -- 邊緣計算。
這種演變的雲計算是非常令人興奮的,雖然我們認識到邊緣計算還處於初期階段。以後,我們將探討邊緣計算的一些基本概念,及其應用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