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標準的70後

    1.年終歲首,嚴冬即將過去,春天即將來臨,辛苦了一年,狂歡一下。

    2.平時省吃儉用,過年期間,一家老小,大碗喝酒,大塊吃肉。

    3.過年期間,走親訪友,談天說地,談古論今,加深感情。

    4.朝廷頒佈政令,過去一年遭受自然災害的地方,減免稅賦,以示天恩。

  • 2 # JO胡

    春節,顧名思義就是春天的節日,春天來臨,永珍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穫季節又要開始,人們有足夠的理由載歌載舞來迎接這個節日,於是,節前就在門臉上貼上紅紙黃字的新年寄語,當春天來到門口時,會念一遍寄託新一年美好願望的句子,這一念,好運真的來了,同樣寓意的事情還有掛大紅燈籠和貼“福”字及財神像等,“福”字還必須倒貼,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到了”。

    春節的另一名稱叫過年,“年”是什麼呢?是一種為人們帶來壞運氣的想象中的動物,“年”一來,樹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過”,萬物生長,鮮花遍地,“年”如何才能過去呢?需用鞭炮轟,於是有了燃鞭炮的習俗。

    相傳,古時侯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尖角,兇猛異常,“年”獸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傷害。

    這年除夕,村裡的人們正準備扶老攜幼上山避難,這時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只見他手拄柺杖,臂搭袋囊,銀鬚飄逸,目若朗星,鄉里人哪還有心思關心這位老人?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並勸他快上山以躲避“年”獸,那老人高聲笑道:“婆婆若讓我在你家呆一夜,我一定能把‘年’獸攆走”。

    眾人不信,老婆婆勸其還是上山躲避的好,老人堅持留下,眾人見勸他不住,便紛紛上山躲避去了。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裡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年”朝婆婆家怒視片刻,隨即狂叫著撲了過去,快到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慄,再不敢往前走了。

    原來“年”獸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大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獸大驚失色,倉惶而逃。

    第二天,當人們從深山會到村裡時,發現村裡安然無恙,這才恍然大悟,原來白髮老人是幫助大家驅逐“年”獸的神仙。

    欣喜若狂的鄉親們為慶祝吉祥的來臨,紛紛換新衣戴新帽,到親友家道喜問好。

    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子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人們同時還發現了白髮老人驅逐“年”獸的三件法寶。

    從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燈火通明,守更待歲,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過年”。

  • 3 # 韓夏愛閱讀

    何謂“節”?我們先來了解這個問題。中國的飲食都是植物的果實,比如南方的大米,北方的小麥,所以華人對植物有種特別的情愫。

    很多植物是有“節”的,植物的節是它們最堅硬的部分。比如竹節,甘蔗的節。節也 植物最關鍵的部分,比如節外生枝。古時人們認為時間也是有“節”的,和現在過節時的喜慶不同,那時的節都是用來趨利避害的。因為,古人把時間分為平常時間和非常時間,“節”就是非常時間,是最難度過的時間。而人們想要順利度過就要採取一些措施。比如殺豬供奉神明,比如自己要有些禁忌。

    漢族的春節又稱過年,年是一個時間單位,“最初大約是由於莊稼成熟的物候而形成的,《說文》說:"年,熟谷也。”

    古人認為物老則成精,時間到了一個極致的時候也是如此。除夕是一年的最後一天,人們在這時趨利避害,期盼來年的吉祥。

    漢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農曆)正月初一為“歲首”(即“年”),年節的日期由此固定下來,延續至今。年節古稱“元旦”。而在1911年,辛亥革命後,改用公曆,1月1日稱元旦,農曆正月初一稱為春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由秦國完成了統一?秦王是怎樣完成統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