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唯有杜康TM
-
2 # 冰凍小胖子丶
契苾何力,唐太宗時期為數不多的少數民族將領之一。貞觀六年(632年)與其母帥部落一千餘人歸順唐朝。參加過許多唐朝與周邊國家的戰爭:征討吐谷渾、征討高昌國、北伐薛延陀、龜茲之戰、平定鐵勒九姓之亂、討伐吐蕃,更為主要的是他是為數不多的幾個全程參與討伐高句麗的將領之一。
根據《新唐書》記載,其平定九姓之亂時,只選精騎五百人進入九姓之中,恩威並施:“朝家知而詿誤,遂及翻動,使我貰爾過,得自新。罪在兇渠,取之則已。”將帶頭作亂之人處死,平定了叛亂。可謂是做到了不戰而屈人之兵,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勝利。
與吐谷渾一戰也表現出其善於捕捉戰機,主張乘勝追擊,窮追猛打的作戰能力。唐大軍壓境時吐谷渾君主逃跑,契苾何力主張乘勝追擊,並給出充足理由:(《新唐書》)賊無城郭,逐薦草美水以為生,不乘其不虞,正恐鳥驚魚駭,後無以窺其巢穴。帥精騎千餘,抓獲吐谷渾君主妻子。
對薛延陀之戰也將其“善於從戰略角度出發,靜觀其變,然後亂而取之”的特點表現的淋漓盡致。
作戰勇猛,經常出任先鋒。645年出征高句麗時,其腰部被長毛刺中,包紮好傷口後繼續奮勇殺敵,大敗敵軍。
可見其作戰時不僅有遊牧民族的粗獷、豪邁與勇敢,同時也有著中原地區人民的細膩,善於觀察與分析。《舊唐書》中對其評價為:凡用兵破吐蕃、谷渾,勇也;心如鐵石,忠也;不解萬均官,恕也;阻延陀之親,智也;舍高突勃之死,識也。立大功,居顯位,夙夜匪懈者,何力有焉。
劉仁軌,太宗時期文臣出身,但是主要功績確實在戰場上立下的:661年劉仁軌與新羅兵會和,在熊津江口(今南韓錦江入海口)大破百濟軍,解劉仁願之圍。662年與劉仁願一起在熊津東再次擊敗百濟大軍。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攻下真峴城(今南韓鎮岑)。最著名的當屬663年,於白江口擊敗救援百濟的倭軍,焚其船400艘,史稱“白江口之戰”。作為李勣(徐茂公)的副手參加了對高句麗的征討。東征新羅。
劉仁軌也是一個能夠冷靜的分析戰爭局勢的將領。計大受評價其:劉仁軌之為將也,善謀能斷。這點在白江口戰中有所表現。在眾將建議先攻打加林城時,劉仁軌卻分析到:“加林險固,急攻則傷損戰士,固守則用日持久,不如先攻周留城。周留,賊之巢穴,群兇所聚,除惡務本,須拔其源。若克周留,則諸城自下。”唐軍按其作戰方針大敗敵軍,並摧毀倭國400艘船。
善於鼓舞士氣。在高宗令其與新羅君主金法敏商量去留的問題時,在眾將士都想回國的情況下,劉仁軌深明大義、分析利弊、申明作戰方針。眾將士聽後無不交口稱讚,最後戰爭的發展果然如其所說。唐軍得以攻下要塞真峴城。
劉仁軌也很善於治理地方,將經過兩次戰亂,遭到嚴重破壞的百濟治理的井井有條。《舊唐書》:仁軌始令收斂骸骨,瘞埋弔祭之。修錄戶口,署置官長,開通途路,整理村落,建立橋樑,補葺堤堰,修復陂塘,勸課耕種,賑貸貧乏,存問孤老。頒宗廟忌諱,立皇家社稷。百濟餘眾,各安其業。
劉仁軌作為領帥,有著作為將領應該有的戰局敏銳性,並能順利制定對策加以實施。也善於對佔領地區的政治治理。徐培根對其評價為:唐破百濟,由於劉仁軌之善於此項戰後之政治措施,遂能滅百濟。
契畢何力與劉仁軌都是唐朝的著名將領,在作戰指揮,審時度勢方面各有千秋。契畢何力暈作戰十分勇猛,善於衝鋒陷陣;劉仁軌則是善於海戰(白江口之戰使倭軍忌憚中國幾百年)、守衛戰與地方治理。
回覆列表
不好比較,契苾何力擅長野戰,騎兵衝鋒,重軍攻城,守城一般.
劉仁軌海戰絕對比契苾何力強。
兩者比較應該差不多,非分勝負的話,劉仁軌歷史影響較大,畢竟白江口一戰,大勝倭國,中國歷史上海軍一直是軟肋,到明朝稍好些。
北洋水師,雖世界第三,但一戰全軍覆沒,很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