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人拼到最後還是看壽命呢?
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東漢道家學者王充《論衡》說:
“人死如燈滅”。
人死如燈滅,一如油盡燈枯,命沒了,所謂一了百了。人死了,所拚的任何事、所做的任何承諾都不再有任何的意義。
東漢道家學者王充畫像
就歷史現象而言,魏晉時期奠基西晉王朝的司馬懿就是一個最具代表性的例子。
司馬懿(179—251)壽命長,熬過了曹氏王朝三代人——曹操(155-220)、曹丕(187-226)和曹睿(ruì,約204-239,226-239在位)。
曹魏人才濟濟,有太多的傑出謀士和名將,而且曹氏三代人執政能力和人文實力都很強,原本輪不到司馬懿來有什麼大作為。
曹操比司馬懿大24歲,算兩代人。司馬懿比曹丕大8歲,算一代人,但他比曹丕厲害的是,曹丕英年早逝,活了不到40歲就沒了,司馬懿在曹丕死後又活了25年。
曹丕比司馬懿小8歲,卻早死25年
曹丕的長子魏明帝曹睿比司馬懿約小25歲,算是兩代人。曹睿能詩文,與曹操、曹丕並稱魏氏“三祖”,其人文方面的成就要高於諸葛亮《出師表》。在位期間指揮曹真、司馬懿等人成功防禦了吳、蜀的多次攻伐,並且平定鮮卑,攻滅公孫淵,頗有建樹,其作為也算是一代明君。
然而,曹睿過於好色,廣採眾女,充盈後宮,放縱慾望,氣散身亡,比司馬懿早死了12年。
西晉王朝能夠最後取代曹魏王朝,一個基本的條件就是司馬懿拼壽命拼過了曹丕、曹睿。
司馬懿可是很害怕魏明帝曹睿的
很多時候,人生的成就,拼來拼去,爭來爭去,比的就是看誰壽命長,因為活著才有可能。命都沒了,人死如燈滅,一了百了。曹氏與司馬氏的比拼最後看的是壽命。
人世間的第一價值是什麼?
人在氣中,氣在人中,死生皆由一口氣;
歲月如梭,眨眼之際,晨曦已到了遲暮;
生命飄搖,轉瞬之間,笑顏已化成白骨。
老子《道德經·第四十四章》曰: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
名望與身體哪個親?身體與財貨哪個多?得多利與亡其身哪個病?
老子推崇的是“輕物重生”的價值觀,保全生命是人類的根本,如果生命的主體都不存在了,一切自然也就無從談起。外物既可以養生,又可以傷生,而保全生命的方法在於正確地處理人與外物的關係。
生老病死是自然法則,是萬物公允性的宇宙秩序,是人類存在的統一性與普遍性之所在。人都樂生而惡死,但生死是人力無法掌控的。
人生在世,草木一秋;七情六慾,與生俱來。
生存壓力,物質需求;憂患糾結,夢想追求。
四處奔波,世態炎涼;追權逐利,所謀者何?
人生在世,草木一秋;追權逐利,所求者何?
《莊子……·大宗師》曰:
“死生,命也。其有旦夕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與,皆物之情也。”
死與生,都是命(命即氣)。猶如白天黑夜那樣亙古不變,完全出於自然。人有很多事情是不能干涉的,都是萬物生死枯榮的實情。
人雖然不能掌控生死,但人生除卻生死,皆無大事。
如果我們不能明白這個理,在自己生命中最好的年紀,身體健康,親人安在,現世安穩。可惜自己卻意識不到這就是幸福。往往會因為一點小事,心情就一團糟。
記住:除卻生死,皆無大事啊!
為什麼說人拼到最後還是看壽命呢?
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人死如燈滅,比拼總需命東漢道家學者王充《論衡》說:
“人死如燈滅”。
人死如燈滅,一如油盡燈枯,命沒了,所謂一了百了。人死了,所拚的任何事、所做的任何承諾都不再有任何的意義。
東漢道家學者王充畫像
就歷史現象而言,魏晉時期奠基西晉王朝的司馬懿就是一個最具代表性的例子。
司馬懿(179—251)壽命長,熬過了曹氏王朝三代人——曹操(155-220)、曹丕(187-226)和曹睿(ruì,約204-239,226-239在位)。
曹魏人才濟濟,有太多的傑出謀士和名將,而且曹氏三代人執政能力和人文實力都很強,原本輪不到司馬懿來有什麼大作為。
曹操比司馬懿大24歲,算兩代人。司馬懿比曹丕大8歲,算一代人,但他比曹丕厲害的是,曹丕英年早逝,活了不到40歲就沒了,司馬懿在曹丕死後又活了25年。
曹丕比司馬懿小8歲,卻早死25年
曹丕的長子魏明帝曹睿比司馬懿約小25歲,算是兩代人。曹睿能詩文,與曹操、曹丕並稱魏氏“三祖”,其人文方面的成就要高於諸葛亮《出師表》。在位期間指揮曹真、司馬懿等人成功防禦了吳、蜀的多次攻伐,並且平定鮮卑,攻滅公孫淵,頗有建樹,其作為也算是一代明君。
然而,曹睿過於好色,廣採眾女,充盈後宮,放縱慾望,氣散身亡,比司馬懿早死了12年。
西晉王朝能夠最後取代曹魏王朝,一個基本的條件就是司馬懿拼壽命拼過了曹丕、曹睿。
司馬懿可是很害怕魏明帝曹睿的
很多時候,人生的成就,拼來拼去,爭來爭去,比的就是看誰壽命長,因為活著才有可能。命都沒了,人死如燈滅,一了百了。曹氏與司馬氏的比拼最後看的是壽命。
2.人生何者貴?當然是生命人世間的第一價值是什麼?
人在氣中,氣在人中,死生皆由一口氣;
歲月如梭,眨眼之際,晨曦已到了遲暮;
生命飄搖,轉瞬之間,笑顏已化成白骨。
老子《道德經·第四十四章》曰: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
名望與身體哪個親?身體與財貨哪個多?得多利與亡其身哪個病?
老子推崇的是“輕物重生”的價值觀,保全生命是人類的根本,如果生命的主體都不存在了,一切自然也就無從談起。外物既可以養生,又可以傷生,而保全生命的方法在於正確地處理人與外物的關係。
3.除卻生死,本無大事生老病死是自然法則,是萬物公允性的宇宙秩序,是人類存在的統一性與普遍性之所在。人都樂生而惡死,但生死是人力無法掌控的。
人生在世,草木一秋;七情六慾,與生俱來。
生存壓力,物質需求;憂患糾結,夢想追求。
四處奔波,世態炎涼;追權逐利,所謀者何?
人生在世,草木一秋;追權逐利,所求者何?
《莊子……·大宗師》曰:
“死生,命也。其有旦夕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與,皆物之情也。”
死與生,都是命(命即氣)。猶如白天黑夜那樣亙古不變,完全出於自然。人有很多事情是不能干涉的,都是萬物生死枯榮的實情。
人雖然不能掌控生死,但人生除卻生死,皆無大事。
如果我們不能明白這個理,在自己生命中最好的年紀,身體健康,親人安在,現世安穩。可惜自己卻意識不到這就是幸福。往往會因為一點小事,心情就一團糟。
記住:除卻生死,皆無大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