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悟一學社
-
2 # Oceandaddy海洋爸爸
我們總會想:到底應該如何做,才能讓孩子更加理解我們、體貼我們呢?
遠離自我中心
如果有一輛車從你身邊呼嘯而過,搶佔了你的車道,也許你會說:“神經病!”
然而一個轉彎後,你看到這輛車停在了“急診”門口。
這時你會想:哦,救人要緊!
這是我們常見的一種心理狀態,當我們心中為別人的行為找到了一個合理的解釋時,你就會接受他的所作所為。
家長要適當引導孩子遠離自我中心,從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
比如在餐廳吃飯,孩子抱怨“我們的菜為什麼還不上,這裡的服務太差了”的時候,可以告訴他們:“廚房正忙得熱火朝天,要相信服務員已經盡力了。”
談論“你認為別人是什麼感覺”對孩子來講非常重要,這樣可以引導他們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
別讓孩子“習以為常”
孩子早餐喜歡吃夾心麵包,並且常常可以吃到,他就會逐漸習以為常,如果有一天你恰好沒有時間做,給他換了普通的吐司,他會質問你:“為什麼沒有夾心麵包?”
完全忽視了普通的吐司也是你早早起床做的。
如果一種東西我們習以為常之後,逐漸會視作理所應當。
所以,不要讓孩子產生這種心理,時時刻刻告訴他,他所享受的一切都是你辛苦付出的。
讓他感受被需要
愛你,是孩子生來學會的第一件事。
不妨學學霍思燕,做一個會“撒嬌”的媽媽。
提起“暖男”培養,霍思燕認為“撒嬌,服軟”絕對是很好用的方式,故意在兒子面前撒撒嬌,兒子就會來幫忙了。
玩滑梯時,霍思燕表示滑梯太陡,心裡有點害怕,嗯哼就會告訴媽媽:我保護你。
▼
還有,賣萌讓兒子打洗腳水。嗯哼打來水,還主動幫媽媽洗腳。
▼
霍思燕會經常採用撒嬌、服軟這類方式和嗯哼相處,她會對嗯哼說:
“嗯哼,你可以幫幫媽媽嗎?”“嗯哼,這個媽媽不行!”她讓兒子明白,媽媽也有脆弱的一面,這樣孩子就會主動來幫忙。
正如育兒專家所說:孩子和家長之間,也是需要一個心理平衡的,你太強了,他就弱了。相反,你弱了,他就會強大了。
都說女本柔弱,為母則剛,但是有的時候,和孩子撒嬌反而能讓他們更加體貼你,理解你。
平等地與他交流
知乎上有人說:
“小的時候,父母總說我不夠懂事,常常惹他們生氣。可是我並不是不理解他們的付出和辛苦,只是在交流的過程中,他們總是拿出一副頤指氣使的語氣,我感覺自己沒有被尊重,所以最後才不歡而散。”
有的時候,家長們會疑惑:我的孩子,看到老人會讓座,有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會幫忙,聽到悲傷的故事會流淚,這麼一個性情中人,怎麼就是不體貼我呢?
或許,你的孩子很懂事,很善解人意,只是在你們交流的過程中出現了問題,讓你感覺他似乎沒有這些品質。
可以學習杜江,他對嗯哼採取的是絕對平等的交流方式,在和嗯哼說話時,他往往會蹲下身子,語氣不像是長輩,更像朋友。
▼
換一種交流方式,也許你會看到不同的效果。
回覆列表
首先回答你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梳理一下你的問題,你看待這個孩子的問題,已經有了一個參照物:就是比他小很多的孩子,你想一下這個9歲的孩子沒幾歲的娃娃懂事,是不是我們家長先給這個9歲的孩子下了一個定義。那麼做為家長的我們就會有一個標準去衡量孩子。以自己為中心,愛說謊,是這個孩子的缺點,可是我們做為家長的應該去仔細觀察孩子為什麼會有這些缺點,也就是產生這些缺點的動機是什麼,我們如果從家長的角度可以多思考孩子的細微變化,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孩子改正錯誤,不要急著先下結論,不要拿孩子和任何其他的孩子做比較。因為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不可複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