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linux每日談
-
2 # 柏年月華
首先說一下“茶馬古道”是一條世界性的文化交流通道,垂直海拔最高的神秘道路,最具特色的國際貿易交流的走廊。“茶馬古道”在明朝主要由於其對邊界安全及少數民族的制約戰略而存在並且發展。
明朝的對於藏區的外交政策是“以其地皆肉食,倚中國茶為命,故設茶課司於天全六番,令以市馬,而入貢者又優以茶布。諸番戀貢市之利,且欲保世官,不敢為變”,鑑於此作用,茶成為明朝廷牽制藏區僧俗首領和對其朝貢反饋的主要物品。同時茶葉也成為明代藏區僧俗首領朝貢的主要目的之一,他們不僅可以從朝貢中獲得大量茶葉,而且返回藏區時更是大量“市買私茶等貨,以此緣(沿)途多用船車,人力運送,連年累月,絡繹道路”,由此可見,“茶馬古道”的作用對於漢藏都是尤為重要。
重要歷史地位
1. 紐帶作用:使得藏漢人民形成一種唇齒相依、不可分離的親密關係。古道不僅為藏區人民提供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茶和其他的物品,滿足了藏區所需。而且將自己獨有的東西也介紹到了相對低矮的平原地區,例如藏區的冬蟲夏草,犛牛以及種類豐富的其他產物。使得相互不可或缺,互補互利。這也為中華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千年之基。
2. 貿易發展:帶動城鎮化的發展,形成了多個貿易中心,例如昌都。使得各個行業專業化,帶動餐飲,食宿等等產業的發展,出現不同物品的幫派,例如黃金、茶葉等等。
3. 宗教交流:三種宗教:藏傳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他們在康定和諧相處,信徒之間沒有排斥,政府也平等對待弱勢教派。
4. 文化交流民族融合:在長期的交往中,增強了對彼此文化的認同感。藏文化與漢文化、伊斯蘭文化、納西文化等不同文化相容幷包,相互吸收彌補不足。川劇、秦腔、京劇等戲劇傳入藏區,豐富了藏區人們的文化生活,飲食文化的發展。文化和睦同時也促進了血緣的流通,出現大量漢藏組成的家庭。民族融合在這條文明古道上不斷髮展演進。
5. 促進藏區發展:先進的生產發展方式帶進藏區,醫術、飲食、織物等方面的傳入促進了藏區的文明程度。
回覆列表
“茶馬貿易”,始於唐宋,起初的目的僅是為了促進內地與少數民族之間的以物換物的需求,後來隨著規模和政治需要,“茶馬貿易”就具有了更多歷史意義!1、促進貿易交流
眾所周知,藏區人平時的日常生活都是吃肉和奶,但是,由於這些食物熱量太高了,過度的攝入容易患脂肪肝、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等問題,不利於身體健康。就這樣,有頭腦的內地人經常用茶葉和蔬菜與藏區人民換物,如此一來,就形成了早起的茶馬貿易,此時的貿易類似一個交易市場,各取所需。對名族團結和民族融合起到了非常大的意義。另外,黃庭堅有詩云“蜀茶總入諸蕃市,胡馬常從萬里來”。
2、大量採購戰馬宋朝以後,邊防的壓力越來越大,周邊的少數民族有遼、夏、金、蒙等,這些民族不斷大小規模的侵擾邊境,讓宋朝君主很苦惱。由於內地多產肉馬,不產戰馬,導致能在戰場上使用的戰馬非常少。為此宋真宗時期,便加強了對茶馬貿易的控制,透過茶葉,大量的從西北地區購置優質的戰馬,一段時間內,宋朝對外的戰事略有成效。但是到了南宋以後,西北土地盡失,因此不得不到西南方向去採購劣質數少、不能上陣的駑馬,也是導致南宋後期屢屢戰敗的原因。
3、加強邊防安全其實茶馬貿易還有一層政治意義存在,由於交易的人數少則幾千人,多則幾萬人,對少數民族當地的發展起到了非常大的發展,因此,西北地區的少數民族內心是接受統一的,畢竟帶來了發展,邊疆地區也相對安寧。因此,送宋朝開始,宋朝在茶馬地區設立茶馬司,掌管川茶與西北少數民族交換馬匹事宜,同時對少數民族也起到了一定的收攏作用,也加強了邊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