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卓然堂
-
2 # 儒釋道緣
在遠古時代玉器多與禮相聯絡,哪麼大的實用器極少。如此好的玉器實屬罕幾,紋飾繁複器形特殊也具有神密性。
從紋飾與器形分機析禮器可能性比較大,另外也有族徽的可能。
-
3 # 小漢字見大歷史
良渚三叉形器是上古時代最高統治者佩戴的一種「冠飾」上的一部分,所以是一種禮器。今天的考古學界和古文字學界,普遍認為漢字「皇」上就是從插羽飾的三叉形器取像。
--------------------------------------------------
三叉形器在良渚遺址一共出土了十幾個,其中反山墓葬出土的五個「南瓜黃」顏色的三叉形器最為精美:
引自:浙江文物考古研究所. (2005). 反山(下). 文物出版社.頁17、174、238、255、279良渚遺址的瑤山墓葬出土8個、橫山墓葬出土3個,顏色、玉料都比反山墓葬相對差一點:
良渚反山幾座墓葬的陪葬品最為奢華,各種各樣的大量的玉器幾乎把人掩埋起來了,下圖是反山m20墓葬出土時候的情形:
圖引自: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2005). 反山.下 文物出版社.頁275-277今天我們看到的良渚精品玉器,大部分是反山出土:
良渚反山出土的玉琮王良渚反山玉器上有很多比頭髮絲細的紋飾,至今也不確定古人是用什麼方法加工的:
所以,考古學家認為反山五座奢華墓葬的主人,身份比較接近,有象徵軍事權的玉鉞陪葬,極有可能是歷代的「良渚王」。圖引自:浙江文物考古研究所. (2005). 反山(上). 文物出版社.頁192良渚三叉形器出土的時候,差不多墓主人頭部的位置,還有「髮簪、管子」一類的「配件」,考古學家斷定為「古代權貴的冠飾」。
三叉形器及其配件「三叉形器」與「髮簪、管狀物」配合使用,形制如下圖:
以上資料引自:浙江考古研究所等. (2015). 權力與信仰: 良渚遺址群考古特展. 文物出版社.圖17、圖28東漢大經學家鄭玄訓「皇」為「有羽飾裝飾的冠冕」:
《禮記.王制》:「有虞氏皇而祭」,鄭玄注:「皇,冕屬也。畫羽飾也。」今天大部分古文字學家如徐中舒、李孝定等人,都認為漢字「皇」取像於上古時代統治者的「冠飾」(此結論詳見古文字古林,1 冊,頁 224)。
學者杜金鵬1994年發表在《文物》雜誌的《說皇》一文指出,漢字「皇」就是取像於「三叉形器上有羽飾」之形(原文論證很長,我只引用部分結論):
杜金鵬;, 《文物》, 1994年07期「皇」的初文甲骨文就是一個「羽飾三叉形器」:
後來加上「王」表音兼表意,「皇、王」古音相同(喻三古歸匣母):
表示「冠冕」的符號,在篆文階段訛變為「自」,漢代隸書訛變為「白」:
「皇」的古今字形演變過程:引自,李學勤,《字源》,頁14「良渚羽飾CROWN」和「良渚神獸」在後世有各種各樣的變體,山東龍山文化、殷周青銅文物上經常可見跟良渚非常類似的圖案:
綜上可見,良渚文化確實可以算得上中華文明的源頭之一,對後來的中原殷周文化也有影響。
回覆列表
三叉形器是良渚文化的特有器型,未見諸於其他史前玉文化。三叉形器存世不多,是良渚玉器中較為珍貴的型別。
三叉器的真實功用不是十分清楚。根據考古發掘資料顯示,三叉形器均出土於死者頭部上方,應是良渚先民的頭部飾物。至於是否為特殊人物如巫師或貴族所用,則不得而知。
從存世的三叉形器形狀來看,大多數中間的分叉略短,個別的三個叉一樣長。此外,大多數正反兩面相似,但少數的背面在三枝叉頭上留出凸塊,正中下方底部亦留一凸塊。每個凸塊均有上下貫穿孔,正中的上下凸塊穿孔在同一條線上,如圖二所示。大約半數的三叉形器雕有紋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