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山樵子516

    王羲之在世肯定看過北碑,為什麼魏晉時期文人沒人去談論北碑,是因為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品位不同。只是現在自從有了大學書法專業,於是論文、創新就成了必須逾越的鴻溝,於是就有將廁所書法包裝成學院書法的功利捷徑。個人看法,非喜勿噴。

  • 2 # 彭州白瓷藝術中心

    羲之筆法從碑中來,我們把北碑理解偏了,以為魏碑就是方筆,漢碑就是方筆。多看看漢簡和未刻魏磚,沒有機械刀筆。多體會下洪厚甜的臨碑,他找到了墓誌的筆法,但哪裡又脫了羲之筆意?

  • 3 # 王乃棟說書畫

    這個問題真有趣,王羲之是著名書法家,北碑和碑學是實用書寫。王羲之和古人幾乎是天天見到民間書寫的,結果肯定是熟視無睹,不屑一顧。如王家大族有人去世要寫墓誌,王羲之是絕然不肯去寫的,只是讓那些寫字為生的寫經生去書寫,打發幾個銅錢而已。只有二千多年後那個書腦未開化的人才會見到出土的東晉墓誌俗書,反而說王羲之《蘭亭序》是假的,豈不是笑煞了老王頭?!

  • 4 # 周志國

    這個問題真有趣,王羲之是著名書法家,北碑和碑學是實用書寫。王羲之和古人幾乎是天天見到民間書寫的,結果肯定是熟視無睹,不屑一顧。如王家大族有人去世要寫墓誌,王羲之是絕然不肯去寫的,只是讓那些寫字為生的寫經生去書寫,打發幾個銅錢而已。只有二千多年後那個書腦未開化的人才會見到出土的東晉墓誌俗書,反而說王羲之《蘭亭序》是假的,豈不是笑煞了老王頭?!

    從書法審美上講,碑派書風追求的是一種質樸之美、剛健之美、雄強豪放之美。如果說帖派書法屬於“優美”風格的話,碑派書法則屬於一種“壯美”的風格。梁啟超在其《飲冰室文集》中寫道:“南帖為圓筆之宗,北碑為方筆之祖。遒健雄渾、峻峭方整,北派之長也。《龍門二十品》、《爨龍顏碑》、《吊比干文》等為其代表。秀逸搖曳、含蓄瀟灑,南派之長也。《蘭亭》、《洛神》、《淳化閣帖》為其代表。”

    書法史上所稱的“碑”,也稱“刻石”或“碑版”,是指鐫刻文字的石塊,包括廟碑、墓碑、墓誌、造像記、摩崖石刻等,碑文書法一般都是先書後刻的,因此,它是經過了寫手和刻手兩道工序的二次性創作作品。這樣,寫手與刻手的優劣都將直接影響到碑版書法的精工與否。寫手與刻手都精,自然是最好的,應是書法學習者優先學習和取法的範本;寫手與刻手俱劣,則為最糟,初學書法者極不宜取法於此。

  • 5 # 一笑貫長天

    王羲之對魏碑的筆法會不屑一顧的!

    魏碑的書法只適合於刻碑,不適合於文案書寫之用。所以,王羲之不會對魏碑的筆法有太大興趣的。

    我們可以從書法發展的歷史上看魏碑,在清朝之前,哪個書法大家在 書法的理論或是自己的書法中存在過多的魏碑的成分?太少了!難道這些大家沒有研究過魏碑?一個兩個沒有,還能所有人都沒有?

    那麼,清後期為什麼有了呢?而且,有越來越多的趨勢?個人感覺這時期的書法已經嚴重脫離了書法的正統方向,書法人已經不知道了書法應該怎麼去寫,怎麼去發展!所以,一些人才會提出引碑入帖的觀點。

    我不否認書法會吸收一定的魏碑的因素,因為它畢竟也是一種古樸的 書法形式,雖說它太不適合書寫,筆法上也與正統的書法不甚一樣,可是,當書法中揉進一些魏碑的成分,還是會給書法帶來一些新的元素。

    但是,把魏碑的研究變成主流,而帖學成附屬,這絕對是一個巨大的錯誤!因為魏碑的筆法已經嚴重地改變了正統書法筆法的方法,而且這個改變與館閣一樣會嚴重地改變書法藝術的審美觀念,把書法帶入一個更加迷茫,更加混沌的境地。

    心碑入帖,適可而止吧!

  • 6 # 一斗樓

    南朝時南方盛行王派書法,北方盛行碑體書法。:某日南方的一個書法家官吏被北:人捉去,表現的書法被北人驚為奇書,於是北方開始盛行二王書風了。直至清代後期,書人厭了二王書風,翻過來學北碑的方筆造構,天然粗礪奇肆與大拙不工。這種嬗變即是書道創新的需要。碑學的出現是書法革命,是一種進步,現代尊王往往貶碑實是俗書淺薄的一面,若右軍再生必定會為碑學革命喝采。因為藝術是追求多種趣味的,百花齊放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巴黎聖母院著火被毀,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