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陌上花如瑾

    我是一名高中老師,上班第三年,年輕還是很喜歡買衣服的,大多數不是很貴,一二百塊錢,但是外套我會選擇貴一些,質感好一些的,不僅有型,可以襯托自己的身材氣質,而且可以穿很久,有一件風衣剛上大一的時候花五百多買的,現在還會穿,但下面有些破了。

    作為一名高中老師,面對的是十五六到十七八的學生,這群學生什麼都懂,他們會討論代課老師的穿衣打扮。上年帶的班級,有一個班講臺前坐著三名女同學,每次我換件衣服去上課,一進去她們三個都會交頭接耳的說幾句。還有段時間那個溫度,我只有一件合適的外套可以穿,有個男生就問我,老師你怎麼一直穿這件衣服。在我上學的時候,我也會討論老師的穿著,記憶最深的是,高三的時候我們數學老師買了一件白色T恤,他穿了十天,白色差點穿成黑色的了。

    所以作為一個老師,要穿適合自己的衣服,可以看一些服裝搭配,經常換著搭配一些衣服,找到適合自己的風格,有些衣服可能不是很貴,但搭配好了,也是很好看的,一個季度可以買一件貴一些的,最好是一些經典款式,可以穿很久。

  • 2 # 陳老師談教育

    一.辦公室文化

    首先來說說,我所在學校辦公室的情況吧。大概整個中國的基礎教育的老師性別構成,都是陰盛陽衰吧,所以辦公室女老師特別多,男老師鳳毛麟角。

    我所在的高中是省重點高中,絕大多數女老師嫁得都不錯,家裡也都比較有錢,如果按照自己的工資,買衣服買首飾買化妝品幾乎就是月光族了。辦公室裡有一件衣服1000-2000的,也有衣服是好幾百的,當然也有一件體恤衫幾十塊的。

    每天辦公室裡是很忙碌的,似乎有改不完的作業,閒下來的時候,辦公室裡的日常聊天話題以孩子為主,輔以衣服房子八卦之類的。

    然而,卻很少有題主說的這樣的情況,覺得便宜的衣服很掉價。至少不會直接這樣說出來。

    俗話說,三個女人一臺戲。開啟女人聊天最好的方法就是讚美對方的衣服鞋子包包,滿足一下小小的虛榮心。但是衣服鞋子絕對不是“劃分”辦公室群體的唯一標準和話題。

    二.想清楚你要什麼,活成自己最重要

    雖然,我們必須要融入集體,儘量避免被辦公室文化孤立。這就要求我們要犧牲一點自我人格,然而,正如我上面所說,如果你真的對高價的衣服不感興趣,也沒有必要強迫自己,去改變自己的生活態度,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最重要,這才是你生活力量的來源。那麼,如何在辦公室文化和自我人格中找到一個合適的界限呢?我在這裡有一些建議:

    1.買一兩件經典、耐穿的品質好的衣服,作為單品,來搭配。比如說一件經典的白色T恤,大衣,牛仔褲。然後搭配一些好看的平價衣服。高價與平價混搭,穿出氣質和感覺來,別人也就沒有辦法詬病。

    2.發揮出自己的長處,分享自己的長處。比如你喜歡攝影,運動,美食...肯在這方面花心思,你就可以做一些小甜點,或者在朋友圈分享一些照片,比如說你擅長拍照,你可以分享一些把人拍美的小妙招。這樣,你成為了辦公室某方面的達人。關於你的聊天話題自然就發生了變化。

    3.不卑不亢,調整好心態。如果有老師說“掉價”的問題,可能不是出自於嘲笑或者諷刺挖苦,可能是好心,希望你能夠做一個精緻的女孩,對自己好一點。我覺得你可以用一些幽默的話,化解這些場面,並且表達自己對生活的態度。我相信教師這個群體,對於多元文化和自我追求還是很寬容的。

  • 3 # 花兒比我美1

    不要攀比不要盲從,永遠要做自己!我也是位農村小學教師,因為教師工資不高,平日裡我比較節儉,不太注意穿衣打扮,只要洗涮乾淨合身得體既可,看到周圍愛美愛打扮的女同事,我也沒感覺過自卑不自在,跟她們玩得很好,這說明心態很關鍵,自信Sunny才最好。節儉是美德,由於我的精打細算,我領著老公把日子過成了詩,兒子本科畢業有工作,有漂亮的研究生畢業的媳婦,可愛的小孫子,半輩子沒借過別人一毛錢,手裡總寬寬裕裕,和親戚朋友,鄰里街坊都關係融洽,幸福和打扮無關,“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內涵比外表重要。況且我為人師表,平日形象也不拉沓齷齪!51歲啦,還這個樣子。

  • 4 # 耳鼻喉yL

    女同志適當講究點好,一個人的一生青春是短暫的,你有幾個十年,為什麼不美美噠,一年又買不了幾次衣服,你問問自已這月沒買衣服省了1千元幹啥了?可能存起來只是個數字,你說我工資低給孩子攢著呢,兒孫自有兒孫福,你節省了老公不一定說你好,那個男的不希望自已的媳婦打扮的漂漂亮亮的,試著改變自已,穿的漂漂亮亮,畫個淡妝,做個

    優雅的女人,自已也會好心情,試想等你退休了在自已家可能穿著睡衣就行,所以趁現在,趁著年輕,讓自已美美噠。

  • 5 # 手機使用者6039169552

    我也是老師 我比較注重形象 但是衣服也不是很貴 夏天的衣服幾百元就可以了 冬天的衣服貴一點 但是千元以上的衣服可以穿很久 幾十元的衣服最好還是別穿了 把三四件合成一件買 應該還是能夠穿的比較大方得體的

  • 6 # 快樂庭院

    題主所言:因為自己工資有限,穿衣服不注重品牌,廉價合身就好,這一點是我所贊成的!量入為出,是最穩妥的生活。

    因為衣服比較廉價,自然很容易獲得同事朋友的口舌,這一點我也表示深深的理解!

    我自己在北京生活二十年,生活很穩定,我個人自小不太注重服裝,再加上剛參加工作時由於收入有限,只能是計劃著購物,時間一長養成了習慣,所以現在即使買得起比較昂貴的衣服,可是又真的覺得追求這個沒有多大意義了!

    所以每每回到老家,被姐妹們對面說我“姐姐在首都住了那麼久,穿的衣服怎麼像是從窮山溝裡來的!”有幾次還非要拉著給我買衣服。我知道她們和我開玩笑,不過對此還是有一點點不舒服的感覺,笑一笑,也就無事!

    因為很少和她們在一起,所以也就不放在心上,做起自己事情來,也就忘記了!再者也慢慢地不再隨心所欲購買過於廉價的服裝(便宜自有便宜的理由,一般的規律是一份價錢一份貨)。

    隨著年齡的增加,在不斷地充實自己的精神世界,改善自己的消費觀,我想這樣的消費觀,也許題主可以借鑑一下:

    衣服在精不在多。

    每個月給自己的收入做個規劃,預留一小部分服裝費,幾個月下來,就可以給自己買一兩件品相好些的衣服。這樣一年中買衣服也不多,但每年的衣服都不會穿壞的,有的衣服可以穿好幾年的,這樣沒見衣服穿在身上都能給予自己自信,也不給自己增加負擔。

    充實自己的精神生活。

    收入不高,最好的學習方式和休閒生活就是讀書,把時間用於學習,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這樣既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又減少了和他人八卦攀比的機會,減少了無所謂的煩惱。

    做好自己,不用考慮更多。

    有的老師會擔心因為衣服不高檔,被同事瞧不起、被家長瞧不起、被同學瞧不起。其實這些擔心都是杞人憂天。

    有很多時間八卦他人的是因為閒的無聊,自己的時間都不夠用,還用在乎他們;

    家長瞧不起的是教學能力不行的老師、是孩子們不喜歡不服氣的老師,衣服的高檔與否不代表一個人的教學能力。

    孩子們瞧不起的是無法讓他們信服的老師,不是因為他的衣服。

    我想做為老師,只要服裝得體,至於貴賤那是量入為出、有自己消費觀的,只要自己心安就好。

  • 7 # 子墨書坊

    我是一個80後,今年33歲,因為工作的原因,我經常有機會接觸到一些學校的老師,現在老師的穿著打扮跟我們上學時那些老師真是完全不同了,尤其是一些剛畢業的女老師,穿著很時尚,很乾淨,很大氣,也很養眼。一看就知道衣服挺貴,用的手機大多也是比較好的。蘋果居多,輔以華為的高階機。

    一個剛畢業的沒多久的老師,你說她多有錢倒也不至於。但她為什麼買得起很好的車,很貴的衣服、鞋子、包包等等?或許有些家境不錯,可以幫襯一些。但更多的我想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消費觀念變了,我們喜歡超前消費,每個月有還不完的信用卡和花唄,但仍然熱衷於此。我們的生活理念正在向一些發達國家靠攏。對我們來說,攢錢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享受當下、讓自己過得舒服才是最重要的。

    今年國慶我帶著兒子去了一趟越南,花了兩萬多,我的工資也不高,兩萬多要攢很久。如果是以前,我一定是想把這些錢省下來,總之不會這樣去“揮霍”,暫且叫做揮霍,雖然我不這麼認為。旅遊回來後,我媽在電話裡聽到我花了這麼多錢,開始罵我,你當你的錢是撿來的,這麼浪費,我心裡挺難受的,但我不覺得這是浪費。這就是我跟她的代溝。

    我媽今年58歲,幾十年來從來沒有給自己買過一件衣服。長大後我偶爾給她買衣服,她因為心疼錢,會罵我亂花錢,衣服夠穿就行。她從不出去旅遊,國內可能只去過杭州,到了西湖邊上,我讓她坐船,一聽說要買票,愣是沒上去。國外一次也沒去過,每次我跟她說我要出去旅遊了,她就開始勸我,旅遊除了花錢什麼好處都沒有,別去了,留在家裡,舒舒服服地睡個覺,買點好吃的,不好嗎?

    這就是我媽那一輩人,她們過過苦日子,她們經歷過飯吃飽、有書不能讀的日子。所以她們總是努力地攢錢,一分一釐地從牙縫裡省下來,以備不時之需。這很難改變,我從小在這樣的原生家庭長大,或多或少都會耳濡目染。

    與同齡的女生相比,愛打扮這件事在我身上發生得特別晚。我的很多同學從小學六年級開始,關注別人的衣服穿得好不好看,自己要買什麼樣的衣服,頭髮留長還是剪短。而我小學時留著板寸頭,活脫脫一個假小子。到大學對買新衣服都無感,我平日裡最喜歡逛的是文具店,買各種各樣好看的筆等各種文具。

    有一段時間我喜歡收集文房四寶,買了好多毛筆;有一段時間買各種好看的橡皮;還有一段時間買各種好看的筆記本;還有一段時間買各種好看的筆袋;我可以花500元買一隻LAMY的鋼筆,卻捨不得花500元買一件外套。

    初中我住宿,冬天我媽給我帶了一禮拜的菜, 我在學校住了一個星期,沒花一分錢,我媽特別自豪,給周圍鄰居普及我的省錢妙招。因為她們一百元一星期都不夠花。下課要買薯片,要吃飯,要買飲料,週末還要上網咖。其實我又何嘗不想吃薯片,但想起我媽那欣喜的笑容,我選擇了那份虛無縹緲的虛榮。

    在我心裡省錢只是我無意只為,卻讓我媽當成了一種榮耀,我只能騎虎難下,佯裝那是我的本心。現在想想還真是完全沒有這個必要,人在每個年齡段都有適合自己的東西,過了這個年齡段你就不再需要。比如說你小時候喜歡的洋娃娃,等你長大了就算你買得起一屋子也沒什麼意義了。

    而我就不是,凡是我喜歡的,我都會因為大人的意願而改變;我從不買漂亮的衣服,我一直覺得自己很醜,直到有一天有人告訴我其實你很好看,尤其是你的下巴,我並不相信,我一直很自卑,我覺得自己不夠好。我明明喜歡一個男生,喜歡了很多年,卻不敢告訴他,怕他不喜歡我,最後連朋友都沒得做。

    我一直在妥協,跟自己妥協,跟生活妥協。直到有一天,我有了孩子,我才明白,我應該要改變,我要做一個自信的媽媽,我不能讓我的孩子再重蹈我的覆轍,他可以不優秀,但我希望他快樂,他可以勇敢地表達自己,可以自信,可以Sunny。很多人說見過世面的孩子跟窩在家裡的孩子是有很大的區別的,我深信不疑。

    所以從兒子牙牙學語開始,我只要一有空,我就帶他出去旅行。管他有沒有印象,先帶他去了再說。我記得第一次去雅戈爾動物園,11個月,他還不會說話,我帶他去看狼,學狼叫,回來他就會說話,到現在學狼叫學得特別好,在同齡的孩子中,算比較會說的。接受電視臺採訪的時候,一點都不慌,講得特別好。

    去年開始,我們開始國外遊,去年我帶他去了日本,今年國慶去了越南芽莊。我希望我從小沒有經歷過的,我能儘可能的補償給我的孩子。

    有人說出門旅行就是從一個你待膩的地方到別人待膩的地方,花光你辛苦賺的錢,再回到自己待膩的地方。但我以為旅行最大的意義莫過於你走過一些地方,你的足跡留在了這裡,這裡的美景美食風土人情都深深地印在了你的腦海裡,你發自內心地喜歡上這裡,你甚至期待下一次的到了,這就夠了。

    有人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我希望趁還走得動,還有機會,多出去走走。你的體驗你的感受都是用金錢買不來的,也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

    這是我的親身經歷,一個人的消費觀念其實是根深蒂固的,想要改變需要時間,但當你改變的時候,你覺得這種感覺很好,那你就改變,如果還是原來地舒服,那就按原來的。

    回到問題中,我是一名教師工資不高,穿衣服比較廉價合身就行,同單位的女老師都覺得太掉價,怎麼辦?之所以你會問這個問題,是因為你已經被這件事困擾了。要解決這個困擾有一個原則叫做誰困擾誰負責。

    很顯然你的同事並沒有因為你穿比較廉價的衣服比較困擾,可能她們是無意中一說,或者在背後說傳到你耳朵裡,她們可能說過也忘了。但是你因此困擾了,你去反思自己是不是真的太掉價了,你其實也很喜歡她們的那種穿著,或者你在找一種認同感,希望大多數人認同你,那你就繼續這麼穿。

    但無論別人是認同你還是反對你,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解決你心裡的問題。如果你在乎大家說你,要堵她們的嘴,你必須改變,如果你覺得無所謂,那就不用改變。如果在你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買一些好點的衣服,穿起來是不是會讓你更自信,工作起來更舒心,不妨試試。

    可以適當地去學一些穿搭的課程,買一些百搭的單品,其實不是隻有衣服貴才能穿出氣質,很多都是搭配問題,可以試試。

    另外要斷舍離,好幾年不穿的衣服統統整出來處理掉,每年適當更新單品,衣服不在貴在於精。衣服也不要多,看見打折就買,雙十一買一大堆,結果買回來都不會穿,那就是一種浪費,太不划算了。

    PS:悟空問答的插入圖片真的太累了,三張圖片奔潰三次,什麼時候能改善啊.......

  • 8 # 你的月亮我的心849

    我現在也不和單位的人討論衣服,煩,以前有個多年的老同事,她人還是很年輕,我穿件什麼衣服都會念叨一番,嫌不好看,我喜歡寬鬆的,她喜歡緊身的,快200斤了,穿個T恤緊繃著,還以為自己穿的多好看呢,只能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風格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袁弘的錢張歆藝不要,讓婆婆來管老公的錢是怎樣的高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