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王建芳45809521
-
2 # 中州耕牛堂主
對於這個問題,我的觀點是:當今書壇所謂的醜書和美書無人給她們定位,因為醜與美是相對的,況且醜書和美書自古以來就沒有一個權威性的標準!
對一個人的書法作品,還是對一幅書法作品,大眾看著心情舒暢,賞心悅目,懂行的專業書法人覺得好看,耐看,往往就被認定為美書,反之就是醜書。
我認為,無論是醜書和美書,都應該有傳統的元素,若使去傳統的東西,那就只能稱之為俗書。有些時候,醜書裡往往有濃厚的傳統成分,而某些美書裡蘊含的傳統元素還不比醜書中蘊含的傳統元素多。
當今書壇上真正寫醜書的人,都是有一定影響力的人物,如果一個人沒有一定的影響力,就是再寫什麼醜書什麼的,也不會有人理睬你,因為你是個無名小卒,誰認識你啊!我可以斷定,當下討論醜書與美書者,沒有一個是專業書法人,而都是書法愛好者(書法評論家除外)。真正的書法家,根本不會、也沒精力來看這樣的問題,別說參與討論了。
時下最要緊的,就是要認認真真臨帖寫字,寫到一定程度時,就在傳統的的基礎上創作書法作品,而且要創作高雅可品的書法作品,首先自己先做到與醜書說“拜拜”!至於別人怎麼寫,我們不必去管,因為我們根本就管不了他們!
-
3 # 湘仔評論
徐渭曾在《題自書一枝堂帖》中說:“高書不入俗眼,入俗眼者非高書。”這就說明書法藝術是有門坎的,欣賞書法也是有門坎的。正所謂:術業有專攻。沒有書法專業基礎,沒有長久的臨池經歷,沒有相關的藝術素養就想當然說輕易評點書法,就可能貽笑大方而不自知。字人人會寫,書法不一定人人都懂。
現在大眾把“二王”書風與唐楷(尤其是歐顏柳體)當正統,把秀美、漂亮和中規中矩視為美之正統,把拙趣、率意、渾厚,平常沒見過、不認識或看不懂的一股腦兒稱之為“醜書”,如此種種。其實,瞭解書法史的都知道中國書法一脈相承、傳承有序。篆、隸及魏碑都是唐楷源頭,魏碑書體與“二王”書法則基本同步,書法諸體之美猶如大千世界之美,或清逸、或雄奇、或蒼勁、或靜穆等等,可謂千姿百態。審美因人而異,漂亮不一定是藝術之美,藝術之美絕不等同漂亮,“醜書”也就不一定真是醜書了。
個人拙見,僅供參考。
-
4 # 紅塵彌勒
這個美與醜的定位,是每個站在字跡面前的欣賞者給出的最直觀感受和第一手評價。當然也有很多人事後的後知後覺,或受人指使。
不管是多麼高大上的書作,哪怕就是千古一聖的王羲之,也有被人詬病的時候,何況平素籍籍無名的那些平民書者呢。
評價一幅書作的好壞美醜,和一個人的學識修為有關,也和一個人的眼界視野有關,更和一個人的心態有關,還和很容易被他人蠱惑轉嫁的人云亦云有關。
而且,世上的人總是千差萬別,且還有專門的那麼一群人,愛於風口浪尖上顯示自我的卓然不凡,真才實學,那就免不了面對各色書作刻薄幾句,道上一番。問題是這個所謂的評價是否公允,而不是僅憑自我的鼠目寸光或者孤陋寡聞。
世上沒有一件書法作品完美無瑕,再好的作品都自有它的價值,也明視訊記憶體在它的瑕疵。問題的關鍵在於我們是以美學的角度去賞識這幅作品,還是帶有懷疑的目光在雞蛋裡頭挑骨頭,著意放大無謂的瑕點。
一般性的認知中,一幅作品被大多數的受眾接受,那就說明這幅作品的美學價值是存在的,也是可以值得推薦或鑑賞的。比如我們史上那些著名的法帖,煌煌燁燁,丹青碧血。
還有極少的一部分人士,喜歡走偏門博眼球,專門以另類書寫拾人牙慧且惠人口實,他的個人目的無非就是想搏個出位,頂不濟也算是一個小有名氣的人氣怪咖,弄得好的話,那簡直就是一面獵獵的旗幟,期待著有朝一日可以光宗耀祖,青史流芳。
回覆列表
美的書法,可以經得起考驗,時間考驗和欣賞考驗。美的書法,不俗,自然,有活力,有書法氣,有個人風格。反之就是醜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