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土藥坊
-
2 # 冰山一角落1
半夏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塊莖為藥用,色白、質堅實、粉性足者為優質品。分佈於中國大部分地區。四川、湖北、安徽等地均有分佈。採收一般在夏秋兩季。除去外皮及鬚根,曬乾備用。未經炮製的生半夏,多為外用。長於化痰散結。用百分之八的白礬水溶液浸泡而炮製的半夏為清半夏,長於燥溼化痰。用生薑與白礬同用來炮製的半夏為姜半夏,可以降逆止嘔。用甘草和石灰水共用來制的半夏為法半夏,長於燥溼,多用來製做中成藥。半夏與其他相關藥物發酵而成的半夏曲,有化痰消食的功效。本品味辛性溫。有毒。歸脾、胃、肺經。有燥溼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的功效。用於治療溼痰、寒痰證;可治療多種嘔吐證以及心下的痞滿證,梅核氣,結胸等證。還可用於痰核癭瘤,癰疽腫毒,毒蛇咬傷等疾病。現代可用來治療耳源性眩暈;生半夏研未區域性外用習治療子宮糜爛;與天南星等量生用研未為丸,可治冠心病。與菖蒲研未吹鼻取嚏可治療室心性心動過速。生半夏配伍生南星等其他藥物可治腫瘤。
-
3 # 老劉105751014
1,半夏為溫化寒痰藥。
多在農曆五月採收,此時正值夏季之半而榮獲其名。
色白,質堅實,粉性足,產於四川,雲南為質量優,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下品。
2,味辛,性溫,善燥除溼濁而化痰,有止咳作用,是溫化寒痰之要藥,尤其善治臟腑溼痰。治療痰溼壅肺咳嗽,痰白質稀可配:
陳皮,茯苓,為伍同用,如《二陳湯》。
3,入脾胃二經,擅燥化中焦痰溼,以助脾胃運化,又能調中和胃,可止各種原因的嘔吐,可隨證配伍使用,常與生薑共用,如《小半夏湯》。
4,生半夏:有毒,化痰止咳。
法半夏:調脾和胃,燥溼化痰。
姜半夏:燥溼化痰力大,降逆止嘔效高。
清半夏:辛燥性少,燥溼祛痰力弱。
-
4 # 微道助您創造終生價值
半夏,又名地文、水玉,生於河流谷地之處,是一種中草藥。味辛,性平。主治外感傷寒,身體惡寒發熱,心腹間鬱結堅硬之感,可使體內鬱氣下行,能治療咽喉腫痛、頭暈目眩、胸脹、咳嗽、氣逆、腸鳴,止汗。
但有關書籍上說半夏含有生物鹼。半夏有個故事,相傳,宋代廣州知府楊立之,經常喜歡用鷓鴣下酒。有一天突然感到咽喉疼痛異常,無法飲食,服了幾劑清熱解毒的藥,沒有效果,反而腫痛、膿血不止,於是派人請來名醫楊吉老。楊名醫問了症狀後說:大人若要早日病癒,需先吃一斤生薑。楊知府立即派人買了一斤生薑,洗淨切片,把它吃完,一會兒,咽喉膿血不見,喉腫也基本消退。楊知府不知其所以,問楊名醫為何生薑怎麼厲害?楊名醫說:“我得知你喜歡食鷓鴣,而鷓鴣最愛吃半夏,你常年用此下酒,半夏之毒就積蓄在你體內,侵及咽喉。醫書上有生薑可攻半夏毒之說,所以我先用生薑清除半夏積毒,然後再用其他方劑給你扶正固本。”
回覆列表
半夏它是一種天南星科的小草本植物的塊莖,為稍扁的圓球狀。它作為一種化痰藥,其基本功效是燥溼化痰。
半夏不但能燥溼化痰,還有比較強的止咳作用,它既是化痰藥也是止咳藥。它的藥性偏於溫燥,一方面能夠使溼痰的量減少,就是消痰的作用;對已經生成並停貯在肺竅的溼痰,又有祛痰的效果,所以主要用於溼痰咳嗽。半夏曆來就稱為中醫臨床治療溼痰咳嗽的要藥,比如二陳湯。
半夏的降逆止嘔,其實就是止嘔,降逆是降胃氣上逆。半夏長於治療痰飲嘔吐,也可以說是寒痰嘔吐,或者說是溼痰嘔吐,都是它的特長。最有名的配伍是生薑,半夏是有毒的,生薑可以解半夏毒,它們是相畏相殺的關係。這兩個藥都能夠溫裡散寒止嘔,當然生薑更強一些,孫思邈把生薑和半夏都稱為止嘔聖藥。中藥當中最好又最常用的兩味止嘔藥同用,這個方就是小半夏湯,寒飲嘔吐或者溼痰嘔吐都可以用。
有書上提到半夏外用可以治療瘡癰腫痛,能消腫止痛。因為它能夠化痰,有的腫痛與痰有關,比如陰疽流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