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眾生法妙

    我曾經在別的題當中推薦過陳浩基的作品。但還沒有來得及推薦他最成功的作品。

    我在很多地方都強調過:懸疑推理小說對於中國來說是“舶來品”,西方人和日本人慣用的主人公——私家偵探,在我們這裡,是水土不服的。即使中國大陸也不是完全沒有偵探業,但絕對不會像福爾摩斯或者波洛那樣公然“橫行”。 因此,評價中國原創推理小說成敗的重要標準之一,就是看其“本土化”的程度。

    題主提到的周浩暉和紫金陳,就屬於“本土化”做得比較出色的作家。

    但是要論本土性,沒有人比得過後來居上的香港作家陳浩基。

    因為一般的推理小說讀者對他還比較陌生,在此需要貼一下作者簡介:

    陳是香港中文大學電腦科學系畢業,臺灣推理作家協會海外成員。二〇〇八年,以童話推理作品〈傑克魔豆殺人事件〉入圍第六屆臺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決選;翌年,續作〈藍鬍子的密室〉及犯罪推理作品〈窺伺藍色的藍〉同時入圍第七屆臺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決選,並以〈藍鬍子的密室〉贏得首獎。之後再以推理小說《合理推論》獲得可米瑞智百萬電影小說獎第三名,以科幻短篇〈時間就是金錢〉獲得第十屆倪匡科幻獎三獎。二〇一一年,以《遺忘.刑警》榮獲第二屆「島田莊司推理小說獎」首獎,日本推理小說之神島田莊司稱讚他具備了無可限量的才華!

    本文要推薦的《13 67》,是他迄今為止最出色的作品。不僅本土化極為紮實,而且,具有大歷史的宏觀線索。

    像松本清張,之所以能被與阿加莎、柯南道爾一起被命為世界三大推理作家,就是因為他把戰後日本的社會背景展示出來了。

    而陳浩基則展示了香港半個多世紀的歷史變遷。這是一流文學家的潛能。

    如豆瓣網友說,喬靖夫曾在《東濱街道故事集》後記中感嘆:“在香港這樣一個盛產優秀警匪影視作品的城市,有關警察的小說卻竟然少得如此不成比例。甚至可以說,在華人通俗文壇,似乎從未建立‘警察小說’這個傳統。”而本書正是這樣一部包含本格推理元素和社會派元素,真正只屬於香港的警察小說。

    而且,一個相關的推薦理由是,在所有推理小說的結構中,我最喜歡的是那種:

    看似短篇的長篇。

    每一個小故事,看上去獨立成篇,最後回看,卻發現這些小故事,早就連成一體,一氣呵成,因為早有伏線隱於其中,而柳暗花明,你不到最後,就是不知道真相。

    但那真相,卻不是為了給你瞬間的震驚,而是讓你反覆地回味,思索,你讀了這些故事,會對歷史、記憶、政治、文化、個體小人物和大時代的關係,增加很多知識,也滋潤了你自己的人生,你存在於世,對那些溫暖的人、事、物的情懷,對那些殘酷人性的反思和悲憫。

    ——陳浩基的《13 67》,就是這種。 六個小故事,最後連成一線,讓你久久震動。這就是被網友評為“喪心病狂”的結構。

    你也用不著擔心,我在這裡洩露了結構這個底——它照樣能給你驚喜。

    這作品好評如潮,但是因為涉及到政治敏感時期(也就是40年代到80年代這段時間),其實內容本身並沒有什麼“敏感”之處。看一下目錄就可以感受到時代性:

    黑與白之間的真實

      囚徒道義

      最長的一日·The Longest Day

      泰美斯的天秤·The Balance of Themis

      Borrowed Place

      Borrowed Time

    這幾個短篇的命名有些意思,最開始的兩個短篇都是中文名字,第三篇和第四篇中文英文名字都有,最後兩篇都是英文名字,恰好暗合了香港主權變化的時間線。

  • 2 # 小潛潛兒

    第一,鬼吹燈除了盜墓外,可以打懸疑推理的tag不,我覺得還是蠻有懸疑的氛圍。第二,“百年如歌”的“血在燒”也是內地現代高智商懸疑推理小說。當時2015在天涯上連載時,我一直在追,非常推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亞冠比賽時候還有窩裡橫的球迷,你們覺得應該怎麼處理這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