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假裝很懂股票

    當然,理財就是資金配置,可以分為幾個方面

    1.消費支出(月均)

    2.風險投資(定投基金)

    3.儲蓄

    4.保險

    對這些應該有基本的概念

  • 2 # 斐

    當然有,財多財少都可以學習,俗話說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即使現在收入不高,也要讓自己懂這塊,為未來的自己儲備嘛

  • 3 # 化險為夷

    理財與收入多少沒有多大關係,它更多是一種觀念(財商)和規劃。

    現實生活中,大家會發現,同樣是工薪家庭,有的家庭生活安排得很好,而有的家庭卻過相形見拙,入不敷出,根本原因就是不同的家庭理財能力的差別造成的。

    根據我的從業經驗,家庭理財包括八個內容:現金規劃、消費支出規劃、教育規劃、風險管理與保險規劃、稅收籌劃、投資規劃、退休養老規劃和財產分配與傳承規劃。這八個內容其實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當前,中國家庭的理財現狀不容樂觀,有了閒錢要麼存銀行,要麼買樓,要麼亂投資,導致很多家庭的財務狀況頻發危機,抗風險能力差。而對於普通家庭而言,理財能力的提升甚為重要,在平時沒有太多專門的時間去學習理財知識的前提下,找身邊的專業的理財顧問來指導學習理財,不失為一個事半功倍的好方法,所謂術業有專攻,至少可以走不少彎路。

  • 4 # 泰康老楊

    我覺得咱們得先聊聊對理財這名詞的理解,按照題主的提問,我覺得題主應該認為理財就是買房,買黃金,買基金,炒股票,買保險等等我們常聽見看見的理財方式,我認為,首先題主對理財這名詞的理解就有一些不妥,通俗的講,理財貫穿生活的全過程,涵蓋吃穿住行,比如,咱們講吃,我們可以每天在五星酒店消費,也可以在普通排擋,路邊攤填飽肚子,核心要解決的是肚子餓的問題,這個時候,選擇不同,結局也不一樣,所以,我覺得生活中每一分收入,每一分錢支出,都屬於對財富的一個支配方式,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理財。

    再者,同樣的收入,不一樣的分配方式,也會有不一樣的效果,

    假設有這麼三個家庭,每月都能有1000結餘,

    A把這個錢放在銀行卡,能得到銀行的活期儲蓄利息,

    B把錢放在餘額寶,就能得到比銀行利息稍微高一些的收益,

    C用其中100元,給自己買一份意外險,一份醫療險,擁有1萬意外醫療保險,10萬意外身故保險,2萬醫療保險,基金定投400,餘額寶500

    三種不同的方式,很明顯,c的配置是最合理,同樣的5年時間,如果這個過程中,真的有疾病或者意外傷害,那麼C完勝,就算沒有發生這些情況,C的資產也一定大於前兩者

    終上所述,本人認為,不管你有多少資產,哪怕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數學,透過更合理的分配方式,一定能得到更大的收益!

  • 5 # K線纏與禪

    建議有穩定工資收入的年輕人參與定投,1~2年後你會發現它可能是你在不知不覺中積累下的最大的一筆財富。

    每月投入一筆固定的錢,買一個指數ETF(或者兩個指數ETF組合),等到市場火熱的時候兌現出局,輕鬆獲取年化大約15%以上的收益,運氣好甚至可以達到年化30-50%。

    當前國內所有公募、私募基金,多年下來能做到年化15%以上收益的不多。

    事實上指數定投這個簡單的方法能跑贏大多數基金經理。連股神巴菲特都非常推崇的一個交易策略!

    定投只要相信兩件事情:

    1、成本:無論你的定投起點有多高,中間跌得有多慘,你的最終成本是會在漫長的走勢中,被平攤。時間越長,你的成本越接近平均底部。

    2、結果:指數終究會漲回去的,你中間都是虧損,但是最終你是盈利的。

    我們來看看當下的指數表現情況:上證指數跌破3000點。滬深300跌破3700點。上證50跌破2800點。

    執行這個計劃,唯一的信仰就是:賭國運。你相信指數會漲回去。那就可以了。

    默默耕耘,靜待花開,堅持下去必有收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家覺得今年上映的哪部國產電影讓人回味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