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固家小智
-
2 #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婦
王麗霞,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會員,北京懋德工作服務中心專案及行政管理組組長。
看到了您的描述。
首先,不得不說,您對“知行合一”理解得並不透徹。提出“知行合一”的王陽明有四句精華“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您知其後兩句,卻不知其前兩句,這本身已經錯失了最本質最核心的內容。或者您在踐行後兩句之時,並未達到前兩句的意境,難免將“知行合一”做偏了。
從您所描述的情況來說,當您知其不對時,有兩種做法,屬於“知行合一”。
一是,不管自己有沒有能力都去制止,而不是保持沉默,如明代忠臣楊漣,如譚嗣同,如取義成仁的烈士,這是“知行合一”;
二是,如果您確實沒有能力面對或無法面對,您首先要看到的是自己的怯懦與無能,去“格除私慾”,這是“知行合一”。
將譴責批評的責任交給其他人,要求他人有是非觀,要求他人來面對您不能面對的境遇,會不會是犧牲他人的利益來成全自己安全的一種狡猾?
您為什麼會屢屢遇到“助紂為虐”、“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不聞不問”的人,這與您自身的沉默有沒有關係? “知行合一”,從來談的只是自己,不應成為批評、攻擊、要求他人的武器。否則,它對您自己、對他人、對社會都毫無益處。
所以,人的是非觀對自己非常重要,是指導自己行世的準則。對其他人則沒有那麼重要,他人應當有他人自己的是非觀。
您所認為“是”的,不一定對,您所認為“非”的,不一定錯。他人認為“是”的,也不一定是,他人認為“非”的,也不一定非。
勿以他人的是非觀約束自己,以免被他人干擾失去了自己的方向;也勿以自己的是非觀約束他人,以免超越了邊界干擾到別人。
然而,您一旦在自己這裡認定了是非對錯,就要去行動,在行動中會帶來結果。如果結果是和諧的,那就真的對了,如果結果是各方混戰、糾纏不休,那就錯了。
每個人都有責任、有義務為自己營造自己的和平世界。當您自己的世界和平了,您就不需要他人來維護您的世界和平。
從您的提問中,可以看到,您受困於一些比較困難的處境,在其中,您無法得到和平。這正說明了,您需要繼續深入去修身正己。修身正己不是讓自己變得毫無力量,而是讓自己更具智慧,知道與善相處,也知道在惡面前的中道的“無善無惡”的不妥協。看看王陽明與惡相處的遊刃有餘,以及對良知的啟發您就知道了。 最後,謝謝您的提問,非常好。
-
3 # 慧心書卷
面對是非時,少說多聽才能明白原委。
寡言是一種境界;包容是一種胸懷;淡泊是一種智慧;克己是一種修養。不妄評,不謠傳,以一顆柔軟之心,包容真相背後的苦衷,是一個人最好的良善;置身喧囂,人進我退才不會迷失自我。
不盲目,不盲從,能夠從冷視熱,從冗入閒,才可從容不迫,冷暖自持。
口,不能隨心,得有尺度;欲,不能隨性,得有節制。
塵世的喧囂,皆因人心;世間的浮躁,皆因人言。
當你認識到一件事情或一些事物不對時,因各種條件或自身能力所限,你不能阻止它或改變它,你可以保持沉默。但你千萬不能為了得到某種利益,而讚美它甚至助紂為虐!這是人的一種基本良知,也可以說是知行合一的一種基本體現。這是父母應該具備的,也應該是父母培養兒女的行為道德的基本要求。而要擁有這種基本良知,就要對事物多分析、多判斷,養成批判性思維。如果總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不聞不問,沒有基本的是非觀,則家庭教育的意義何在?
回覆列表
在中國,如果你事事都論對錯說,人人都將個誰是是非,那你的麻煩就開始了。你會發現沒有人願意跟你交談,人家會覺得你一根筋,不好相處,你的朋友對你越來越疏遠。甚至沒有朋友。 但是如果你處處都忍讓,別人有會得寸進尺!在中國,為人處世情商很重要。比如這幾年越來越火的影視明星黃渤,無論什麼場合面對所有人的刁難,處理的分寸把握的非常巧妙得體,情商堪稱一絕!
一句好聽的這叫客氣,難聽一點這就是華人的劣根性。為了讓別人不難堪而責怪自家孩子如果總是這樣一部分孩子會覺得自己一無是。不管什麼原因都覺得自己是錯的。而別人家孩子如果總是這樣家長也放縱不管的話,孩子可能覺得自己不管辦什麼事都是對的形成一種優越感。如果沒有什麼不妥的話完全可以就事論事。對雙方都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