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珍妮說
-
2 # 檸檬情感課堂
不知道各位家長髮現沒有,我們對孩子的教育態度有一個急轉彎似得拐點:18歲。
18歲前,我們要求孩子必須好好學習,這樣才能考上好學校;
18歲後,我們對他們的學習要求一下子就下降了,不好管也管不了;
18歲前,我們希望孩子做一個穿運動裝、完全不修飾的乖孩子;
18歲後,我們又覺得他們的打扮很幼稚,各方面都不太像樣。
而我們卻忽視了:孩子的成長是漸進式的,他們的要求和想法也是慢慢變化的,並不是18歲之前就是小孩子,一過18歲就成人了。
相信很多家長都發現了,孩子到了小學高年級或初中,突然跟變了個人似得,對穿著打扮變得講究起來。
他們會慢慢開始挑剔媽媽買的衣服不時尚,爸爸的審美太落後;
理髮時不願意再按父母的要求留個傻氣髮型,想要時下最流行的髮型;
會注意同學的穿著打扮,有的還會模仿自己喜歡的明星;
如果臉上冒出了青春痘,那真是天大的事,每天都要照幾十遍鏡子……
看到孩子的這些變化,好多父母不能理解,覺得孩子是愛臭美,變虛榮,擔心他們無心學習,迷戀外表。
但這樣的擔心真的有必要嗎?
黃磊妻子孫莉在微博上分享了女兒多多的照片,照片上,多多染了紫發,對著鏡頭淺淺微笑。
很多網友在誇讚多多好看的同時,還表示羨慕這樣的家庭氛圍——允許她13歲可以染髮。
孩子愛美是非常正常、自然地事情,我們本應該尊重孩子的天性,但很多父母卻壓制了。
受到舊觀念的影響,不少人對於愛美這件事是羞於說出口的。可一味的壓抑並不是個好事,你剝奪了孩子的美,也就剝奪了孩子的自信,這種影響可能是一生的。
董卿說:“我成功了,但我依然很自卑。”很多人都不理解,她那麼優秀,從小到大成績都那麼好,怎麼還自卑?
原因就在於她父母對她的教育態度:青春期的董卿不允許照鏡子,因為爸爸覺得照鏡子沒有意義——“你已經長成這樣了,照鏡子難道還能變得更好看嗎?”在女孩子最該天真爛漫的年紀裡面,董卿愛美、愛玩的一面從來都是被壓抑的。父親在她教育過程中極其嚴厲和苛刻。她就像一個輪子上的倉鼠,忙於滿足父親的各種期待,但是卻從來沒有走到過父親期待的終點。童年時期渴望得到父親認可的董卿,卻總是得不到父親認可,最終也變成了對自己不認可的人。
現在的董卿很早就已經原諒父親,達成了和原生家庭的和解,但是成熟並不能改變原生家庭帶來的痛苦。契科夫說:“人的一切都應該是美麗的:面貌、衣裳、心靈、思想。”
但我們時常把他們割裂開來,不自覺地表達給孩子,內在美才是重要的,而在意外表是膚淺的,甚至可恥的。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事實上孩子對穿衣打扮的關注是他探索“我是誰”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透過不斷嘗試模仿,最終尋找自己的獨特形像。
與此同時,還從和父母的衝突中,發現自己的力量,向父母宣示“我長大了”。
正如心理學家斯科特·派克所言:
真正愛孩子的父母都明白——愛孩子,就要尊重孩子。尊重他們的意願和感受,尊重他們做決定的權利。
父母的態度決定一切,孩子不應該是學習的機器,我們應該讓孩子多維度的感受生活。
如果你還有疑慮,那你可以幫孩子甄別什麼是真正的美:面貌、衣裳、心靈、思想。美,從不止於外貌,孩子愛美,也從來不是壞事。
希望你可以抱著一種包容的心態去理解和支援孩子,這才是他們最想要的,也是最有益的。
回覆列表
愛美是女孩的天性,很正常。人的第一印象,當然是外表,外表讓女孩更自信。女孩子,不但要外表美,還要有內涵。外表美,會隨著年齡的增長,會有變化,內涵永遠是自己的。所以女孩不但要注重外表,還要提升自己的內涵。讓自己從內到外,充滿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