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浮生半壺酒

    在這樣的家庭出來的孩子往往非常自卑,他們往往做事沒有主見,容易隨大流,在與他人發生衝突時,往往會委曲求全,不敢單獨做事,這種孩子往往來自工薪家庭,而他們的父母在生活中往往也是這種心態,因為窮,所以害怕惹事,怕承擔責任。

    在重大問題面前往往猶豫不決,因為他們輸不起,在重大抉擇面前他們會做出一個最可靠的選擇,他們追求的就是平平穩穩,這也導致他們很難有大的成就,這其實也是父母想在管理孩子方面少操一些心所採取的辦法,但是這對孩子的的成長有很大影響,容易使孩子在同齡人面前抬不起頭,別惹事,不攀比是好的,但總對孩子灌輸家裡很窮,總是不好的,雖然可能會教育出懂事的孩子,但害處也是很明顯的,我爸也常跟我說,咱家窮,錢省著點花,長大之後,我在與別人交流是總是很自卑,覺得自己土,總之應該適度。但還是可能出現其他情況,也有覺得自己家裡窮,立志改變現狀,變得自立自強,總之因人而異,因環境而異。

  • 2 # 俠義為懷蕭大王

    你用了“灌輸”這個詞,說明你並不認可父母關於“家裡窮,別惹事,不要跟別人攀比”這些教導,你或許對自己的現狀也不太滿意並把它歸結於父母的這些教導~

    我不知道你多大年紀,但是我感覺你應該還不夠成熟,你還沒學會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我無法告訴你你的不如意跟父母的這些教導有沒有關係,但是我可以告訴你沒接受這樣的教導的人或者不認可這種教導的人長大後是什麼樣子!

    小時候的我住在農村,隔壁發小的父母為人非常霸道豪橫,他們能為了一點小事夫妻齊上陣去人家裡罵個雞飛狗跳,我的發小如果在學校受到絲毫委屈,他們能跑到學校當眾把“欺負”他家孩子的小朋友打耳刮子打到住院,甚至老師都不敢管我的發小。

    發小的父母在村頭開了家小店,賣些日用品,油鹽米醋之類的雜貨,別人菜園子裡“青黃不接”的日子裡,他們家能頓頓吃上肉;就算是在學校裡,我的發小那也是家裡有錢的那類學生,穿的衣服比別人乾淨別人貴, 長的也比別人壯士,膽子也比別人大!

    就這樣,整個小學時間裡,我的發小都是一個惹事生非,吃不得一點虧,除了學習成績外他什麼事都不能比別人差的主…

    後來我家搬走了,我經常聽到他的訊息,什麼高中搞大女同學肚子被退學了啊,什麼他結婚成了家了(這也是後來我父母經常說我讀書沒用連個老婆也找不到拿來作比較的物件),再後來就沒有他的訊息了。

    前幾年我回老家祭祖,路上碰到他了,面相看上去很憔悴,一嘴黃牙叼著只煙見人就發,跟我聊了聊後他非要拉著我去他家新蓋的樓房喝酒。

    到他家一看,他老婆老實巴交一農村婦女正在院子裡洗衣服,一個胖乎乎的小子在一旁拍在小板凳上做作業…

    後來聽別人說,我發小高中畢業後接手了他老爸的雜貨店,因為嫌賺錢少,後來去城裡打工,搞了兩三年也沒個名堂又跑回村承包了地種水果養雞賺了些錢,找了個老實女人結了婚後再也沒出去過。

    所以你看,性格那麼“跳”的人不也沒多大出息嗎?

    所以這個人有沒有出息最關鍵的是什麼?

    有人說是知識,有人說是命,也有人說靠家裡富有…但是我沒聽說是靠性子張揚,愛惹事,愛攀比的!

    法制社會,人人都得低調,張牙舞爪的性格搞不好命都能丟了,還想活的比別人好?你以為是現實是古惑子世界麼…

  • 3 # 雅琴訓詁

    雅也認為:“窮養兒,富養女”,近年來被一度熱炒和斷章取義。遵循古人優秀的傳統自然是應該,但是在日新月異發展的今天,狹隘的理解和偏頗的執行,會無意中坑了自己的娃。那個從小被灌輸家裡窮,別惹事,不要和別人攀比的人,長大以後會出現很多問題:性格缺陷,自卑,缺乏安全感,格局狹小,缺乏自信Sunny開朗的氣質等。

    一、他們長大後都變成了這3個樣子:

    (一)、性格自卑,嚴重缺乏安全感

    窮養的孩子性格內向又膽小,甚至不敢與別的朋友交往,他們總是覺得自己在某方面不如人,長大後會在同齡人面前表現出拘束甚至覺得低人一等,不敢表現自己的光芒,自卑成了折磨他們一輩子的心結,安全感的嚴重缺乏甚至會讓他做出非同尋常之事。

    《人民的民義》這部劇相信大家都看過,裡面的一個人物:趙德漢,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窮養”的印象。他清楚的記得自己受賄的數目:兩億三千九百九十九萬五千四百元。按理說,趙德漢已位居處長級別,本來已經風光無限,榮華富貴享受不盡了,但仍然是”窮怕了“,表面上看是小時候家境貧寒缺乏安全感的後果,但其根本原因是孩童時期家長的引導讓他總是覺得自卑而 缺乏安全感!所以才會在金錢面前表現出非同常人的慾望,從而走向犯罪!

    有不少人說:“窮人會越窮,富人會越富”,窮人之所以窮下去,是因為他們的父母給孩子下了一個套,這個套叫“格局”。比如:A男為了節省2元錢花了兩小時走路到目的地,而B男將兩小時的節省到15分鐘,不惜花20元錢打的士,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去完成另外的事情,有更多時間和機會去接觸社會。

    另一方面越是有錢的人越是會精打細算,會估量每一分開銷的價值,並且把錢花在有投資回報的事情上,而有著貧窮意識的人會認為貴的東西不能買,浪費金錢,就只會去買一些廉價的商品,不懂辨別商品的真正價值,所以他們就會陷入買的東西質量都不高,廉價商品短期損壞,繼續又買廉價商品的死迴圈。

    (三)、沒有氣質的人

    孩子身上的氣質是從骨髓滲透出來的,是家庭環境教養的象徵,這種氣質是來源於孩子的自尊和自信,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他們更多的是追求物慾的滿足,他們沒有精力也沒有機會追求更高層次的東西。就如同香港一個住籠屋的窮人說:“我每天都會為了一天三頓的50港幣辛苦勞動,我們沒有任何的尊嚴和夢想可言。

    最近美國《今日心理學》雜誌也有文章表達了同樣的觀點----窮養孩子難翻身!孩子處在壓力下,對周圍的人和事也會變得敏感,不願意參加社交活動,這種心理壓力會阻礙智力發展,影響學習成績,最明顯的影響是抑制求知慾和探索世界。

    二、培養孩子,應該要這麼做!

    (一)、讓孩子經受得起挫折

    古話說:“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天將降大任於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溫室裡的花朵承受不了狂風暴雨的侵襲, 成長的道路不能太平坦,挫折不能是父母代他邁過,讓他自己去承受,在挫折中吸取教訓,鼓勵他樹立遠大的理想,自尊自強,要為他引路,而不是鋪路,要培養他的責任心,想要成功必須去承擔責任,認識到學習知識技能的重要性,不是父母要他學,而是他自己要學。

    日本教育孩子有句名言:除了Sunny和空氣是大自然的賜予,其他一切都要通過勞動獲得。許多 日本學生在課餘時間,都要去外邊參加勞動掙錢,大學生中勤工儉學的非常普遍,就連有錢人家的子弟也不例外。他們靠在飯店端盤子、洗碗、在商店售貨,在養老院照顧老人,做家庭教師等來掙自己的學費。

    臺灣富豪王永慶,對女兒的教育就是從節儉,懂得珍惜開始的。他供給孩子學費和生活費都是算得很精確的,總是給得剛剛好,不讓他們有一絲奢侈的機會。就連打電話都會說越洋電話很貴,就寫信,他女兒王雪紅說了一段話,父親特別強調凡事要追根究底,他在信裡會告訴女兒公司發生了什麼事情,他是如何追根究底,如何處理等,讓女兒學到了不少處理事情的方法。

    結語對於教育,我們不建議走極端,就如同道家一樣,平衡才是最好的教育之道:保證了孩子的物質生活,他們才不會貪婪;讓孩子們從小吃點苦,學會獨立自主,他們才懂得謙虛;讓孩子學音樂美術,孩子懂得了高雅和品味;讓孩子受挫折,他們會更加堅強;經常帶著孩子出去看世界,他們的視野會更加開闊!

    雅也認為:

  • 4 # 等一會兒dou

    1、被潛移默化家中窮會造成邏輯思維上看起來落伍,看起來低人一等,並且會更為的不自信,乃至將會會挑選依附於他人,挑選屈從,一生無所作為;

    2、此外一種狀況就是說潛移默化的這類觀念會奮發圖強勤奮,努力比他人多10倍的勤奮,由於自小就過窮日子的人都明白愛惜;

    3、也有一種狀況就是說,嗯使自身越來越非常的摳門,全都不捨得,包含對自身好都是不捨得;

    4、此外也有將會會越來越很比較敏感很老實巴交,喜愛的物品自身也害怕買,假如多花一點錢的話,又具一種羞恥感;

    5、還能造成自身不明白穿著打扮,不明白哄女孩子開心,見識也會較為小,此外也會缺乏安全感;

    6、那樣的狀況還會造成聽話,較早搞清楚社會發展的殘忍,對這世界有時很心寒;

    7、期盼有著自身的物品,可是有時卻會眼巴巴的看見機遇錯過了而害怕去爭得,關鍵就是說由於不自信,此外受了欺壓也沒辦法去還擊。

    總的來說,自小被家中潛移默化那樣觀念的人,會出現二種極端化狀況,一種是發憤圖強變成人上人,此外一種是愈發不自信,沒辦法在社會發展上立足於。

    筆者以為關鍵在父母要正確對待:

    第一,針對小孩所問家中或貧或富,作為父母的迴應都應是否認的

    英國少年兒童金融文化教育權威專家威里爾德斯塔華斯基強調:“即便你財產豐富,你也無須讓小孩認為她們能夠 要想哪些有哪些,或是到左鄰右里去吹捧。假如家裡錢緊,你也不可以讓小孩擔憂頭上沒瓦、碗裡沒食。”

    為了實現小孩對自身家庭經濟情況的求知慾,你能先對他說,大家歸屬於中等水平別人,比下有餘,比上不足。隨後來個小結:“人們有充足的錢買食材、衣服褲子和很多人們必須的物品。”

    不管這些是痛楚還是最該顯擺的狀況,很小、太單純性、正處於學習知識的成長過程的小朋友們全是確實不應當去承擔的。

    小朋友只必須瞭解媽媽爸爸愛她、每日都能夠吃飽飽的就充足了。而中小學生能夠 對他說為何之後才可以去飯店吃美味的,之後才買新衣服褲子就行。而針對校園內會探討國事的青少年兒童而言,你能對他說大量關鍵點,她們或許會對財務會計有創造力的念頭呢。

    第二,告知或是不告知都並不是關鍵,重要的是取決於如何去恰當地正確引導小孩

    如今是社會經濟,錢財與每一個人的生活密切相關,想讓思想開放的小朋友們徹底與錢財防護是壓根不太可能都不實際的事兒。

    反過來,更是這類不需有的忌諱造成了文化教育的真空泵,反而非常容易使不正確的、盲目跟風的金錢觀乘虛而入,攻佔小朋友們尚未完善的大腦。

    因而,在小孩子擁有了相應的認知水平後,不論家中的資金情況怎樣,請告訴孩子貧富不太重要的,最核心的是應當正確對待小孩子,要讓她們明白,什麼樣才算是她們人生道路中的最重要的,讓小孩子做到奮勇前進的驅動力,不把爸爸媽媽的付出的愛當作理所當然,這對她們之後的單獨衣食住行來講才算是件好的事情。

  • 5 # 不愛飆車的拓海

    訂閱

    社會現如今出現的最多的一種聲音“窮養兒,富養女”。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味的灌輸貧窮的教育,讓孩子從小就意識到貧窮,節省,努力。

    可是家長卻忽略了貧窮給孩子造成的自卑心態和未來人生可能性的限制,影響的是孩子的一生。

    貧窮教育,影響的是孩子的眼界,限制的是孩子的人生

    父母最可怕的教育是誤入自身錯誤的教育還不自知,在給孩子造成傷害的同時,還以愛的名義在灌輸。

    這是中國式父母教育最可怕的地方,明明是自身的教育影響了孩子的人生,還在責怪孩子不爭氣,不努力。

    聰聰出生在一個不算富裕,也不貧窮的家庭。但是聰聰的父母比較節約,因為父母那個年代從小生活的比較貧困,在生活漸漸好轉時,也不敢亂花錢,一直在給孩子強調要節省的觀念。

    孩子從小到大想要的玩具,零食,只要和學習無關的媽媽都不會同意,總是以家裡沒錢為理由,拒絕聰聰,並告訴聰聰自己家無法和其他人家相比。

    聰聰也非常能夠體諒父母,儘量不因為自己的事情亂花錢。即使自己有想要的東西,聰聰都不敢去觸控,更不願意和父母去說。

    聰聰自身比較喜歡美術,在上高中時聰聰就想選美術這個特長。但是學習美術要花費大量的費用。回家之後聰聰和媽媽提了一下,媽媽直接拒絕了,覺得是不誤正道,還亂花錢。

    聰聰也沒有辯解,理解媽媽節省錢,就直接放棄了自己的夢想,順理成章的上了一個普通的大學。

    畢業之後,進入了一家普通的公司,幹著普通的工作,拿著普通的薪水,按月交帳。

    媽媽本指望著孩子能夠給家庭帶來不一樣的可能,但是從兒子目前的表現來看,媽媽覺得太差,甚至還在不斷的批評兒子,覺得兒子平平無奇,不上進,卻從沒有反思過是否是自身給孩子帶來的影響。

    貧窮教育,限制的是孩子人生的可能性,不出20年差距立現

    父母一味地給孩子灌輸貧窮教育,無非就是為了讓孩子能夠在人生中努力奮鬥,拼搏。

    但是事與願違,越貧窮的孩子人生的可能性就越小,而且不出20年,這種現象會更加的明顯,直接顯現調出來。

    1、無法對家庭進行正確認知

    有些父母為了灌輸貧窮教育,這就欺騙孩子家裡的真實狀況,甚至一味的讓孩子接受貧窮的生活,即使孩子在長大之後知道自己家情況不差,但還會堅定不移的認為自己家窮,按照這種窮的方式繼續生活。

    2、限制孩子的未來的成長

    孩子從小就被家長如此“吝嗇”的長大,自卑是必然的。

    長大之後做事情也是畏手畏腳,只顧眼前的利益,不敢進行長遠的打算,總覺得沒有錢就沒有底氣,情商也比較低,所以很難成大事。

    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家長應該適度對待,正確引導

    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是過度的節約對孩子造成的傷害是家長無法想象的,對於節約這個話題,家長應該理性對待,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

    1、不隱瞞家庭的真實情況

    首先,堅決不去隱瞞家庭的真實情況,家庭無論是富還是貧窮,都應該讓孩子知道。欺騙孩子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方式。

    2、培養孩子正確的消費觀

    最重要的一點還是要培養孩子正確的消費觀,從小告訴孩子什麼是應該買的,什麼是不應該買的,適當的去約束孩子的一些消費觀,也可以讓孩子自己存錢,買一些自己想要的東西,在對待孩子上不能太過吝嗇。

    3、父母以身作則

    父母的以身作則也很重要,父母在日常行為中很明確的劃分需要的和不需要的,當父母自己做好之後,孩子自然也會以父母為榜樣,做得更好。

    過度節約並不是教育孩子的正確方式,反而會使孩子變得自卑,影響孩子未來的眼界和格局。一個好的教育一定是以人為中心。

    正確的培養孩子的消費觀,提高孩子的眼界,增強孩子的知識面,這樣孩子將來才可能會成為一個真正優秀的人。

  • 6 # 瓦倫木

    這樣的孩子都比較早熟,無論生活還是學習基本不用父母操心,俗稱別人家的孩子,然而世界往往是公平的,有得到就有失去;這樣得孩子往往會缺少一個美好的童年,談了兩任女朋友,聽她們講述自己的童年,突然發現自己的童年記憶已經消失在腦海中,那段大家公認的最美好的回憶早已從我的腦海總消失殆盡;過早の懂事,你無法像其餘的孩子一樣盡情的玩啥嬉戲,你會過分的注意別人的目光,你的每一步行動中都會考慮會不會對家庭帶來負擔,每一步都走的膽小甚微,進而導致自卑和敏感;即使在遊戲中,也很少能發自內心的歡樂,你的精神一直緊繃著,無法像其他人放的那麼開,思想負擔始終壓抑著你。

    其次,和父母的感情不會太好,基本沒有和父母撒過嬌;過早得懂事,理解家中得不易,不會輕易向父母開口討要,或許有些東西你開口了,父母雖然不情願還是會滿足你的,但通常情況下我們是不會開口的,因為我們懂事,不想給父母增加負擔;和父母的交流在不斷的減少,父母也不會主動找你交流,進而越來越見外,唯一的好處應該就是沒有青春期的叛逆,因為我們太見外了。

    最後,過早的接觸和理解社會,會更加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有很強的責任心,往往比較踏實,但性格優柔寡斷,做事不夠果斷。同時自卑和敏感會一直伴隨著他,能不能克服則要看個人心態,畢竟每個人都是不同的,但童年的缺失和父母感情的平淡化應該是共性的。

  • 7 # 檸檬姑娘愛追劇

    這就是我們要讀書的原因,不讀書毀的不僅是一代人,後世的人也會遭受磨難。

    一個前同事明明很優秀,但是很自卑,做事情畏畏縮縮,很悲觀,她害怕說錯話,她害怕別人生氣,她覺得自己有錯

    可是她有什麼錯?

    後來的一次對話中瞭解到她的家庭只有爸爸有工作,媽媽又是拎不清的性格。

    她最早的印象

    媽媽在她面前就是不要花錢,能吃就行了;你還年輕用什麼化妝品;你工資存起來,別亂花,錢要用到刀刃上;你借我點錢吧給你弟弟買房子;你看看你會不會說話,別人都不高興了,你就不能別說話;媽,我有事,你有什麼事,淨給我添亂;你好好學習,別和別人攀比;玩什麼,學習去,你看看人家的孩子,看看你……

    我真的很震驚,但是確實存在。

    她說很多次她想改變,她知道現在的工作對她來說很容易,但是有時看到別人的眼神,她就會胡思亂想,是不是自己做的不夠好,讓別人生氣了,她就會去道歉。久而久之大家都覺得她好說話,明裡暗裡說話帶刺的對待她,她還是老樣子,沒有改變,活在焦慮、苦惱中。

    我真的不知道她怎麼承受這麼多,還不爆發!

    後來

    她說爆發過一次,但是就好像自己打到棉花上,根本沒有人理她。

    親戚家的弟弟和她一起考研,他們共同的親戚給那個弟弟老早就找好了人,到考試的時候象徵性的打電話問了一下。後來她沒有考上,那個弟弟考上了。這家親戚就無處不在的炫耀,尤其在她面前說話更是肆無忌憚。

    本來同事沒有覺得考上研究生有什麼不一樣,但是誰受得了整天在你年前明裡暗裡擠兌你的。她就和她媽說了,她哭了,當時找工作很多的壓力,很痛苦。她媽笑了,你有沒有人家考的好,很正常,別人考上了你不讓人家說嗎?連這點容人之量都沒有?你以為我們都要聽你的啊?

    她說,那一刻他明白了,自己好像被拋棄了,只有靠自己,但是他的親人還會對他指指點點,他的父母也是不過問。

    再後來

    她以為她終於衝破牢籠,自由了,可是骨子裡的自我懷疑,自卑深深的困擾著她。

    現在

    她還是優先考慮親人,害怕給他們添麻煩,害怕他們的目光,害怕別人說她。在別人看來死氣沉沉。

    這就是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這個女孩可能一輩子都要在折磨中度過,明明很優秀,但是受到了精神毒瘤的折磨。

    願我們都能有拎得清的家人!有我們的自信!

    願我們都能夠像賀繁星那樣做一個明媚的女子。獨立、自信、勇敢追愛!

  • 8 # 才智寶貝學堂

    這樣的孩子變成什麼樣,很難說,有的孩子發憤圖強;有的孩子放棄自我,自甘墮落;有的孩子無能為力,安於現狀……

    無論這樣的孩子變成什麼樣,是更好還是更壞,這樣的孩子小時候都不會過得快樂。他會因為家裡窮而壓抑自己的慾望,他可能只是喜歡寫作,想買多幾本書讀讀;他可能很喜歡藝術,考慮到家庭情況,不敢把自己的夢想說出來……他不敢惹事,因為他怕他惹了事會讓家人難堪,所以面對同伴的嘲笑時,他可能會心裡憤怒,到最後還是算了。他不敢跟別人攀比,總覺得自己低人一等,不如別人,因而很多事情都不敢主動爭取,做事總會少了些理直氣壯。孩子對遇到的事情所做的反應決定了他的未來,有的孩子上進好強,會更加努力擺脫這樣的生活;有的孩子失望極了,放棄掙扎,向更低處走去;有的孩子接受現實,麻木前進……

    所以啊,如果可以,家長不要把這些灌輸給孩子。即使真的是經濟困難,也該教會孩子樂觀面對生活,自己沒有的東西,用手去爭取就好了,不必刻意地去灌輸,合理的需求值得被尊重,讓孩子活得自信點。

  • 9 # 荷塘月色lianer

    小時候家裡很清貧,不過那時大部分農村人都差不多。還記得偶爾會有異鄉人乞討到我們這兒,老媽都會舀一碗米倒進他(她)的袋子。印象裡,這種事似乎必須是這樣,大概父母的觀念裡,不到活不下去不會背井離鄉出去行乞,救命是天大的事,再難也得做。不過我們姐妹幾個,從小到大從來沒覺得家裡窮。反倒覺得自家挺了不起的,比如老爸是村裡少有的抓魚能手,我們家魚蝦幾乎沒斷過老媽的手藝很好會做各種好吃的,還會帶我們去縣城逛吃。爸媽從來不把他們的難處給我們說,都是他們自己商量後解決。只有一次,爸媽嚴肅地說要開個會,因為我和妹妹太小,所以會議由三人召開,爸媽和姐姐,姐姐也代表了我和妹妹。會議的主題是,家裡的錢如果蓋了新房子就不能供我們上學了,如果要上學就只能住破房子。讓姐姐代表我們小孩子發表意見,是蓋房子還是上學。我記得我那時生怕姐姐說錯了或者表達不清晰。只記得姐姐說,我們要上學。。。後來我們姐妹三個成為村裡唯一一個孩子們全部上學出去的家庭。成年後,深受父母影響,我們都很樂觀上進,勤勞努力的人至少能吃一口熱飯嘛。

  • 10 # 暖爸親子

    我的故事

    我印象最深刻的恐怕是上幼兒園的時候,我永遠不會忘記父親口裡說出的話:你在外面不要打架,你把別人打傷了,家裡沒錢賠不起。

    從那起,我從來沒有跟人打過架,儘管氣得要死,也忍氣吞聲,因為我會想起那句話,如果我把別人打傷了,我們家裡沒錢賠人家。

    學生時期成績不錯,內心似乎沒有受什麼影響,但到了社會,面對紛繁複雜的環境,才發現原來自己內心裡裝著另一個“慫”的自己。

    這種“慫”已經裝進了我的身體和血液,每當別人說我不好的時候,我都不知道該用什麼語言迴應別人,儘量能別惹事就別惹事。

    不敢跟女生表白、不敢上臺演講、不敢跟別人大聲吵架、不敢做自己喜歡的事、不敢追求自己的夢想,甚至認為最好的永遠不可能是我的。那時候的我沒有朋友,沒有社交,也沒有太多收入,像極了電影中的“慫”貨。

    後來,我有很多次想自殺,也是因為家裡總覺得我沒用,導致我心態崩得像一條狗,常常在午夜一個人躺在偏僻無人的廣場痛哭,哭得累了就唱唱苦情的歌:“我想要怒放的生命……”“夜空中最亮的星……”眼睛腫得不行,就回去用冷水衝自己的臉,第二天像沒事人一樣工作。

    可是我不甘心這樣,我發誓要改變自己。我嘗試著做我曾經不敢做的事,向女生表白、上臺演講、大聲跟人說話、做自己喜歡的事、堅持自己的夢想。也正因為如此,有一度和家裡人鬧得不愉快,因為我沒有按著他們的想法去生活。

    再後來,經歷了愛情、工作、創業、人際上的各種不順,負債的壓力、沒錢的苦惱、家人冷嘲熱諷地打擊等等,但這些不僅沒有摧毀我,反而讓我變得更加有毅力,也更加堅強,生活也在堅持中逐步得到了改善。我逐漸明白我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我可以做最好的自己。

    時至今日,我對父母沒有什麼可抱怨的,因為他們懂的有限,能力有限,他們能把我養大就已經是很不容易了,所以只希望他們健健康康、快快樂樂的。

    結語:

    每個人長大後的樣子都不一樣,這都取決於我們怎麼看這個世界。我們怎樣對這個世界,這個世界就會怎樣對我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描述夕陽很美的詩句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