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yuan6887
-
2 # 心理種子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是方方面面的,我不知道你具體指的是哪方面的影響。所以我拿自己為例簡單和你談談看法吧。
今天同事心血來潮想來我宿舍,我誠惶誠恐,因為早上走得急,地上有些頭髮;我的水壺外面有些斑點,房間有點小亂。
一進門,我就先說“我房間有點亂喔”。進門後趕緊把地掃了,把房間稍微整理一下,還先發制人問同事“為什麼我擦水壺,卻總擦不乾淨”。……
生活中類似這樣的事情有挺多的,可能人家說一些話,沒有批評否定的意思,可我內心就會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好像對方在嫌棄我,而事實上只是我多想了。
後來我看了一些書,有個觀點“如今我和其他人的關係,其實是我和媽媽關係的延伸版本。”意思就是說如果我和媽媽關係很融洽,那我和其他人的關係就融洽。
可我是在媽媽的批評否定中長大的,所以當別人稍微說我時,我潛意識裡把他當成媽媽了,而我還是當初那個小孩,這其實是一種投射心理。
那這種投射心理怎麼形成的呢?
我從小就是爸媽的左右手,承擔了很多很多家務活,農活甚至苦力活。
記得小學時,每天早上我都要拎五六個人的衣服去溪邊洗,洗完吃完飯才走去上學。
印象最深的是有次冬天,洗完衣服回家之後眼睛突發性失明瞭,眼前一片模糊,可能是手腳冰冷,又冷又餓凍的吧。
小時候那麼辛苦可能就是想討好媽媽,讓媽媽開心才這麼做。可是我做了那麼多,還是一直聽到媽媽對我的批評,衣服也洗不乾淨,地拖不乾淨,菜洗不乾淨……
我好像怎麼做都達不到媽媽的要求,媽媽永遠都可以雞蛋裡挑骨頭,久而久之,形成條件反射了,只要有人稍微說我,我就覺得是自己沒做好。
所以現在明明現在挺優秀的我自我感覺卻挺糟糕。其實這種不符合實際的自我認知根源於母親對我的負面評價。
不過後來意識到這點,我就有意思地去控制自己,讓自己不要投射那種批評否定的關係。
確實有些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影響,是很難改變甚至無法改變的。
但是我們可以追根溯源,多問問自己:
這種原生家庭的影響是什麼?
然後為什麼會形成這種影響?
影響的因素是否可以改變?
如果影響因素改變不了,我們是否可以接受?
若不能接受,我們可否改變自己?
如果改變,可以從那些方面去改變?
到頭來會發現改變別人最難,改變自己往往是最容易的!當自己慢慢變好,其實看到的世界也就變得美妙了!
回覆列表
沒有辦法改變就接受!
原生家庭是指父母的家庭,兒子或女兒並沒有組成新的家庭,這樣的家庭就是原生家庭。
我們許多小夥伴因為小時候受到一些不公平待遇,父母重男輕女啊,姐妹兄弟不和啊,我們遭遇原生家庭的“毒”後,我們依然要相信自己,可以修復內心你的傷疼。
只自己心態調整好,正視它,解決它,不讓它影響我們以後的生活,更相信自己,我們可以擁有更好的愛,因為我們值得被愛,所以我們可以做到自己多讀點書,調整自己,請教朋友分享你的故事,聽取別人的建議,請專業的心理輔導師解決你的問題。
很多人成年後,害怕男性,害怕中年婦女,害怕一些東西,其實,根源就在於,童年時受到了家庭的傷害。沒有得到過愛,那就用愛去填補,沒有得到過平等和自由,那就給到充分的自由空間和理解。
從小我有個好朋友,從小到大都沒有新衣服穿,她每年過年最期盼的就是過年了,麻麻給買身新衣服。但是,每次都沒有成功。
後來我這位朋友從拿工資起,就特別喜歡買衣服,但是買了,過幾天又不想穿了,她說自己是內心缺失了
我可能買買買只是為了平復自己的心思。。
那些童年歲月,造成的膽怯、患得患失、暴戾……我們在成長過程中,請善待自己,用愛的力量和能力,用力去過好往後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