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分享家小屋

    這個問題很大,所以我簡單回答。

    儒家是入世的思想;

    道家是出世的思想;

    儒家的核心思想為“仁”;

    道家的核心思想為“無為”。

  • 2 # 鐘鳴谷應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音讀:dān),一字或曰諡伯陽。華夏族,出生於周朝春秋時期陳國苦縣,約出生於公元前571年,逝世於公元前471年。 老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被唐朝帝王追認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今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其作品的核心精華是樸素的辯證法,主張無為而治。 20世紀80年代,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譯成外國文字出版發行量最大的是《聖經》,其次就是《道德經》。 老子思想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是全球文字出版發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老子與後世的莊子並稱老莊。 老子譽有東方三大聖人之首,美國《紐約時報》評為世界古今十大作家之首。孔子曾數次向老子問禮、求道。自古有“老子天下第一”之稱。

    莊子,姓莊,名周,字子休(亦說子沐),宋國蒙人,先祖是宋國君主宋戴公。他是東周戰國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創立了華夏重要的哲學學派莊學,是繼老子之後,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在老子哲學中既是不同層次體道者所追求之理想境界,又是大道落實在人世間之體現。

    莊子所言之聖人多是指得道之人在精神層次上對大道的體悟境界,彰顯為以“自然”之態,行“無為”之道,以達“逍遙”之 境。老子之聖人觀開闢了先秦道家極富特色的關於宇宙、治國、人生等方面之諸多理念; 莊子則在承繼老子聖人觀之上,把先秦道家聖人觀拓展的更為宏闊、超拔,為人的生存狀態開創出一個全新的視野。

    當時社會周公德治體系逐漸衰落,老子感到德治體系已經不能獨立支撐穩定的社會秩序,只有高舉道的大旗來挽救主流社會的德的大旗。只有修道才能使人心脫胎換骨,使野蠻人成為文明人。在老子看來,不修道的人最後都會走向野蠻人,或者說不修道的人都是野蠻人,只有修道者才是文明人。老子稱為聖人、大丈夫,莊子稱為全德之人、真人、至人。

    莊子闡述了“齊萬物等生死”的思想,說“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齊一”,這是心靈對感覺器官的超越。凡夫是感覺器官的代言人,莊子是心靈的代言人。凡夫的思維方式完全由感覺器官控制的,只有莊子的思維方式才是心靈的思維方式。凡夫被稱為凡夫,正是不懂感覺器官與心靈的區別。老子和莊子都深感語言的貧乏,無法表達對道的證悟,二位大宗師都追求不言之教,無聲之聲,就是要超越語言,超越音聲,超越一切表象。所以老子和莊子都是修道運動的大宗師,相同大於不同。要說不同,就是莊子用很多精彩絕倫的故事演繹了老子的道,使人有更深的體驗。道不是呆板的,而是極其富有想象力的,道是心靈的再現。老子和莊子都感嘆世人不認識自己的心,所以人生不如意。虛雲老和尚說:“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與二位大宗師所說無二。馬祖道一說:“凡夫見色不見心,菩薩見色又見心。借色顯心,借心顯色”。莊子更講心的作用,心是自由的,所以生死困惑都是心迷造成的。莊子希望世人面對生老病死不要絕望,心是自由的,不是絕望的。如果你絕望了,是你把心用錯了。莊子說:“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所以善吾死也。”(大宗師)。哀樂之心是人生的大悲,莊子說:“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聖人的心不能被哀樂的情感所左右,這是修道的主要收穫之一。可惜《莊子》中夾雜了一些狂放的思想,不是莊子的本意,是後學的私意,如能辨別出來,則《莊子》是對老子《道德經》的極好註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9歲的菲尼克斯戴帽閃耀聯盟杯,本菲卡4:2完勝法蘭克福,他會成為下一位足壇巨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