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高挺真

    《紅樓夢》為什麼特地列出四個別名?因為作者在《凡例》裡透過甄士隱、賈雨村的諧音告訴我們:真事隱於假語之中。這四個別名就是進一步闡釋這個設定的。什麼意思呢?概括地說便是:《紅樓夢》是一真(暗)一假(明)兩部書,假的是《情僧錄》,就是我們看到的文字的正面,真的是《石頭記》,是我們不能直接看到的故事。那麼怎樣從假語看到真事呢?作者又告訴我們,《風月寶鑑》就是一把總鑰匙,或者叫解讀總密碼,作者生怕讀者誤解,又特地在書中設定了一個情節,具體而明確的告訴我們,這個總密碼就是“看反面"。這三個字比較抽象,於是,作者又在書中具體列舉了正與反的內容,即虛與實,陽與陰,有與無,內與外,假與真,遠與近等。為了防止讀者鬍子眉毛一起抓,或者無從下手,作者又告訴了我們總抓手,這就是巜金陵十二釵》。

    《紅樓夢》的假語版,或者叫顯文字,是小說,是文學作品,這是客觀存在。所以,從這個層面解讀的人和文章不僅沒錯,而且有功。因為這個文字真實地擺在我們面前,誰也抹殺不了。

    爭論出在對隱文字真事的解讀。由於解讀者所站的角度、所持的觀點、所具備的資質等方面的差別,因而得出的結論也就產生的差別,甚至大相徑庭。這是很正常的,不能輕易地互相否定,特別是不能將對方全盤否定,因為大部分解讀都有其合理的成分,區別只在於多與少而已。

    現在回到正題。我認為揭開《紅樓夢》的迷底已為期不遠了,很可能就在十年之內。但有一個前提,這就是學風清正,具體一點說就是認理不認人。不管這個解讀者多麼籍籍無名,也不管他多麼聲名顯赫,其觀點對就是對,錯就是錯。如果看到與自己不同的人或觀點就必欲除之而後快,那麼,布魯諾的悲劇就一定會在中國紅學界重演,巜紅樓夢》的迷底也就永無揭開之日。

  • 2 # 老龔166916589

    紅樓

    。。第一回,作著就明確告許讀者。借用甄士蔭,賈雨春,射明紅樓小說的覌點:真事全部隱去,所說的都是‘假語襯言’。

    。。‘假到真時真亦假’。這句話是紅

    樓全書的靈魂,讀者應該抓住其靈魂來認識紅樓夢,分析紅樓夢

    。。由上所述紅樓是造意,杜撰的,或許也有可能作者根據自身經歷的背景作為紅樓寫作的題材。

  • 3 # 晨星璀璨1

    作品解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紅樓夢是一部小說,也是一部公認的偉大文學作品,長久以來形成了專門的“紅學”,可以說研究成果不可謂不豐富,可學術研究和群眾普遍認知還存在差距,大家公認的成果和所謂解讀不多,甚至很多人認為還存在謎團未解,這是很正常的。

  • 4 # 蔣新國

    眾所周知,小說都是虛構的故事;雖然虛構但也離不開現實原型的基礎。因此,《紅樓夢》的“真事隱”“假語存”,也完全符合這一創作規律。

    可奇怪的是,既然合情合理我們為何非得揪住“甄士隱”和“賈雨村”不放?一定要揭開故事的真面紗,刨根問底去揣摩故事的假與真呢?即便你去研究揣摩,又有幾份把握能得出事實,得出了對《紅樓夢》本身又有多大意義?

    《紅樓夢》之所以偉大,並不是因其故事本身,而是因其文化蘊含豐富,博大精深,思想性,藝術性都達到了創作巔峰。而我們的一些紅學研究者,愛好者,對此確視若罔聞。該研究的不研究,偏要喧賓奪主熱衷一些無關的雞毛蒜皮:用計算機“研究”出《紅樓夢》裡出現頻率最多的字,用所謂“文獻資料”論證賈寶玉的原型是誰……

    這和前些年的《楓橋夜泊》之爭一樣。不去研究詩歌的意境,不去研究詩歌的寫作章法,偏偏“考證”出“月落烏啼霜滿天”的“烏啼”,不是烏鴉啼鳴而是一座烏啼山。幸虧所說無憑,否則“月落”,“烏啼”,如此傳神的詩境就變成了一句無味的大白話“月亮落進烏啼山啦”……

    紅學值得研究,但研究者不能跑題。如果非要南轅北轍,對小說的文化精髓,藝術精髓,思想精髓置之不理而偏去旁逸斜出,那隻能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紅樓夢》是水,研究者是舟。水可載舟,亦可覆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感覺現在很難有那種很純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