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上官聽海之

    個人認為,信仰就是最重要的思想追求、最主要的精神嚮往。

    一個國家、民族、團體(組織),以及作為個體的人,都需要信仰的支撐和引領。信仰,如礦藏、如車站、如明燈、如高山……需要我們辨識認定,需要我們揹負攜行,需要我們跋涉攀登。無論是國家精神、民族宗義、人生理想,宗教信仰,有時看,這些信仰更像是活著的根本理由:為什麼活著,活著為什麼。於此,我認為對於信仰,我們有必要搞清三個問題:

    什麼是信仰?

    ——這一問題看似抽象,其實依然以各種具象散落在我們生活的時時處處,散落在我們的身邊。我所說的,信仰是思想追求和精神嚮往,就是指信仰是為生活定向打造的前方、目標,和理想、希望相近,但信仰更本質,也就是說,更貼切人作為思想動物的價值取向和動力牽引。信仰是人的最重要的思想基礎和精神支柱,我們具備什麼樣的信仰,決定我們的人生意義、生命價值、生活層次。是的,信仰就是我們賴以生存、並知道自己為什麼活著的主要依據和重要理由。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信仰?

    ——設定自己追求目標,是一個系統而又莊重的事情。我們需要在“人之初”就有基本的人生追求意向,並堅持在後天逐漸更新、升級、完善。信仰不是普通的目標追求,也不能等同於低層次的理想奮鬥。因此,我們需要審視:內視素養,外觀格形。避免單一純粹為一己之私、個人之利而“企劃”。信仰於國家民族,是長期滋養推樹的。於家庭個人,是修養備承的。具備一定格局、層次、價值,個人信仰就需要與國家命運、民族發展聯結起來,對應自己的內涵修養、價值取向、悲喜好惡,從而確立相對牢靠、持久的信仰之路。

    為了這個信仰需要做什麼?

    ——生活本身,就是學習歷練。我們的信仰不是空洞無物的,更不是空中樓閣。在這裡,信仰就如同搭建房屋,選什麼樣的地基、需要什麼樣式、如何搭建構造,都是應該考慮的。否則,信仰就是沒有血肉靈魂的無意義的擺設。個人看,樹立並能為了信仰矢志不渝、鍥而不捨、風雨無阻、不斷追求,就是生命意義所在。這一過程中,不斷攝取知識、不斷矯正偏差、不斷激勵前行、不斷完善豐富,就是“不虛度年華”,就是珍重生命。

  • 2 # 浮華背後4887

    信仰,中華民族自古有之,即是民族傳統文化道德思想傳承下的忠孝仁義禮智信,融合所有宗教信仰,各民族信仰最終凝聚凝結而成中華民族精神靈魂信仰!

    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歷史程序中歷經磨難浩劫,雖世風變幻但我們的民族文化底蘊未變,民族精神從未改變。

    新中國成立之後,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成為華人民唯一精神信仰,靈魂支柱。

    百廢待興的中華大地,積貧積弱的華人民雖生活艱辛但卻意志堅定,內心踏實精神飽滿,因為那時的社會道德體系健康無汙染,整體思想意識形態單純,共產主義幸福生活的偉大目標是全體華人民為之無私奉獻,奮鬥的共同目標。

    華人民信仰的改變,多元化呈現,是在改革開放以後。

    祖國改革開放以來隨著西方文化的湧入並迅速普及,先進科學技術的全面學習應用,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高度融合,中國經濟得以騰飛,綜合國力得以提升飛躍。

    身處盛世之下極度繁華誘惑之中,華人民於自由的社會生活環境中思想理念逐漸複雜不再單純,慾望釋放與索取逐漸變的貪婪無度,直至當下的慾壑難填之地。

    浮躁膚淺不堪的社會思想道德意識形態,因慾望的無限放大而忽略了信仰的存在,忽略了信仰的力量,導致社會整體精神靈魂信仰的模糊不清。

    精神信仰靈魂支柱是任何一個民族,國家,社會發展進步必須具備的要素,是任何一種法律法規建立的基礎。

    於大眾百姓而言,每個人的言談舉止思維理念行為準則即是精神靈魂信仰的體現,或這種或那種,或輕或重或模糊不清或清晰堅定,芸芸眾生精神靈魂皆在信仰的指引當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長安十二時辰》中,為什麼稱皇上為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