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朝居士

    因為在唐朝,稱呼皇帝,有稱呼聖人的。

    比如唐玄宗、安祿山、史思明等人,都曾被稱為“聖人”。

    《資治通鑑·唐玄宗天寶十四載》:“祿山踞床微起,亦不拜,曰:‘聖人安隱.’

    唐朝稱呼聖人,大約從唐高宗開始,高宗和武則天二聖臨朝

    而最開始,聖人就是指君主、帝王。

    無論是老子的道德經,還是韓非子這本書,裡面的聖人,都是指的國君,帝王,

    《韓非子*楊權》事在四方,要在中央。聖人執要,四方來效。

    《韓非子·五蠹》是以聖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韓非子·外儲說右下》:“是以聖人不親細民,明主不躬小事。”

    《禮記·大傳》:“聖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不亂。是以聖人之治也,

    聖人其他還有指孔子和道德高尚的人。

  • 2 # 哈密瓜談歷史

    在古代,對皇帝的稱謂不是一成不變。

    陛下、聖人、大家、官家、皇上、至尊、萬歲、主子、貴人等都曾經在一段時期是皇帝的代稱。

    陛,宮殿臺階也。陛下者,站在臺階下的天子近臣。東漢蔡邕的《獨斷》裡解釋說:“謂之陛下者,群臣與天子言,不敢指斥天子,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達尊之意也。”

    最終,陛下慢慢成了唐宋以前皇帝的代稱。

    其實在唐代,皇帝的稱謂有大家、聖人等。

    大家,是皇帝近臣對皇帝的稱呼。據東漢蔡邕著《獨斷》曰:“天子自謂曰行在所……親近侍從官稱曰‘大家’。

    聖人,最早記載於《易經》裡(《易·說卦》: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嚮明而治),是君王的意思。

    在唐代聖人是專門給皇帝的稱謂。這也和道教有一定的關係,畢竟李淵認了李耳做祖宗嘛!

    到了五代至宋,皇帝的稱謂是官家。

    到了清朝,大臣們在皇帝面前都只有跪著的份了,所以一個是主子另一個是奴才。

  • 3 # 星火辰

    超凡而入聖,這是治國、平天下之人的終極追求,稱呼皇帝為聖人,這一點也不奇怪。歷史上,安祿山就曾這樣稱呼唐玄宗,史朝義也這樣稱呼他那自立為皇帝的老爹史思明。

    一、長安十二時辰中的皇帝其原型就是唐玄宗,對他的稱謂多種多樣,有的是後來才有的,有的是他在世時就有的

    大家所熟知的唐玄宗的稱謂,大概是唐玄宗、唐明皇、李隆基幾個。這幾個稱謂在唐玄宗還在世時或者沒有,或者別人根本就不敢這樣稱呼。李隆基做為唐玄宗名字,當時沒人敢於直呼,而玄宗是他的廟號,明皇是他的諡號,都是他死後才有的。

    唐玄宗還有個小名叫阿瞞,和曹操一樣的小名,當時也沒人敢叫。當時的人大概只能叫他大家、陛下、聖上、聖人之類的,他還有很多尊號,最出名的大概是開元天寶皇帝。

    安祿山造反前,曾經坐在胡床上見唐玄宗的使者,問道:“聖人安否?”這個聖人就是說玄宗。

    玄宗自己不但想當儒家的聖人,更想當道家的仙人,若玄宗繼續執政下去,多半還會多出其他一些稱謂來。

    二、後來的叛軍也學會這一套,稱呼他們的皇帝為聖人

    譬如史朝義,見著他爹史思明的面,或許會稱呼為父皇之類的,但在別人面前都稱呼他老爹為聖人。史思明被史朝義的將領們給捉住了,史朝義驚問手下的將領們:“沒有驚嚇到聖人吧?”這種記載是很明確的。

    三、孔孟一類的聖人,其實最終還是要靠現實政治的認可,皇帝搶了聖人的名號,其實不足為怪

    譬如直到五代十國末期,後周太祖郭威要去參拜孔子,他手下的大臣們還說:“孔子是人臣,不值得帝王去參拜。”郭威說:“孔子是萬世帝王師,當然應該參拜。”這才讓道德上的聖人真正高大起來。由此可見,孔孟一類聖人的名號實際都是帝王給予的,帝王佔據聖人的名號實在太正常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豬出現咳喘症狀是怎麼回事?有沒有好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