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們東北一直叫姥姥,但我知道南方叫外婆,我只把這當成一種稱呼而已,不可能把“姥姥”修訂為普通話以後上海人就不叫外婆了吧,每個地方有不同的叫法理所當然,沒想到竟引得上海人這麼大的反應,對此你怎麼看?還有其他地方的人也反對嗎? 有媒體報道稱,上海小學二年級的語文課文第24課《打碗碗花》(李天芳著散文),原文中的“外婆”全部被改成了“姥姥”。有網友曬出女兒7年前的課本,那時候還是“外婆”,並未做改動。
9
回覆列表
  • 1 # 熊林

    真不知道是誰修改的,文化水平這麼高?真是磚家啊!磚家!

    這種磚家要是在多幾個今後還得了?

    “外婆”才是真正的普通話語詞彙,而“姥姥”才是屬於方言!

    “姥姥”一次在全國範圍內只有少部分地方才會用到,而外婆在全國都應該是毫無爭議的詞語,姥姥是北方一定範圍內的方言。

    上海這一次明顯是鬧了一個大烏龍,但是這樣的烏龍不得不引起我們的警惕!

    如今的教科書成了教育部門和少數專家“一小撮人”的意見,這一次可能就是某個專家剛好是北方人..於是就把外婆修改成了姥姥。

    專家不專,修訂出來的課本便是“誤人子弟”,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然要求改進教科書修訂工作,增加公開和透明度!

  • 2 # hansg

    還是中文嗎?咱們還是華人嗎?需要研究翻譯用詞嗎??“漢城”還是“首爾”?教科書居然連方言與官方書面語都分不清了?

    這麼小學的問題,外婆和姥姥都是方言,官方書面語是外祖母!教科書居然出如此低階錯誤!

    如果是引用原文,請忠實原作,如果是改編改寫,請注意方言語境,請分清生活用語與官方規範用語。

    也許教育部門是根據散文作品改寫的面向小學生的課文,但是其面對輿論的解釋是錯誤的,這不是方言與標準普通話的問題,而是方言語境的問題。

  • 3 # 走過路過邂逅過

    教科書把“姥姥”修訂為普通話語彙,對此你怎麼看?

    教科書把姥姥修訂為普通話語彙,嚴格講,是正確的。這是由普通話的定義決定的:以北京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

    外婆,南方多說。

    姥姥,北方多說。

    既然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將姥姥定為普通話語彙,是對的。

    當然,外婆和姥姥,並行多年,應該共存,可同時收入普通話。北方人寫的書,可以“拉大鋸,扯大鋸,姥姥家唱大戲,叫閨女,叫女婿,小外甥兒你也去”。南方人寫的書,可以“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可以“那是外婆拄著杖,將我手輕輕挽。”

    至於改教科書的做法,如果有原作者,不建議改,起碼應徵求原作者的意見,原作者應該有相應的著作權的。這正如將老舍的京味作品,全部改為普通話,就沒了味道了。

    語彙是發展的,不是固定的。寫論文搞學問,要嚴謹,先固定再納新;世俗民間用語,要輕鬆,先約定俗成再固定。

  • 4 # 陳景軍律師

    總覺得現在有些事情有點可笑。好好的文章,多少年的傳承,為什麼要改?這樣顯得有水平嗎?剛才看到訊息說,又要把“姥姥”改回“外婆”。

    至於用哪個詞好,個人真的沒有多少看法,總之是尊重歷史,尊重原著。不僅此事,無論何事都不能想當然,不能拍腦袋。不是過家家,不是鬧著玩兒。

    不是有首歌嗎!《外婆的澎湖灣》,不是很溫馨嗎?不是朗朗上口、愛意滿滿嗎?要改成《姥姥的澎湖灣》,試試,看看大家有什麼看法!看看大眾有什麼看法!

  • 5 # 陳思進

    注意到這問題在網上已經熱“撕”了幾天了,我就不湊熱鬧了,就只談一下“外婆”這個稱呼吧。

    我就是外婆帶大的(請參閱《我的外公外婆——清明追憶》: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f1fe090102wh91.html),從小就感覺“外婆”這個詞兒不親,為何要“外”呢?所以,我叫外婆時,刻意不發“外”,就叫“婆……”(拉長音)。

    其實,很多南方人也並不都稱“外婆”的,如稱“好婆 ”、“阿孃”,以及其他各種稱呼;還有很多人不願稱外婆,如我太太就稱她外婆為“奶奶”……

    從歷史來看,外婆這一說法顯然源自古代所謂“外戚”的說法,而外戚是相對於皇權血統而言的。也就是說相對於父系血統而言,母系則屬於外人。所以外婆的叫法實際上是封建血親所造成的。

    但由於歷史的原因,一時難以改過來。不過,我認為,改過來未嘗不可。不明白為何這話題這幾日在網路上熱撕,甚至形成了普通語與方言之爭了,有必要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的女生整天朋友圈曬圖,吃的用的玩的,又沒工作,蹭吃蹭喝是什麼心態?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