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有沉默和溫柔

    英不英雄先不說,至少荊軻算條漢子。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刺殺皇帝這種事,無論成功否,當事人肯定是回不來的。

    歷史大勢,功過是非,那都是從後來者角度看的。作為當事人荊軻無論是真的為了他的國家燕國,還是別的什麼目的,他都是個勇者。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 2 # 遊戲怪蜀黍

    陶淵明曾寫過一首詩詠荊軻,讚揚其俠士精神,而司馬光對荊軻的評價則認為他太愚蠢。荊軻只有這麼一位,各人有各人的看法

  • 3 # 秦人談歷史

    “荊軻刺秦王”的故事我們都早已瞭然於心,但是對於荊軻的評價卻始終各執一詞。有人稱讚荊軻是英雄,為了國家捨生取義,有人直言批判荊軻是逆歷史潮流的莽夫,兩種極端的評價, 都是每個人對於歷史不同解讀的體現,所以未有什麼絕對的正確和錯誤,這也正是歷史帶給我們每個人不同思考的魅力。

    秦始皇

    數千年來,荊軻在大多數人眼裡都是英雄,一直將其視為俠義的化身,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刺客,雖然失敗,但是仍然受到很大的推崇。而對荊軻持批評態度的始終只是少數,但是真理卻並非永遠掌握在多數人的手中,今天小編就用三件事,告訴大家荊軻並不是英雄,他在只是一個被利用的莽夫而已。

    荊軻

    第一個 秦國統一天下,是大勢所趨

    秦國到秦始皇繼位時,經過六代先烈勵精圖治,早已經是七國中的翹楚,沒有一個國家有實力和秦抗衡,就算其餘六國合縱,也很難長久抵抗秦國的攻勢,而燕國在春秋戰國六百多年的歷史中,一直都是一個弱小的邊塞小國,所以秦國統一天下,早已經是大勢所趨,而燕國的做法根本就是膀臂擋車。

    荊軻

    就算刺殺成功,一個君主的生死對秦國影響不會太大,秦國從商鞅變法開始,國內法律法規完善。所以很難出現全國大亂的情況,而荊軻刺殺之事不管成敗,都會將燕國陷入萬劫不復之地。燕國太子丹年輕氣盛根本沒有考慮到後果,而荊軻此舉也正是莽夫所為。

    第二個 連年征戰,百姓需要統一

    從春秋以來,連年征戰,六百多年的烽火時代中,百姓流離失所,朝不保夕。各國之間交戰,每場戰爭下來死者十有七八,家家戶戶都有人死在了戰場上,這個時代也正是中國所有老百姓最為暗無天日的時代,百姓需要停止戰亂,渴望統一沒有戰爭的時代。

    嬴政

    而有實力能結束這樣亂世的國家,在七國之中只有秦國,荊軻刺殺秦王,看似是為了國家和百姓的利益著想,但是這確實狹隘自私的做法,他心中只有自己的小國,沒有為全天下著想,沒有考慮全天下百姓的處境。如果嬴政死了,那麼燕國面臨的局面肯定只會比現在更糟糕,各國百姓將永無寧日。

    第三個 棄家人和朋友性命於不顧

    荊軻面臨了兩個選擇,國與家,而他選擇了國,這也讓他放棄了自己的家。這種做法有人覺得是大公無私,但是荊軻的家人和朋友又有什麼罪,他們在荊軻刺秦後全都被殺殆盡,難道因為一個國家要滅亡了,就可以隨便獻出一家的性命去交換。首先對於每個人生命都是對等的,不能說死一個救一百個就是對的,因為這對死的那個人根本不公平。

    荊軻

    荊軻棄自己性命於不顧是他的自由,但是他沒有理由搭上自己家人和朋友的性命,因為別人的性命都是無辜的,就算被牽連進去。也都是荊軻刺秦所導致的,所以他這種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精神,更是一種自私不值得提倡的做法。

    由上三點,小編認為荊軻刺秦王實屬莽夫之舉,即對不起全天下的百姓,又對不起自己的親朋好友,而他只是在太子丹的忽悠下為了國家一怒衝冠,做出了這樣的舉動,他們最後也都為自己的做法付出了代價,如果歷史可以重演,我希望荊軻不要刺秦王,因為於任何人都不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同事因為業務上的二十塊錢拉黑你,你會怎麼想,並且這個獎勵錢當時已經取消了,他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