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思並快樂著
-
2 # 高校人才真經
35歲評上副教授,併成為碩士研究生導師,這在20年前可能還算是優秀的表現,但放在現在,特別是放在985、211高校裡,恐怕只能算得上及格水平。為什麼這麼說呢?大家都知道很多高校在實行常任軌制度,博士生畢業進入高校後先簽訂3-5年的聘用合同,要求評上副教授後才能繼續聘用或者轉為正式教職。一般博士畢業也就30左右,那麼35歲,就是新教師面臨人生考驗的時候了,要麼成為副教授,要麼就走人。這就是非升即走。所以說,35歲前副教授,對於大多數進入常任軌的新教師來說,只是一個必須滿足的條件,談不上什麼優秀。
從另外一個方面來看,在不少高校裡,對正式編制教師來說,副教授成最低配置了。有人就問,這樣下去,豈不是大學裡全都是副教授教授了?會不會出現這種情況這一天我不敢說,但現在的趨勢正是如此。十年前,高校剛推行崗位設定與聘用制度時,高校定的崗位比例是高階職稱不能超過50%,大概就是教授15%,副教授35%,但現在,985、211高校中,高階職稱教師的比例最高能達到80%多。隨著常任軌制度的深入推行,講師這個職稱恐怕只存在於基礎課程教師群體裡了。
至於碩士研究生導師,那就更容易了。很多高校為了加快青年教師的培養,會給優秀青年教師配備研究生,碩導的聘用條件並不高。比如博士學歷,有一項國家自然基金,有幾篇高水平論文,就有資格參加碩導遴選。而遴選上之後,最多等1-2年,就可以分配到研究生名額,成為一名真正的碩導了。如果你現在去985、211高校去轉一圈,就會發現,30歲左右的碩導多的是。
現在高校教師以及各類人才都開始年輕化了,別說35歲的副教授碩導了,28歲的教授博導也能數出好幾個來。這一方面當然是一件好事,說明高校教師的起點都更高了。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一件壞事,一旦一個人年輕的時候沒有及時取得成績,這輩子的學術高度可能就上不去了,像屠呦呦那樣,堅持到80多歲還取得世界矚目的成績,恐怕就不太容易出現了。也有不少人40歲前就評上教授,後面就失去動力,變得很平庸。
總得來說,35歲副教授也還值當年,繼續努力,前面道路還很寬,也還很長,學術之路需要一生來走,切不可急功近利。
回覆列表
我是32歲上的副教授,33歲兼碩士生導師。
說一下我的職稱晉升時間線:2000年,碩士畢業,25歲,就職天津某大學。2002年,27歲,上了講師職稱,同年考取博士。2006年,31歲,博士畢業,就職現在的單位。32歲,2007年,距離評講師5年,正常申報副教授職稱。2013年,距離評副教授6年,順利晉升教授職稱。
我們學院50多位老師,有4名老師都是在最遲38歲就完成了教授晉升目標。有很多老師都是在40-50之間才上副教授教授。
就這個時間線而言,在每個職稱點上幾乎都沒有耽誤。從年齡上來說,我們學院上副教授最年輕的是30歲,我們學校上教授最年輕的是35歲。
30歲上高階職稱是什麼水平?以科研成果而論,必須專案、論文和著作要足夠“硬核”。我記得我上教授的時候,是拿了20多篇CSSCI刊和一本專著,兩個專案:國家社科專案和省部級專案去評的。當然,在教學上也需要沒有硬傷,生評教要優秀。我們學校35歲上教授的只會比這多不會比這少。
不過平心而論,現在隨著大學入職門檻不斷提高,博士學歷起步,意味著評職稱的時間段會被嚴重拖後。
一般來說,從本科到碩士到博士,不耽擱的話,28歲可唸完博士。博士畢業後,兩年後可直接升講師。從講師到副教授,規定為5年間隔期。
這意味著正常晉升的話,上副教授也得35歲了,教授則會被拖到40歲。
所以,35歲上副教授兼碩士生導師,這在目前來看是屬於正常晉升。只要個體足夠努力,相當一部分人都能達到。
以上,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