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1羽澤

    秋節起源於古代對月的崇拜,歷史悠久。“中秋”一詞最早記載於《周禮》,因中國古時的歷法,農曆8月15日正好是一年的秋季,而且是八月中旬,故稱為“中秋”。

    月餅

    中秋節的傳統食品是月餅,月餅圓圓的,象徵團圓。每當風清月朗、桂香沁人之際,家家嘗月餅、賞月亮,喜慶團圓,別具風味。

    據說這個習俗始於元代,當時,朱元璋領導漢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約定在八月十五日這一天起義,以互贈月餅的辦法把字條夾在月餅中傳遞訊息。由此,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傳開來。

    桂花酒

    秋日桂,十里飄香,沁人肺腑。古人贊雲:“雖無豔態驚群目,卻有清香壓九秋”。中秋之夜,仰望著月中丹桂,聞著陣陣桂香,飲一杯桂花蜜酒,歡慶閤家,甜甜蜜蜜。

    桂花酒有一段美好的傳說:古時候,兩英山下住著一個仙酒娘子,她釀出的酒味醇甘美。一年冬天,娘子發現門外躺著一個快要凍死的漢子,便好心揹他回家照料。一日,那漢子不辭而別,仙酒娘子放心不下到處去找,在山坡遇一白髮老人喊渴,她便咬破中指伸到老人嘴邊。此時,一陣清風,天上飛來一個黃布袋,袋中裝滿許多桂子,附帶一張紙條:月宮賜桂子,獎賞善人家。原來,漢子和白髮老人都是吳剛變的。這桂子種下長出桂樹,開出桂花,滿院香甜,後來人間也就有了桂花與桂花酒。

    芋頭

    中秋食芋頭,則寓意辟邪消災,並有表示不信邪之意。清乾隆癸未年的《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剝芋頭食之,謂之剝鬼皮。”剝鬼而食之,大有鍾馗驅鬼的氣概。

    民間中秋吃芋頭的習俗多在北方。北方農村每年只有秋季收穫一次稻穀,農民們認為是土地神和自己的祖先暗中保佑,才有秋天的好收穫。八月十五正好是土地神的生日,於是便好好熱鬧一番。在八月十五祭神時,芋頭便是其中一款貢品,百姓將整個芋頭煮熟裝在碟上,以此來祭謝土地神。現在這種謝神儀式已不復存在了,但中秋節吃芋頭的習俗卻流傳至今。

    在臺灣,也流行在中秋節吃芋頭。有俗語說:“吃米粉芋,有好頭路”,臺灣人民取芋、路的諧音來祈求祖先保佑自己找到好工作。

    藕盒子

    中秋時分,正是鮮藕應市之時。和蓮花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迥異,蓮藕便是斷開亦是絲連,千纏百結欲離還連,如同少女相思入骨難捨。加上“藕”與“偶”同音,便成了少女中秋時節用來賄賂嫦娥姐姐,祈禱愛情開花結果的供品。

    中秋食藕,也是寄團圓之意,尤其是吃“藕盒子”。江浙人多將藕切片,每兩片間下端相連,中間夾肉、文蛤等調製而成的餡,外拖面煎至金黃,此又稱藕餅,與月餅有異曲同工之妙。

    餈粑

    中秋吃餈粑,亦是寓意團圓。餈粑是圓的凝聚,它始終與圓相伴。蒸糯米的蒸籠,打餈粑的碓窩,放餈粑的簸箕,做餡的黃豆、花生、芝麻等等無不與圓同在。

    餈粑的黏結成團,喻示著全家和睦團結;餈粑的香甜,喻示著生活甜蜜幸福;就連清早打餈粑,起得越早也代表來年豐收越大;餈粑成大小圓形,喻示著人們“有緣”、喜慶、吉祥和團圓;吃著圓圓的餈粑自然象徵全家和和氣氣、團團圓圓了。

    中秋吃餈粑,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是為紀念楚國大將軍伍子胥而來。餈粑是一種信物,是聖潔的食品。在四川民間一些地方,在餈粑中加入桂花搗製成月桂餈粑,蘸上炒黃豆麵和白糖吃,味道清幽淡雅、甘甜爽口,別具一番風味。

  • 2 # 潮州阿秀美食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不可少的美食應該是柚子。我中秋節也喜歡吃月餅,但是熱量太高了,不能吃太多!柚子就可以吃多一點這幾年出了很多種柚子,密紅柚,三紅柚,四大名柚……中秋節我最喜歡吃白柚,白柚要選皮薄有光澤,拿上手感覺比其它同樣的柚子重的就一定好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做一個APP,成本多少?需要怎麼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