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心雕龍DCLee

    這剛好是我的座佑銘,機緣巧合。

    在我理解看來,窮包含了兩層意含:財物上的“窮”。在物慾橫流的當今社會,時刻都感受到手頭的拮据,雖然溫飽沒啥大礙,但未能實現財富自由也是一種窮。當然,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窮,那就是精神層面的匱乏。感覺現在這個時代,沒有信仰的人太多,其實也不能奢求別人怎麼樣?畢竟,很多人被生活的壓力壓的喘不過氣來,都在忙著追求財富自由,這種追求似乎也無可厚非。故沒有權利和義務要求別人怎麼樣,個人基本需求不一樣。所以,只能要求自己,從自身加以改變。

    同理,“達”也有兩層意函:達,古時只有當官才能有權,才能飛黃騰達。直白的說,當官有了權力,才能指導民生,普濟一堣。另一種“達”,就是把自身的修養和精神固化成一種普世信仰,身後有一群人追隨、學習。換成時代的語言,就是成為網路大V,身後有一群鐵粉,協助大V宣揚他的思想,價值觀。

    當然,只有解決好以上窮,才能完成好後期的達。至於所謂家國情懷,應該是後期繼續昇華,才能達成吧。加油!

  • 2 # l之乎者也l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出自《孟子·盡心上》,原句為:“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意思是“不得志時就潔身自好修養個人品德,得志時就使天下都能這樣”。

    孟子,姬姓,孟氏,名軻,戰國時期鄒國(今山東鄒城市)人。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並稱"孔孟"。

    孟子是儒家最具代表的人,思想史上流行的觀點認為,"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是作為中國文化精髓的"儒道互補"的體現: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前半句表達了儒家的理想主義和入世精神,而後半句顯示出道家的豁達態度與出世境界。

    通俗的講或者狹隘的講就是:人在貧窮的時候或者不如意的時候,就過好自己的小生活,管理好自己的事情,修養自己的品德,在不得志的時候也勸不了別人,也沒人把你當回事,但是當你富有了或者當上大官了,能說上話了,有威望了,有話語權了,自己的日子也過好了,這個時候可以想想別人了,可以幫助別人了。

    就像現在的打油詩一樣:無錢莫入眾,言輕莫勸人,待到成功後,把酒問初心。

  • 3 # 雨後新晴原創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源出《孟子·盡心上》,意為不得志時就潔身自好,讀書學習,修養個人品德,克明俊德,得志時不忘初心,以德化人,以才濟世,不負眾望。

    與“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樣,這是歷史上過去的兩千多年裡,中國知識分子立身處世,渡人渡己的座右銘——士人困窘時修身養性,博聞強識,不失仁慧,顯達時不背離道德規範,施恩於天下蒼生。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這是過去傳統知識分子的一種家國情懷,於國於家的文化精神理念,一劑修身養性的心理良藥。上下五千年,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薪火相傳。過去的兩千多年裡,有多少優秀知識分子,懷抱濟世安民的理想,為民請命,風霜雨雪搏激流,義無反顧,危難時刻顯身手,才有華夏的浴火重生,立於世界東方!

  • 4 # 知命堂文化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這是古人對知識分子提出的基本要求。出自孟子《盡心章上》。

    這句話是說人在窮困潦倒的時候要潔身自好,加強自身修養,不能自暴自棄,怨天尤人;命運通達的時候則要心懷天下,“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以天下蒼生為己任,為天下蒼生謀福利。

    “修齊治平”是古人的立身之道。也是治學之道。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古人修身,立德,立言的終極目標是“濟天下”。而非個人稱王稱霸,“達則兼濟天下”表現的是一種救濟天下蒼生的大慈悲胸懷。而絕非狹隘的個人英雄主義。小富即安的平民思想。

    同時,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這句話,也有樸素的辨證思想;“窮”有“窮”的節操;“達”有“達”的作為。

    個人愚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有沒有這樣的時候,看著時間一點點流逝,自己卻無能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