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拉大鋸扯大劇

    下面內容都是我的猜想,未經過驗證,希望大家不要傳謠,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不要傳謠,不要傳謠!

    可能被資本操縱了

    記得當前小瀋陽正火的時候,出演了一個著名導演的電影《3x拍案驚奇》,當我看完第一遍時,我在心裡默默對導演說,您這樣拍可就沒意思了。整部影片我沒看出他要表達啥,後來仔細想想,要什麼腳踏車啊,人家是典型的討論嘛,金牌製作人,金牌導演,流量小生,明擺著圈錢來的,看什麼電影啊!去酒吧有幾個真心喝酒的,一個道理,你就是衝著人家給送錢去的!

    當時那位導演和他原來的搭檔還沒有散夥,所以我懷疑,是背後資本操縱,圈錢,非導演本意!你這麼想想,現在一些導演的所作所為你就理解了。

    但是大導演就是大導演,他從開始就知道這部電影一定會定位成“爛片”,所以在拍攝的時候弱化故事,強調了技術,不信你可以看看電影裡畫面,衝擊感非常強烈,尤其是往樓裡射箭,箭頭穿過吊飾;器物射擊木門,木屑飛舞的場面,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可能是太個人主義了

    陳某哥大導演自從《霸王別姬》後,貌似改頭換面再也沒有拍出叫人中意的電影,而且變得異常“小器”,硬是跟一個饅頭較勁,所以現在嚇得我都不敢提他的名字。

    大導演總是想把自己的信仰強加給觀眾,所以你理解不了,比如《道士下山》王寶強見到範偉,說:我教你大小周天吧!我就納悶了,電影拍出來是讓人理解的,不白帶,不查詞典,我知道什麼叫大小周天啊?所以可以看出導演為了強加信仰,連電影本身的特殊屬性都夠不上了,你能理解才怪!

    並非不能強加個人信仰,感悟,只是要有度,有方法,比如香港電影導演杜琪峰,本人推斷他一定是個虔誠的佛教徒,他的電影只要有可能一定會加上佛教的因果迴圈之類的東西,但是這些東西你能感覺大到,卻不難理解,感覺有個人的私活,卻不反感,老陳啊,好好學學吧,不要總頂著大師的光環,說些誰也看不明白的東西。

    可能是個人就能拍電影

    不知道什麼時候颳起了妖風,什麼人都想拍電影,很電影不挨邊的人都想過來分一杯羹,這樣的人拍出來的電影讓人想吐!

    《SMALL時代》我看過2分鐘,就是一開場幾個小姑娘在舞臺上特別做做的舞蹈,我一看趕緊去洗手間,再也沒回來,不解釋,我再吐會!

    另外,不能不提,有些大導演拍出來的東西確實晦澀難懂,但是即便不懂也不反感,比如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 2 # 雪寶寶愛電影

    電影是一門可憐的藝術,也是一門幸運的藝術,可憐和幸運都在於:它是一門大眾藝術。

    其實:

    《尤利西斯》、《追憶逝水年華》也沒誰看得懂,大家不覺得有問題; 梵高的《向日葵》、畢加索的《格爾尼卡》也沒誰看得懂,大家也不覺得有問題; 貝多芬、莫扎特的音樂也沒誰聽得懂,大家還不覺得有問題。

    因為受眾選擇它們的初心就是學習——很少有人會抱著同樣的初心去看電影——電影是消費品。

    所以也只有在電影這兒,好不好懂才變成一個如此重要的問題,讓無數導演不勝其煩(蔡明亮就曾努力讓自己的電影走畫展或者藝術博物館的發行途徑,他說影院不是他的電影與觀眾最好的相遇場所——觀眾進影院是來消費的)。

    大眾藝術嘛!第一要義就是:老百姓喜聞樂見!

    或許,我們應該給電影更多的自由,可以有市場面向的,也可以有創作面向的:像人類歷史上那些偉大的文學、繪畫和音樂作品一樣,承載更加厚重的主題——反映社會矛盾、捕捉時代情緒、探討哲學命題。

    如果我們偶爾能以這樣的態度去看電影,而非總是消費的,不容易懂就是特別正常的事情了,畢竟生活本身就充滿未知,不是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十個月寶寶吃雞蛋過敏,一日三餐除了吃麵條、米粉之外,還能吃什麼當主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