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西部李萍帶你去看海
-
2 # 索妮心理
首先這個觀點非常贊同。世間萬事萬物都需要平衡,我們的情感也是一樣的。現在離婚率居高不下很多原因都是和不能在婚姻中獲得心理滿足的滋養才走向分離的。
婚姻就像是一個情感寄託的港灣。我們從小到大都會在家庭中有一些未完成的遺憾,比如安全感,比如父母的愛的缺失。於是我們無意識的把這份未完成寄託與婚姻,渴望在婚姻中能夠彌補。潛意識裡把丈夫當成我們理想的“爸爸”,可以在丈夫身上獲得小時候沒有得到的寵愛或者渴望丈夫像自己爸爸一樣隨意任性也都不在乎。反過來,丈夫渴望妻子像自己的理想“媽媽”一樣,把所有媽媽需要承擔的都擔當起來,自己就可以像“兒子”一樣享受這些而不用承擔責任。
有意思的是,如果正好兩個人投射的對方都能達到要求,這兩個人就會很容易走到一起過日子,並且都以為自己找到了真愛。其實只是恰好滿足了自己的一個渴望而已。可是這樣單一的投射關係久了,一方開始因為足夠的心理滿足長大了,而另一方還停滯在那個理想化感覺裡走不出來,婚姻就開始出問題了,開始埋怨,指責,互相攻擊。比如妻子渴望丈夫承擔,丈夫還在兒子的角色裡出不來,等著妻子的安排,那結果可想而知。
所以,當婚姻開始出現不開心,累 總是糟糕情緒的時候,雙方就要反思警惕了,自己現在給到對方的心理營養是對方現在需要的嗎?婚姻這個天平還能平衡嗎?如果不想發展到走不下去的地步,就需要趕緊從現在角色裡齣戲了,調整自己適應現實的婚姻狀態。
婚姻有很多種形式,這些都是從心理層面來分的,比如心理上的父女關係,母子關係,兩個成年人之間的合作關係等。優質的婚姻就是懂得不斷的調整自己的心理角色,互相滿足心理層面的需求。你的婚姻又是哪一類呢?
-
3 # 細流無聲
我完全贊同這句話。優質、和諧的夫妻關係最根本的就是彼此滿足對方的心裡需求。其他的都是浮雲。這是因為:
一、心理需求有很多層次,馬斯洛總結過需要層次理論,其中除了生理需求以外的,包括安全、愛與歸屬、被人尊重、自我實現這都屬於心理需求。生理需求是最基礎的,包括吃、住、睡眠等所需的食物、衣服、住所等方面的需求。這些需求如果不能得到最低程度的滿足,人類就無法繼續生存和繁衍。
二、對於夫妻來說,性需求很重要,性是夫妻關係的潤滑劑。然而對於女人來說,可能更注重心理的交流和溝通吧。對於女人來說,心理的交流和溝通順暢了,性關係才能更和諧。
三、人生很漫長,婚姻也很現實。在漫長的人生和婚姻生活中,愛、理解和尊重才是支撐婚姻持續走下去的動力。有些婚姻名存實亡,根本的原因就是心理需求的缺失。即使為了責任或者經濟的原因勉強維持,也是形同雞肋,嚼之無味。
四、夫妻關係是最親近、也是最疏離的關係。彼此觀念、性格都具有包容性,在生活中能相互扶持和促進,這樣的關係是最近的;天天住在一起的兩個人,沒有有效的溝通和理解,缺乏愛和尊重,即使人在身邊,心也是遠的。現在人的壓力這樣大,尤其人到中年,上有年邁的父母需要照顧,下有年幼的孩子需要教養,如果兩個人貌合神離,不能滿足對方的心裡需求,婚姻當然難以保證質量。
回覆列表
我有點不贊同。
我認為夫妻之間在於信任與尊重。
與信任朋友一樣,與尊重朋友一樣。
因為,夫妻也是另一種層面上的朋友。
我與我的夫君,從來不有意看對方的手機,不翻包包,不掏衣兜。
看一些照片或是影片都是相互主動示意的,接聽電話也是,我幹活時甚至讓夫君接一下來電,但會把電話拿給我,舉在我耳邊讓我自己接聽!
諸如此類的很多,都緣於信任與尊重。
不知我的看法是否有人贊同。
好看的唐菖蒲,美不言而喻。
花花的世界裡,也有尊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