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靈汐一指

    《清平樂》裡,除了帝后感情備受關注,宦官張茂則對曹皇后的傾慕之情也相當感人。張茂則初次見曹皇后,是在曹皇后第一次嫁人和離回汴京的路上,那天她一襲紅衣,笑意盈盈,讓張茂則眼前一亮,後來宮城相遇,更是發願默默守護皇后平安。歷史上,張茂則對曹皇后有沒有私心不知道,但他不僅長得好看,還有三大優點。

    開啟百度APP,檢視更多高清圖片

    張茂則,字平甫,甫乃美男子也,能用“甫”絕對不是他自己給自己加的讚美,是他真的容貌好看,但畢竟是宦官,故“甫”前加“平”。張茂則為人心善忠義,在他還是低位太監的時候,宮中發生過一次盜竊,當時張茂則第一個衝到前面平定風波,抓到賊人後,他也獲得了一次不小的升遷。宋仁宗有次生病,張茂則首當其中守在前面,安定後宮人心,並不使內外有疑。張茂則的忠義,是能見到的,他一直活到宋哲宗年間,宋哲宗加封他為兩省都都知,做到了宦官最高級別。

    張茂則不僅忠義,還很勇敢,有一年上元夜,宮中失火,張茂則親自率眾滅火,火滅後,得到皇帝褒獎,並賜以窄衣金帶。宋英宗、神宗朝,他也屢獲殊榮,得帝王尊重,活出了尊嚴。除了在內廷行走,熙寧初年,曾與司馬光相視恩、冀、深、瀛四州生堤及六塔,見識頗廣。

    張茂則雖深得內宮人心,所得賞賜不計其數,但他卻是一個節儉之人,愛吃素食且喜清淡,衣服穿舊了也捨不得扔,實屬不易。平時為人做事更是謹慎,讓人找不到錯處。但三大優點之下,也有一個插曲,為北宋宮廷謎團之一,主人公正是張茂則與曹皇后。

    嘉佑元年冬天,宋仁宗站在雪地裡禱告大病一場,病中曾大喊“皇后與張茂則謀大逆”。這可不是小事,平日裡慈愛端莊的皇后,行事謹慎的張茂則,他們兩人怎會謀逆?不僅宮人不相信,群臣也不信,都認為是宋仁宗病中亂言。可這個資訊是出自當朝天子之口,張茂則惶恐不安,準備自盡還皇后清白。後來在他人阻攔下才沒有自殺,因為一旦自殺更坐實了心虛,皇后日後如何自處?

    更離奇的是,宋仁宗事後沒有追究,宋英宗繼位後,曹皇后也毫不避諱,將張茂則連升三級。曹皇后病逝後,張茂則立即辭職,雖然後來也得晉升禮遇,但他與曹皇后關係不淺已成事實。宋仁宗作為千古仁君,不會空穴來風。只是,這段祕聞,隨著宋仁宗駕崩,曹皇后從太后做到太皇太后,漸漸被人淡忘,留在史書上的也只是各種猜測。

  • 2 # 浮生若淺

    雖為宦官,張茂則卻有優秀的品行,為人謙和樸素,做事低調有分寸。這大概也是他能一路從小黃門晉升為內東門主管,內東門是個十分重要的職位,關係著宮內安全,不是皇帝信任之人,也坐不到這個位置。

    張茂則是個十分盡責忠心之人,慶曆八年時宮中發生變亂,張茂則奮勇擒賊,得以升遷御藥院,在這裡他也習得一手好的鍼灸之術。而後來仁宗病重時,胡言亂語,高呼“皇后與張茂則謀大逆。”這令張茂則十分惶恐,差點自殺以示清白,後被勸下。待到仁宗病情好轉後,張茂則自請外調,任永興軍兵馬鈐轄。直到英宗、神宗時期,張茂則才重新回到宮中,任內侍省副都知、大內都知。到了宋哲宗繼位後,遷寧國軍節度留後,加任內侍省和殿中省都知,七十九歲時卒於任上。

    宋哲宗即位後,全面恢復變法,追責“元祐黨人”,已經去世的張茂則沒逃過追責,被追貶左監門衛將軍。

    不得不說,張茂則循規蹈矩,進退有度,小心謹慎,同時,他又是個活得通透之人。這樣的為人處世,幫助他在波橘雲詭的宮中,雖有些許波折,但整體走下來還算平穩順遂。

  • 3 # Wanghu

    北宋歷史劇《清平樂》熱播,劇中的宋仁宗、劉太后、晏殊、范仲淹、韓琦等歷史名人悉數登場,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然而,在這些名人的背後,有一個小人物卻不得不提,此人就是宋仁宗的近侍張茂則。

    在《清平樂》中,張茂則不僅是宋仁宗身邊的當紅宦官,而且還是一個頭腦清醒,並且有七情六慾的宦官,甚至非常傾慕曹皇后。

    和《清平樂》不同的是,歷史上的張茂則曾幫助曹皇后平定宮亂,卻被宋仁宗冤枉,差點自殺。但他為了保住曹皇后的清白,最終不敢輕易結束自己的生命。

    據《宋史·宦者二》中記載:

    張茂則,字平甫,開封人。初補小黃門,五遷至西頭供奉官,幹當內東門。禁庭夜有盜,茂則首登屋以入,既獲賊,遷領御藥院。

    這段記載可以看出,張茂則幾次得到升遷。宮中有盜賊,張茂則第一個衝進房內捉賊,可見他為人果敢,身手敏捷。

    張茂則什麼時候入宮的,史書並無記載,但在《宋史》中記載了宋哲宗登基不久,張茂則去世後,“年七十九歲”,宋哲宗登基是公元1085年,如此算來,張茂則應該出生於公元1006年之後,而宋仁宗趙禎出生在公元1010年,因此張茂則和宋仁宗年齡相近,應該服侍宋仁宗時間較久。但是不是從小跟著宋仁宗的,則無從考證。

    歷史上的張茂則頭腦清醒,頗有謀臣之風。有一次,宋仁宗生病,半夜突然召張茂則,張茂則進入宋仁宗房間後,其他宦官趕緊關門。張茂則連忙制止說:

    “事無可慮,何至使中外生疑耶?”(出自《宋史》)

    意思是:皇帝生了小病,若是把門關了,外面人恐怕認為皇帝病重,於朝局不利。

    在宋朝,宦官是可以外放的,張茂則曾擔任過果州團練使等職,後來又被召回皇宮,慶曆八年(1048年)正月十八,發生了一件大事,影響張茂則的一生。

    這年的元宵節,宋仁宗本來打算在宮中張燈結綵,被曹皇后以“奢靡”為由勸阻。三天後(正月十八)的夜裡,宋仁宗和曹皇后正在房內休息,幾個侍衛突然持刀殺進皇后所在的中宮。曹皇后聽聞後,急忙出門大呼時任都知的張茂則來殺賊,因為賊人已經開始在殿內殺人,被殺的宮女喊聲震天,曹皇后擔心宋仁宗有危險,便從外面把宋仁宗反鎖在房內。

    《宋史·曹皇后傳》曰:

    帝欲出,後閉閤擁持。

    不一會,張茂則帶人前來保護,曹皇后把殺賊的事情交給張茂則後,她擔心賊人會趁亂放火,於是趕緊命令宮女宦官准備打水滅火。

    當時宮女都被嚇得不輕,場面混亂,為了逃命,不聽曹皇后調遣。曹皇后拿起剪刀,剪掉宮女和宦官們的頭髮,對大家說:“天黑不能辨認,明天你們憑頭髮來請功!”宮女太監們一聽,都拼盡全力滅火救人。

    後度賊必縱火,陰遣人挈水踵其後,果舉炬焚簾,水隨滅之。

    在曹皇后和張茂則的合力下,叛亂被平定。不得不說,從這件事的處理上來看,曹皇后鎮定從容,排程有方,張茂則第一時間趕來,平息叛亂,這二人是平息此事的大功臣。然而,事後,宋仁宗卻不這麼認為。

    宋仁宗認為這起叛亂平息得太過順利,懷疑是曹皇后故意安排的,意欲顯示她的處事能力,並且認為張茂則是曹皇后的同謀。宋仁宗甚至嚷嚷著要廢掉曹皇后,不過,由於曹皇后深得人心,大臣們極力維護,宋仁宗也找不出曹皇后主謀此事的證據,最後,曹皇后繼續執掌中宮,張茂則則被嘉獎,嘉獎張茂則的詔書上寫道:

    宮禁不驚,帑藏如故,惟忠與力,予固嘉之。

    讓人沒想到的是,宋仁宗對這件事耿耿於懷,8年後,即嘉佑元年(1056年)正月,宋仁宗生了一場大病,病重語言錯亂地高呼:“皇后和張茂則一起謀逆!”《續資治通鑑長篇》記載:

    上自禁中大呼而出,曰:“皇后與張茂則謀大逆。”語極紛錯。

    這句話嚇壞了眾人,當時張茂則離得不遠,聽聞後,覺得蒙受天大的冤屈,便要自殺。

    時任宰相的文彥博聽聞後,趕緊制止張茂則,怒斥張茂則:

    “天子有疾,譫語爾,汝何遽如是!汝若死,使中宮何所自容耶?”

    文彥博不愧是一代名臣,他這句話是在告訴張茂則:皇帝生病了說胡話,你怎麼能當真呢?若你自殺了,等於承認了此事,你讓曹皇后怎麼自處?難道讓皇后也自殺?

    張茂則聽了文彥博一頓呵斥,內心不寒而慄,他自認為一生忠誠,卻被宋仁宗如此冤枉。終張茂則一生,為了保住皇后的清白,再不敢自殺。但這件事對他影響巨大,他後半生為此事戰戰兢兢,內心備受煎熬。

    《宋史》曾評價張茂則:

    茂則性儉素,食不重味,衣裘累十數年不易。

    身為宦官,張茂則生活簡樸,曾數十年不換新衣。可見,這位為宋朝的宦官值得後世尊重。

  • 4 # 刪我

    在電視劇《清平樂》中張茂則是太監總管,負責照顧宋仁宗的飲食起居,在宋仁宗和曹丹姝大婚後,他就成了宋仁宗和曹皇后的親信。劇中張茂則這個角色並不只是打醬油,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和曹皇后還有感情戲,那麼《清平樂》張茂則結局是什麼呢?張茂則喜歡曹皇后,但是他們兩個人的身份,註定最後會是一場悲劇。

     據悉,曹皇后和張茂則最後並沒有在一起,在歷史上張茂則最後活到了七十多歲,算是壽終正寢,但是不知道電視劇會不會對張茂則最後的結局進行一些改編。張茂則在曹丹姝還不是皇后的時候就認識她了,曹丹姝性格大大咧咧的,兩個人很快就成為了好朋友。後來曹丹姝經歷了一次失敗的婚姻,原本曹丹姝以為自己的餘生不會再有什麼波瀾了,但令人沒想到的是,宋仁宗廢后了,然後滿朝文武都舉薦她做新的皇后。曹丹姝已經喜歡趙禎很久了,她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竟然真的會嫁給趙禎,成為他的妻子。

    而張茂則也因此再次和曹皇后見面,曹丹姝和趙禎完婚後,張茂則就成為了兩個人的親信,因為之前張茂則對曹皇后有恩,兩個人又認識,所以曹皇后很看重張茂則,張茂則對曹皇后也很照顧。所以慢慢的後宮中便傳出了張茂則和曹皇后的緋聞。宋仁宗聽到這件事後很生氣,還和曹皇后起了爭執。

    其實曹皇后根本就不知道張茂則喜歡自己,曹皇后只是將張茂則當成知己和朋友,而張茂則是真的喜歡曹皇后,但是他心裡也明白,以他們兩個人的身份,是沒有可能在一起的,所以張茂則便將這份喜歡深深的埋藏在了心裡,只是沒想到這樣,還是被人發現了,還給曹皇后帶來了影響。

  • 5 # 潘多拉效應

    張茂,字成遜,西漢常山王張耳的十八世孫。為人清虛恬靜而好學,不把世俗的名利放在心上。

    建興元年(313年),南陽王司馬保徵任張茂為從事中郎,又舉薦他為散騎侍郎、中壘將軍,張茂都不就任。

    建興二年(314年),徵召張茂入任侍中,張茂以父親張軌年老為由堅決推辭。不久,拜任張茂為平西將軍、秦州刺史。同年五月,張茂的父親張軌去世,張茂的哥哥張寔繼承張軌的職位。建興六年(318年),張寔建立前涼政權

    太興三年(320年),張寔被部下閻沙、趙卯等人殺害,左司馬陰元等人認為張寔的兒子張駿年幼,於是推舉張茂為大都督、太尉、涼州牧。張茂不肯聽從,只接受使持節、平西將軍和涼州牧的職位。於是,誅殺閻沙及其黨羽數百人,在境內實行大赦。又任命哥哥張寔的兒子張駿為撫軍將軍、武威太守,封西平郡公

    張茂為人高雅,有志向和節操,能決斷大事。涼州大姓賈摹,是張寔妻子的弟弟,勢力壓倒西土之人。在此之前,有民謠說:“手莫頭,圖涼州。”張茂認為民謠中說的是就是賈摹,便把他誘殺了。於是,豪門大族都銷聲隱跡,張茂威嚴風行於西涼。

    太寧三年五月十四日(325年6月22日),張茂去世,在臨終時,拉著侄子張駿的手流淚說:“從前我們的先人以孝友著稱。自從漢朝初年以來,世代忠誠順從。現在華夏雖然大亂,皇上漂泊遷徙,你也應當謹慎地遵守人臣節度,不要有所喪失。我碰上天下大亂的時代,秉承先人的餘德,代理此州,以保全性命,在上想不辜負晉室,在下想保護百姓。然而官職不是朝廷任命的,職位出於私下的議論,苟且地以此成事。哪裡有什麼榮耀呢?到死了的那天,戴白色便帽入殮,不要穿朝服,以表達我的心志。”享年四十八歲,共在位五年,諡號為成。前趙皇帝劉曜遣使贈張茂太宰,諡號成烈王。張茂死後無子,由侄子張駿繼位。[張祚稱帝后,追諡張茂為成王廟號太宗。

  • 6 # 小林史話

    《清平樂》的熱播也讓如宋仁宗等歷史人物大火了一把,很多人也對歷史上的他們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就想著瞭解一下他們。那今天就來看看這位“公公”張茂則。

    仁宗不豫,中夜促召,茂則趨入扶衛,左右或欲掩宮門,茂則曰:“事無可慮,何至使中外生疑耶?”帝疾間,欲處以押班,懇求補外,轉宮苑使、果州團練使,為永興路兵馬鈐轄。入為內侍押班,再遷副都知。熙寧初,同司馬光相視恩、冀、深、瀛四州生堤及六塔、二股河利害,進入內都知。 上元夜,宮中火,督眾即撲滅。詔曰:“宮禁不驚,帑藏如故,惟忠與力,予固嘉之。”賜以窄衣金帶。累乞退休,言受國厚恩,廩食過量,積而未請者七年,乞令三司毀券。詔褒之,仍進其官。哲宗即位,遷寧國軍留後,加兩省都都知。卒,年七十九。茂則性儉素,食不重味,衣裘累十數年不易。

    歷史對這位記錄較少,不過其應該是壽終正寢了。

  • 7 # 帶上歷史的心行走

    他是宋仁宗趙禎少年時的“朋友”

    張茂則在趙禎少年便跟隨左右,趙禎每每有心事也跟他說,特別是與劉娥爭權時期,茂則更是充當了少年天子訴說煩惱的傾聽者,雖說最是無情帝王家,但是此時張茂則與趙禎的感情,稱得上“友誼深厚的朋友”。

    張茂則,河南開封人,初入皇宮為小黃門,即最低等級的宦官。算是太監中很有理想和頭腦的一位,但是又沒有背景,所以經過五次升遷才為西頭供奉官、勾當內東門。

    救駕有功,扶搖直上

    內庭侍從官顏秀行刺官家,深夜縱火欲燒死熟睡中的官家和皇后,張茂則率領內侍擒拿亂賊顏秀等人,撲滅大火,整個過程自己都是衝在最前面,保護仁宗皇帝。

    忠於皇后,皇帝忌憚

    在雲詭波譎的皇宮,想要爭得一席之地,贏的皇后的信任是必須的。歷史上,仁宗趙禎確實冷落曹皇后,寵愛張貴妃,甚至張貴妃去世,不顧曹皇后還在世,就追封張貴妃為“溫成皇后”。

    傳“緋聞”,尋死未遂

    張茂則在醫藥院任職時,學會了鍼灸,而且技藝高超。嘉祐元年(1056年)仁宗突然昏厥,甦醒後又神志不清,語無倫次。曹皇后召張茂則為仁宗鍼灸,正準備施針,仁宗突然衝出門去,大喊:“曹氏與張茂則謀大逆。”

    關於謀大逆指的是什麼?謀反?不太可能,曹皇后是不理政治,而且相當循規蹈矩,對政治很保守。有私情?不可信,在群臣的開導下,張茂則又為仁宗治病,並且大好轉,仁宗欲給他升遷,但是被張茂則拒絕了,請求外派,之後成為果州團練使。從仁宗的行為來看,是對曹皇后與張茂則之間建立的信任產生嫉妒。電視劇《清平樂》可能是利用仁宗的這句話加以藝術渲染。

    再次回宮,侍奉三朝

    1063年仁宗趙禎去世,宋英宗趙曙繼位,曹皇后輔政,召其回宮,不顧群臣反對,升為副都知,因為當時張茂則年齡不夠。

    張茂則一生還算順遂,死後卻被司馬光牽連,宋徽宗年間,奸相蔡京,為打擊異己,列司馬光等309人為奸黨,稱“元祐黨人”,張茂則就在名單上,追貶為左監門衛將軍,真是連死人都不放過。

    結束語

  • 8 # 白龍赤子

    最近由於電視劇《清平樂》的熱播,宋朝仁宗朝的歷史成為了人們茶餘飯後的話題,其中葉祖新扮演的張茂則一角憑藉精湛的演技被觀眾所熟知。在為他與曹皇后感情糾結的時候,讓人不禁會想,歷史上張茂則究竟是怎麼樣的?他又有什麼樣的結局呢?下面我將逐一分析:

    在我看來,正史上的張茂則和宋仁宗的關係就像是《白鹿原》中白嘉軒和鹿三一樣,他們是最完美的主僕關係,也超過了一般的主僕關係。在陳忠實先生的《白鹿原》中提到:白嘉軒對自己僕人鹿三的關心無微不至,經常給鹿三多給工錢,還幫鹿三的兒子黑娃張羅媳婦,讓鹿三對白嘉軒心懷感激的又忠心不二。張茂則和宋仁宗也是這樣,主子和僕人都做到了問心無愧,宋仁宗生病的時候,即使到了半夜,張茂則都要照顧仁宗。當然,仁宗也給予了張茂則應有的一切。

    張茂則還是一個克勤克儉的人。我認為克勤克儉是一個人最好的品質之一,因為在我們這個世界上,有這麼兩句深刻的話,那就是: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導致這種變化的最主要原因,我覺得就在於絕大大多數人富貴之後就會走上“驕奢淫逸”的道路,還記得曾經簡樸日子的人是少之又少,所以才會走上敗家的道路,彷佛成為了一條定律,讓人感慨不已!張茂則雖然是宋仁宗旁邊的紅人,但他從不“驕奢淫逸”,據史料記載:

    食不重味,衣裘累十數年不易。

    意思是說,茂則吃飯的時候,飯桌上從來沒有過超過一道菜,十幾年來只穿一兩件衣服,髒了洗、洗了在穿,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結語

    縱觀張茂則的一生,由於早年爬上房頂勇敢捉賊的舉動而出名,之後得到了宋仁宗趙禎的重用,從此改變了一生的命運。但是,張茂則也不是平庸之人,他處在國家的權力中心時表現出了應有的行政能力,為他加分不少。另外,張茂則身上有絕大多數富貴人所沒有的“驕奢淫逸”。雖然他死後被降職,但那也是時代背景所致,不為他左右。總之,不管是做人還是做事,張茂則都是一個優秀的人。

  • 9 # 歷史吐槽機

    異常凶猛的宋朝太監

    說來歷史真的挺有趣兒的,與明朝那些超級太監比起來,宋朝的太監似乎有點拿不出手,除了童貫惡名在外,基本沒啥叫得出名號的。事實上這個印象是完全錯誤的,宋朝的太監們其實比明朝還凶猛,而且他們的名聲還很好。

    說起凶猛的宋朝太監就不得不提秦翰秦仲文,這位老兄13歲淨身入宮當小黃門,吐槽機估計他應該是得了太祖趙匡胤的武道真傳,端的猛得不像人類。在他64年的人生中大小上百戰,被創四十九,曾經帶兵追著數萬契丹人狂砍,比蘭博還蘭博。

    勇抓盜賊的大內高手

    張茂則的生年不詳,根據生平推測他應該也是少年淨身入宮的,而且同樣是從基層小黃門做起。他沒有秦翰那種機遇,多年積累當上了西頭供奉官,吐槽機不曉得宋朝皇宮裡是不是有本叫做《葵花寶典》的書,不然很難解釋這幫太監為啥都武力值爆表。

    大約是在仁宗年間,皇宮裡進了盜賊,不用多想我們也知道那個盜賊必然身手不凡,皇宮那種地方哪是隨便就能溜進去的?這個盜賊進去後很快就被發現,困在了一間屋子裡,這時候一代高手張茂則悍然衝了進去,三下五除二就把盜賊抓住。

    平步青雲的外放太監

    張茂則是個人品很好的太監,雖然下邊捱了一刀,但從來沒想過報復社會,更不貪圖黃白之物。故此宋仁宗對他一直另眼相看,仁宗生病,特意半夜把他叫進內廷,跟班們以為兩人要說私密話,就準備把門掩上。

    這時候張茂則就顯示出了自己的人品,他告訴跟班,“本來就沒啥可擔心事兒,幹嘛弄得內外生疑的”?為了避免自己沾嫌疑,他在仁宗生病期間直接申請外放,去當果州團練使。

    求去不得的溘然而逝

    神宗年間那場大火又一次成就了張茂則的功績,他處變不驚的滅火措施讓神宗頗感欣慰,賜給了他窄衣金帶。大抵張茂則也知道盛極而衰的道理,從那以後一直申請退休,然而足足7年也沒被批准。

    後來神宗也駕崩了,哲宗繼位,年事已高的張茂則再次被委以重任,成了寧國軍留後。這個職務大抵就相當於寧國軍節度使的替補,在節度使領兵打仗期間主持日常工作,最終強烈希望退休的老太監死在了任上,終年79歲。

    後來的事情也證實老太監眼光超前,哲宗在紹聖年間還是重啟了變法,與司馬光走得很近的張茂則自然受到牽連,被追貶為左監門衛將軍。只是吐槽機估計這個老太監大抵也不會在乎了,扯淡完畢。

  • 10 # 一半秋色

    嘉佑元年,冬,深夜。

    宋仁宗穿著睡衣,披頭散髮,從寢宮裡急奔而出,一邊跑一邊大喊:“救命啊,皇后和張茂則謀反!”,太監們急忙扶住了仁宗,將他帶回了寢宮。

    此事記載於正史上,真實性毋庸置疑。

    事實上,並沒有!大臣們懷疑仁宗得了失心瘋,這是老宋家的遺傳病,後代有幾個皇帝都得了這個病。

    除了仁宗之外,爹爹宋真宗、兒子宋英宗都有這個病,典型特徵是瘋瘋傻傻,時而正常,時而癲狂,還疑神疑鬼。

    仁宗的此次“癲狂”發作,讓向來持重沉穩的張茂則成為了輿論的焦點。

    謀反,這可是殺頭的買賣。

    張茂則被仁宗的這句癲狂之語嚇得魂不附體,甚至於上吊自殺以自證清白,好在家人及時發現了,果斷阻止了他。

    張茂則聽罷,驚出一身冷汗。

    張茂則陷入輿論浪尖,曹皇后同樣不好過,周圍投來了異樣的目光,她能怎麼辦呢?召叢集臣,一邊哭,一邊自我辯白?

    不行!這樣只會讓大臣愈加懷疑,欲蓋彌彰。曹皇后的應對方法是沉默,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不去辯白,一心治好仁宗的病,只要仁宗病好了,謠言不攻自破。

    好在,仁宗的病真的好了,對之前的“狂語”隻字未提,曹皇后繼續管理後宮,張茂則繼續當差,彷彿一切都沒發生過。

    那麼,張茂則的結局如何呢?

    仁宗死了之後,張茂則迅速升了官,成為內侍省押班,為此事,司馬光還上表勸諫一回,因為祖宗留下的規矩,太監不到五十歲,不能封為內侍省押班,張茂則剛剛四十八歲。

    好在張茂則是個太監,就算長得再帥,也還是少了一件重要零件,曹皇后不可能與他有什麼,但張茂則是曹皇后的死黨這是毋庸置疑的。

    《清平樂》中,張茂則帥氣有型,溫潤如玉,心裡深愛著曹丹姝,但卻只能隱藏起來。

    張茂則對曹丹姝的愛,曹丹姝是懂的,但她不敢接受,也不能接受。

    張茂則活了七十九歲,壽終正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喜歡的cp太真了,真到讓你害怕怎麼辦?